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宽胜
摘 要: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一直被作为业务发展转型的重要保障和着眼点,互联网金融既包括电商等互联网企业,也包括传统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提供的金融服务。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和特征着手,分析当前的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影响,并提出要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和加强监管等措施来促使互联网金融良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077-02
引言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一直被作为业务发展转型的重要保障和着眼点。将互联网技术拓展到金融行业,将极大地降低金融交易的时间和成本。但是互联网金融本身自带的弱点如虚拟化、高科技化、法律法规缺位等问题,也加深了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更加复杂的风险,对中国维护互联网金融安全提出了重大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史及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或依托网络进行交易活动。将原有的线下业务转化为线上业务,改业务托付给金融机构进行;依托互联网创新而产生的新兴金融业务主要由电子商务企业推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引领时代的新概念,互联网金融的走红与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有着密切联系,互联网金融在余额宝推出之前就光顾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样便捷的金融交易方式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一个核心要素,智能手机的出现,大大使互联网金融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
早在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的互联网经济就走进人们的视野,金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互联网经济诞生之日,互联网金融就开始追随,并极大地普及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又相互竞争的关系。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它具有普惠性、数字化、便利化等特征。互联网金融相比部分传统金融机构着力发展20%的高价值客户而言,互联网金融更注重发展80%的草根客户;互联网金融具有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提高了信息使用效率;互联网金融让客户真正体验到便利就在身边,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渠道革命。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金融模式,它弥补了传统金融业发展的不足,满足了实体经济网络化新需求。同时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银行服务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幅降低业务成本,改善传统银行内部的运营效率;而互联网金融能统计出客户全方位信息,分析挖掘客户的交易习惯和消费习惯,这些新型功能极大提高了银行在业务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现在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大大被淡化了,它们被互联网以及专业软件取代了,这种更民主化的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它更普惠于普通老百姓。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移动互联网和多网融合将进一步促进移动支付的发展。而当今互联网金融呈现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网络银行、网络信贷、第三方支付。同时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当今互联网金融具有业务运行网络化;为传统金融业带来冲击与革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层面的支持。如今引导互联网金融往市场化、规范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互联网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带动下,支付便捷,超级集中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统一,市场充分有效的状态之下,可以达到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配置效率,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对政府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可用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更可被用了提高金融惠普性,促进经济发展。对业界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但也会带来竞争格局的大变化;对学术界而言,支付革命会冲击现有的货币理论。
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中资源配置是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匹配,其中的p2p信贷是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亮点,其本质是一种民间借贷方式,它在线进行;借贷门槛低;只起中介作用,借贷双方自主;出借人单笔投资金额小,风险分散。如此种种优点受到大众青睐。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影响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由于起步晚,因此相比于国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而言,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的低成本、高效率、注重客户体验等特点,也加速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中国逐步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各家银行纷纷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等业务,不仅完善了传统的银行渠道体系,各家银行也通过发展电子业务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还不只是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在一些电子交易平台还能有效地将众多交易主体资金流量置于其监控之下,在融资与风险管控方面,互联网凭借其信息处理能力和组织方面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随着中国银行发展进入成熟期,多数银行的电子银行替代率已在80%左右,能熟练使用网银的人群也从青年逐步扩展到中老年人。由于第三方支付异军突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互联网交易中的资金安全和资金流动问题,使得网络支付在整体支付中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由于2010年和2011年相关条例的颁发,使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外延有了进一步延伸,第三方支付企业也由互联网支付企业扩展为从事资金转移服务的各类支付企业。六年多来中国p2p网络信贷行业增长迅速,并衍生出多种交易方式,平台也越来越广阔,累计信贷借贷规模也是急速增长。
此外部分电子商务企业也开始涉足金融领域,他们在互联网数据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挖掘金融业务的商业附加值,开启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总的来说,中国当今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取得了飞速的突破。
(二)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国外互联网金融相比于中国来说可谓是有了突破性的成就。第三方支付日益成熟,移动支付逐步替代传统支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方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p2p平台衍生多种模式,部分替代银行信用中介功能,总体来看,国外p2p借贷平台普遍只作为中介机构存在,除了提供相关服务并收取费用外,不在借贷过程中形成独立的利益关系。众筹融资爆发式增长,逐步走向合法化和规范化,2012年4月美国政府签署的相关条例增加了对众筹的豁免条款,为创业公司通过众筹方式提供了法律依据,进一步拓宽了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募资渠道,众筹模式逐步趋于合法化、规范化。endprint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推动传统金融银行业改革,今时今日,互联网技术深刻地改变着社会主体运行的方方面面,而缺少互联网思维的传统金融业很难追逐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态势。金融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准入门槛高,且发展面临的成本高,容易出现大型机构自然垄断的情况。而互联网金融投入相对固定,业务量的扩大不会引起交易总成本明显上升,通过电子渠道进行的网上经营成本比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大大降低,在商业银行运行中,这种优势更加明显。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业服务的不足,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以往涉及大量个体的小额直接金融交易过去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很难实现,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金融服务体系。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控制与监管
在关注互联网金融积极效应的同时,还应注意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冲击,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由于行业本身的不确定性一直处于非监管的状态。国外对于风险防范具有很好的控制,其中《消费者信用保护法》明确将互联网借贷纳入其民间借贷的范围,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尚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由于互联网技术具有不确定性、信息不安全和系统不稳定、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会致使业务创新方面产生风险、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不健全等风险因素。所以面对众多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监管提出了新要求。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控制
作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全面结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既面临传统金融活动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市场风险,还面临着互联网技术引起的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依托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开展,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否安全与互联网金融能否有序运行密切相关,系统性的安全风险会给互联网金融发展造成危害。网络协议安全性较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窥探,引起资金损失。信息传输低效。技术陈旧很可能使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失去生存性基础。包含计算机系统和交易主体的业务风险都会构成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累积,对金融网络正常运行和支付结算产生影响。面对这一系列风险,企业应做到应有的防范,要着力保护消费者权利、推动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框架、构建有效监管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制度。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
网络银行监管方面,重视网络银行在降低成本、服务创新方面的作用,基本上不干预网络银行的发展,监管重点集中如下:区域间问题,包括银行的合并于联合,跨境交易活动;安全问题;服务技术能力;信誉和法律风险。网络信贷监管方面,要求监管当局加强对网络信贷的监管与约束,强化借贷双方尤其是贷方利益的保护。在第三方支付监管方面,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实力、财务状况、风险管理设立具体的准入要求,实施过程监管和动态监管,确保第三方支付机构维持良好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健全。结合不同类型的互联网机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管制度,在沿用传统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网络银行特点的风险监管制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第三方支付法律体系。
结语
从本质上说,互联网金融是更接近于金融市场的一种服务模式,不过直接融资占比的提高和金融结构的优化会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受到削弱,这对传统的数量调控方式会形成挑战。因此,优化和调控宏观手段,对其发展进行合理引导,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