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疗效观察

2015-01-16 08:27李红萍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0416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9期
关键词:泻心汤食道黄芩

李红萍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041600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疗效观察

李红萍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041600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胃食管反流病病例8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吗丁啉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经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两组病例服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5.0%,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为理想,且临床安全性较高。

胃食管反流病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疗效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指的是过多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诱因通过幽门返流进入食管所引发的病症,以泛酸、腹胀、烧心、胃痛等为主要症状,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较长的特点,且较难治愈[1]。本文尝试采用中医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法,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病例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31~56岁,平均年龄43.7岁;病程2~12个月,平均病程7.6个月。入选病例主诉均存在烧心、泛酸、胃痛、腹胀、胸骨后烧灼样痛等典型表现,部分病例存在咳嗽、咽部不适、吞咽困难等症状。经中医辨证诊断,其中属肝胃气滞者25例,胃热炽盛者21例,寒邪犯胃者15例,脾胃虚寒者11例,食滞胃肠者8例。入选病例均排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糖尿病及既往胃肠手术史。将入选病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服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方用:半夏12g、黄连5g、黄芩10g、党参15g、干姜5g、炙甘草5g、大枣4枚。并依照中医诊断分型辨证加减:肝胃气滞者增加木香6g、郁金6g;胃热炽盛者去干姜,增加丹皮10g、蒲公英10g、焦山栀10g;寒邪犯胃者去黄芩,增加香附10g、高良姜10g、吴茱萸10g;脾胃虚寒者去黄连,增加薏苡仁15g、黄芪30g;食滞胃肠者增加鸡内金10g、山楂10g、神曲10g,或者菜菔子10g、炒麦芽10g。所用药首煎用清水500ml,煎为药液200ml,再用清水300ml,将药渣煎为药液150ml,混合首煎、复煎药液,每日1剂,早晚餐前30min温服。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胶囊20mg,2次d,早晚空腹口服;吗丁啉片10mg,3次d,饭前30min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症状评估以及胃镜食道镜复检。

1.3 判定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及食道镜复检食管黏膜无异常或仅轻度充血,未见水肿;显著: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经胃镜及食道镜复检可见局部黏膜炎症有显著改善,水肿、充血或糜烂面积有明显缩小;良好: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发病次数下降,经胃镜及食道镜复检可见局部黏膜炎症有所控制,水肿、充血或糜烂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发病次数均未见改善,经胃镜及食道镜复检可见黏膜炎症未有变化或有所加重。总有效=痊愈+显著+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不良反应 两组病例治疗期间经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观察组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8例(20.0%),对照组为6例(15.0%),均自行耐受,未采取特殊处理。两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食管返流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消化道抗返流屏障功能低下、食道廓清功能下降、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等因素导致胃内容物及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胰酶等物质返流入食道,通过内镜可见食道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瘢痕狭窄或增厚转白等现象。临床常规治疗多在抑酸的基础上,促进胃肠及食管动力、保护食道黏膜[3]。

中医理论认为,根据该疾病的不同主症,多可归为中医学中的“吐酸”、“胃痛”、“胃痞证”、“噎嗝”等范畴,病位在食管,其属胃,而胃是水谷之海,同脾互为表里,共同司掌运化输布的功能,脾胃运化功能又同肝的疏泄相关,若患者过度劳累、饮食失调、情志不畅而导致脾虚,不利于水湿运化,湿阻中焦,久之郁而化火化热伤肝,肝气犯胃,导致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导致嘈杂反酸、胸痛脘痞,故而此症虽病在食道,重点应在肝、脾、胃,须疏肝降逆、健脾和胃、化痰理气,使脾胃恢复升降输布之机[4]。

半夏泻心汤方以半夏、黄芩、黄连、党参、炙甘草、干姜、大枣构成,君药为半夏,取其辛温入胃,引阳入阴,交通阴阳,能够和胃降逆、散寒解结;臣药为黄连、黄芩、干姜,黄连苦寒泻心,黄芩苦寒降肺,取其辛开苦降、苦寒泄,实验表明,黄芩含有黄芩甙及黄芩素,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具有抗炎作用,黄芩、黄连均对各类杆菌球菌有着较强的抑制性,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同时能够降酶、利胆、抗溃疡,干姜温脾阳,散寒降痞,利津液输散,并能够抑制呕吐中枢;党参、炙甘草及大枣皆为辅,起到调和阴阳、健脾益气、复脾胃升降的作用。诸药配伍使用,共奏和胃降逆、辛开苦降、开结散痞、健脾益气之功。本文入选病例中,使用该方的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显著优于使用西药的对照组(77.5%)(P<0.05),且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可与上文相互印证。

同时,因病症类型的不同,在临床治疗时应酌情加减,肝胃气滞者,增加柴胡、川芎,取其疏肝和胃,攻胸满胁痛之患,且柴胡含有柴胡皂甙,能够减少炎性渗出,抑制肉芽肿,发挥抗炎作用;胃热炽盛者因干姜辛热,应去之,增加蒲公英、丹皮、焦山栀,治肝郁而化热,起到清肝泻火的作用;寒邪犯胃者,应去黄芩,增加高良姜、香附、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苦味健胃、辛热祛寒;脾胃虚寒者,同样应去黄连,增加薏苡仁、黄芪,用以健脾益胃、补气固表;食滞胃肠者,应加神曲、山楂、鸡内金,健脾和胃、消食调中、消除积滞。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地保护食道黏膜,提高胃肠动力,改善胃分泌功能,促进胃食道返流症的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1]王虹,田园,丁燕.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动力功能〔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4):465-469.

[2]唐燕青.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返流病6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3):17-18.

[3]高望望.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7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12-214.

[4]陈曼湖,房殿春,韩英,等.胃食管反流病高峰论坛会议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8):698-700.

(编辑羽飞)

R57

B

1001-7585(2015)19-2636-02

2015-02-14

猜你喜欢
泻心汤食道黄芩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老年人食道相关的衰老与疾病
UFLC法同时测定黄芩汤中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浅析半夏泻心汤古今应用
不同剂量配伍的三黄泻心汤总蒽醌含量比较研究
鸡喝水时为何要抬头?
鸡骨梗喉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