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洁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282
C-反应蛋白测定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分析
郭 洁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282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接诊的200例新生儿根据是否有黄疸、肺炎、腹泻等症状分为新生儿黄疸患者(观察组150例)和正常新生儿患者(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又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100例(观察1组),生理性黄疸50例(观察2组)。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测定法,总胆红素采用钒酸盐氧化法。结果:观察1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观察2组及对照组,三组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黄疸患者来讲,采用总胆红素结合C-反应蛋白值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其病理性黄疸,有助于对症治疗,降低患者的身心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C-反应蛋白测定 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测定法 钒酸盐氧化法 新生儿黄疸
作为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C-反应蛋白在一般健康人体血清中的含量极其少,通常人体有炎症、创伤、冠心病等发生时,C-反应蛋白水平会有所上升[1]。本文主要研究我院诊治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发现患有该症状时C-反应蛋白水平也有所上升,且症状越严重的患者,上升水平越高,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接诊的200例新生儿根据是否有黄疸、肺炎、腹泻等症状分为新生儿黄疸患者(观察组150例)和正常新生儿患者(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又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100例(观察1组),生理性黄疸50例(观察2组)。观察1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31d,平均年龄(18.17±5.63)d;观察2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29d,平均年龄(17.47±5.01)d;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30d,平均年龄(18.58± 5.61)d。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试剂 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购自德赛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总胆红素试剂购自北京利德曼生化公司;采用东芝12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
1.3 方法 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测定法,总胆红素采用钒酸盐氧化法[2]。
1.4 满意评价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层面,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患者总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指标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患者总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值比较 观察1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和总胆红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胆红素值方面,观察2组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观察1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与C-反应蛋白值对比(±s)
表1 观察1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与C-反应蛋白值对比(±s)
组别n C-反应蛋白(mgL)总胆红素(μmolL)观察1组100 7.69±3.46318.46±43.51对照组50 2.52±1.01 15.27±5.01 P值<0.05<0.05
±s)表2 观察2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与C-反应蛋白值对比(
±s)表2 观察2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与C-反应蛋白值对比(
组别n C-反应蛋白(mgL)总胆红素(μmolL)观察2组50 2.95±1.34 0.05 115.59±20.01对照组50 2.52±1.01 15.27±5.01 P值>0.05<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150例患者在调查问卷中对于诊断效果总体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对比〔n(%)〕
C-反应蛋白是一种机体在炎症、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它是由肝细胞合成的,是由5个完全相同的多肽链亚单位,通过非共价键结合为环状五球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1.5~14.0)×103。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对C-反应蛋白的生成有协调作用[3]。目前,对它研究最多的还是在细菌感染引起的变化方面,在新生儿黄疸的研究中也是针对感染性黄疸的研究为多[4]。本文病例包括了感染性和溶血性黄疸,发现新生儿黄疸初期总胆红素指数与C-反应蛋白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总胆红素值越高,C-反应蛋白也越高,这可能与肝细胞的破坏有关[5]。
本文就我院诊治的200例新生儿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发现,病理性黄疸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患者及正常健康新生儿,三组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二者中C-反应蛋白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黄疸患者来讲,采用总胆红素结合C-反应蛋白值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其病理性黄疸,有助于对症治疗,降低患者的身心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黄冬梅.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9):1298-1300.
[2]刘慧,张璐,代玉龙,等.血清转铁蛋白与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1007-1008.
[3]潘莲丽,李晓春,孔少云,等.血清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9):4551-4552.
[4]何瑛.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7):852-854.
[5]杨玉丽,谢飞燕,廖晓翠.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时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0,16(36):49-50.
(编辑落落)
R722.17
B
1001-7585(2015)19-2688-02
201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