姜云波
(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中心小学,吉林 农安 13020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科技创新、发展领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学生的许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而这些学习活动是教师组织和指导的。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把学生作为一种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填压式的,使学生形成的知识和能力也只是一种眼光内向,面向书本,面向已知的狭隘的纵向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学的着力点必须由单向的文化传承转移到激发创新上来。而实现这一转移的根本在教师,因为教师是直接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因素。
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教师的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动态性、个体性、情感性。1.钻研教村,挖掘教材的实质。教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原材料,教材本身虽是死的东西,但是,教学方法并不是死的东西,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去寻找创新能力培养的切人点。2.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只有知己知彼,了解学生的识认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其学生个体的实际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他们的新的需要,因为这种需要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3.巧妙设计教法。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教法以突出创新为价值取向,把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前提。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性相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的“要我学”转化为主观的“我要学”,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
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不断产生新设想。如教学“年、月、日”时,笔者问:“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提出:“一年有几个月,有多少天?”有的提出:“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也有的问:“我在听天气预报时,经常听到上旬、中旬和下旬,这是什么意思?”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讨论、听讲,更主动地参与教学。
直觉思维又叫猜想,是一种整体、粗线条的、跃进式的思维。这种思维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对事物直接感知,整体把握,通过一阵紧张思考,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找到答案。
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的综合发展,教学中既要重视发现知识规律,又要重视知识运用过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发散思维的锻炼。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我们的教师必须做到,不仅能够找出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的弱点,还能够发现所谓的“差”学生的闪光点。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出发,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在现代教学中一个真正的合格教师的重要指标。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自由、民主的秩序,使学生在这种秩序中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这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重要方面,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成,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作,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他们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与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求知欲是创新的意向和行动,有好奇心就会主动地去探知,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凡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维,所以,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用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魅力中国2015年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