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未衍
(上海民航华东凯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上海200233)
试析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内控的影响
茅未衍
(上海民航华东凯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上海200233)
针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做相应内部控制的管控行为,已经成为了当今很多企业管理模式的重点之一。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企业内控对于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其对于保障企业资金链的完整和安全性以及将企业管理决策贯彻在企业运行中的诸多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企业内控;以人为本
企业信息化的大力推行,为企业带来了双重影响,既是机遇也是对企业惯有运行体制的冲击。企业不得不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内控的作用这一问题的讨论提上日程。企业信息化必然会对企业以往的组织布局、内部运作流程等相关的内控环节造成一定的影响。
将信息技术合理地引进到企业固有的管理形式中,就是我们讨论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但是如果一味强化单一的技术引入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也是不值得采用的。企业信息化的全程都是以企业传统流程的再创造,从而实现人力资源这一环节被充分调动为主要目的的。
图1
正如图1所示,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是非常繁多的,将整个企业自上而下的各个环节都覆盖了,因此做一个正确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方案是非常有挑战的。正因如此,想要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做得有声有色,不仅要将目光集中在技术的把控上,更多的是要将“人本”思想贯穿管理始终,注重对人、对管理的重视。
(一)财务人员工作模式的转变
一旦企业信息化实施,依靠现代的通讯技术,可以保障出资人员、经营人员、财务人员以及负责财务的经理都能时刻保持联系,这就实现了基于这四个层面的管理机制的原始构建。一旦实现了该体系的建立,就能够规避在保守的企业管理下各级人员出于一些限制性因素没有办法全方位进行信息对等互换,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内控在企业管理模式中的所占比例。
社会正飞快地向知识信息型社会迈进,人们在社会上的角色扮演也正在逐渐多元化,同时企业员工的地位也会逐步得到提升,变得能与管理层贴近,雇用身份的色彩会越来越淡,企业的员工可以尝试人力作为资本参与入股,这样在对工作的操控中实现平等参与,将企业利益最大化作为双方类似于“合作”关系的前提,这种共赢实现了共同参与企业管理的经济步骤。
企业在实行信息化过程中,由于使用了网络先进的通讯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存储数据等工作。这样一来负责财务的工作人员在企业内控的财务方面管理就拥有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可以减轻其压力。
(二)控制目标的多样化
在一个企业中,要想实现内控必须要有一个很优越的既定目标,内控目标直接影响了实现内控的途径以及其余构成部分。较为保守的企业中,内控的目标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种,分别是内控的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主要是内控会计实现控制计划的目标,与之对应的非财务目标就是通过在保证遵循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实行信息化后,业务的流程改变对于企业的内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并没有使全局的经营管理目标发生改变,内控的最终目的依然是企业运作效益的增值和效率,同时保障财务信息来源的合理合法。但是依然需要关注的就是业务内容和相关的交易形式发生转变,控制大目标下分支的小目标发生了变化,在企业进行信息化时,内控已经脱离了传统纠错的控制形式,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逐步成为了企业控制权布局的细致彰显。
(三)增加了控制活动的复杂性
企业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传达的各项指令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进而推出的与企业相关的程序和步骤就是说的控制活动。这些控制活动都与企业的业务往来和交易流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因此,业务方面的任一变动都会影响到控制活动,包括其自动化的实现还有计算机程序的升级。基于新的体系创设的复杂元素,内控的范畴变大,囊括了传统的内控机制没有的控制子系统。
(四)业务重组
BPR作为ERP系统成功实现的先决条件,在进入到BPR之前,必须要对所有的环节进行审核,具体要包括业务流程是否合理、效率是否高等角度。一旦发现不符合审核的马上进行调整。对于因为管控效率低引发的产品销售周期过长、集团决策迟疑导致企业没能承接既能任务量、或者库存的不足以及残次品等问题都是要尽量避免的。BPR实行必须要将以下准则牢记: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作用促使整个流程的顺利进行、阶段性流程优化设计,结合每一阶段的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成职能管控向业务管理的过渡。
(五)进度节奏强化
ERP真正的落实需要三个阶段,分别是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从事基础性的数据资料备份;中期的业务重组,交界面划分;最后的阶段就是试实行期,人工作业和计算机的系统操作结合实行,慢慢调节手工作业对于计算机介入的种种不适应。实行起来的具体步骤包括机制启动、程序设计、团队构成、编码测试、资料备份、软件安装与控制、调试、试运作、项目再开发、最终运行等。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管理层和领导的协商还有员工的通力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计划被终止、拖延以及预算超支等情况发生。要看到在实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譬如对预计目标的权衡,考虑到很多现实的因素可能会降低预期目标;计划的运行可能会干扰一些正在运行的业务,由此带来一定的反效用以及一些突发的、不可预估的原因会干扰上级的判断等。鉴于这些不可见的因素,企业的领导必须要未雨绸缪,将一些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提前商议,将监督和管理双管齐下,产生问题及时沟通,正面积极地寻求解决路径。
(一)以人为本
企业要想在信息时代追求自身的持续发展,就要倚靠科技和人才。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企业实现内控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管理层要充分重视企业员工的挑选以及培养计划,不能再继续单一地将这看做企业内控的外部因素,这已经成为了企业信息化下企业内控的准则革新。之前较保守的内控基本遵循的都是硬性操控,目的性很强。就是要把控所有的人员,一些生产程序按既定模式运行,人是为岗位服务的。在这样的管控思维下,负责的人员需要提前考虑到各种可能性。但是伴随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影响企业的因素变得更多更不确定,这种变化是不能预计的,无法再像之前一样单单凭借经验和感觉来判定。因而,未来企业的内控不能只拘泥在一个模式,要根据全局不变更,打破固有模式,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控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完善信息体系控制
信息技术的本质特征造就了其容易被侵入、容易系统瘫痪的弊病。企业落实信息化,必然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资源会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这些都是企业最为关键的不能外泄的数据讯息,一旦外流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也将不可估量,有时甚至可以导致一个企业破产。正因如此要加强信息体系的控制,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保密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首先要树立起全体员工的控制意识,企业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承担起保护企业机密的重任,不能只有上级建筑彼此间强化这种操控意识,要做到全员戒备,很多人认为技术方面的机密只需要技术部门负责即可,没有必要让所有员工参与其中,这种观点其实很片面。信息体系的构建和维护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通力配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整个监管体系运作起来,有效地避免一些人为的疏漏。
(三)健全内控评估机制
企业采用了全新的信息化系统,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会对之前的体制产生冲击,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因素也会随之增多。这些不稳定因素可能会存在于管理、经营运作以及大环境控制等。针对这些潜在问题,企业务必要加强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很多的经验证明,一些企业的崩盘都与风险控制的不全面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联,因而企业在实现信息化之后,更加需要评估系统的全面性。要定期对内控的程序和操作实况做检查,及时反馈和评价,削减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
总之,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内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内部管控贯彻的合理有效同时不丧失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企业信息化能够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起到良性的监督功能,完善资金链的安全性和严谨性,提升企业的效益。
[1]辜伟鑫.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王雪峰.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项目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3]温池洪.信息化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机理与信息化战略选择[D].长春:吉林大学,2010.
[4]刘 毅,徐顽强.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重组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7).
[责任编辑:高 瑞]
F270.7
A
1005-913X(2015)03-0157-01
2015-01-20
茅未衍(1979-),男,江苏江阴人,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监督、成本控制、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