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弱智儿童教育的方法

2015-01-15 22:14尹艳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方法教育

尹艳玲

【摘要】本文通过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分析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分析弱智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继而提出关于弱智儿童教育方法。

【关键词】弱智儿童 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29-01

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有共性,二者的心理都是随年龄增长而向前发展的,但弱智儿童比正常儿童发展迟缓,发展的起点迟,生长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其教育方法与正常儿童教育有很大区别,了解弱智儿童,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是特殊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

与正常儿童比较,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按其心理现象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1)弱智儿童的感知特征。感知速度慢,范围窄,感知信息容量小,观察力不精确。(2)弱智儿童的注意特征。往往无法集中精神专注于所做事一段时间,东张西望或和他人讲话,以致影响学习成效,很少有特定目标存在。(3)弱智儿童的记忆特征。记忆速度慢,遗忘快,机械记忆多。(4)思维特征。①形象性思维多,不善于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难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②思维活动内容贫乏。⑧思维积极性缺乏,弱智儿童心理需要水平低,活动动机层次低,心理动力系统力量薄弱,再加上神经活动惰性存在,使思想积极性缺乏。④思维灵活性缺乏,适应能力差,应变能力差。(5)语言特征。弱智儿童的语言发展晚,简单贫乏,缺乏连贯性。(6)情感特征。不稳定、不深刻;情感反应和引起情感的外部作用不相符合;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差;有病态性的情感。如细小的刺激引起兴奋爆发的反应;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兴趣爱好,感情淡漠,对生活、对人漠不关心。(7)行为特征。主动性不足;不可遏止的冲动性;易受暗示和脾气固执。(8)个性心理特征。缺乏自信心,易沮丧。这突出表现在缺乏学习动机、仰求外助的心理等。

二、弱智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恢复弱智儿童的自信心,激发弱智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积极活动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弱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的恰恰是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弱智儿童由于智力不足,行为活动、能力有某种局限,往往使他们自信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加之周围环境的某些冷遇、岐视,甚至欺凌、侮辱,自尊心受挫伤,会使他们自信心丧失,而产生一种负性心理,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和缺陷的补偿。这种相互影响,往往会在他们身上形成恶性循环。弱智儿童教育,首要问题是教师与家长配合,恢复和增强弱智儿童的自信心。

(二)加强直观性教育

直观性原则指在教育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从而比较全面、探刻地掌握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条原则对弱智教育尤为重要。弱智儿童感性知识较贫乏,头脑中生动的表象少,掌握抽象概念很困难,他们的思维多停留在知觉的分析、综合水平和表象的分析、综合水平,他们的注意力又不能较长时间集中,学习积极性较差,对他们教育时,应特别强调直观性原则,弥补他们的不足,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教育获得较好的效果。贯彻这一教育原则,需根据教育计划和学生年龄特点来进行。直观手段可多种多样,有实物直观、图像直观、模型直观、幻灯、电视、电影等,也可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直观手段的运用还包括教师的语言直观和示范动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语言要形象、具体、生动、有趣。介绍新知识时,要作形象的描绘,有时教师还得用手势或身体的动作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因材施教

虽然弱智儿童有共同的身心特点,但他们每个人又都是不同的。他们的个别差异很大,智残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也很不相同,即使同一智残等级的儿童,各人的缺陷也不会相同。因此,在弱智儿童同一班级中,教学计划不能只提出划一的方案,那样就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一教育原则要求真正了解弱智儿童每一个人的特性,真正找出适合他学习以及他需要学习的东西,应根据弱智儿童的个别差异,施以与差异相适应的教育,不允许出现有的儿童“嚼不烂”“吞不下”,而有的儿童却“吃不饱”的现象。贯彻这条教学原则时,需注意下述三点:(1)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2)制订出每个学生的教育计划,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弱智学校虽然是班级上课,但个别辅导应多些,辅导形式可多样化。(3)及时检查、修订教育计划。弱智儿童有时在病情上会起变化,有的进校后病情稳定,或有好转,有的病情趋于严重,教师必须了解和注意这些变化,并且及时修订教育计划。

三、弱智儿童的教育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功的弱智儿童教育首先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意识到教师是可以信任的人。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爱是基础。弱智儿童由于本身的缺陷及成长的经历,往往有些胆小、孤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与他们接触,在交往中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仁慈与爱心,渐渐获得他们的信任。一开始,教师可友善而耐心地与他们接触,可以担当一个积极的游戏伙伴,诱导他们去玩。在共同游戏过程中,他们就会逐渐地信任教师,意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和交往则是今后进行教育的基础。弱智学校的教师,有时还需要像母亲那样去爱和亲近弱智儿童,在真诚友善的气氛中建立起信任和合作关系。孩子一旦信任教师,就能听教师的话,按教育目标进行学习。

(二)制定个别教育的计划,选择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进行直接接触、共同游戏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使教师能恰当地估计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从而为学生制定出能反映出儿童的能水平、发展的优势与缺陷,也能明确教育的重点和目标的个别教育的计划。

(三)观察了解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这是制定出适当的个别教育计划所必须的。评定儿童发展水平的最有用工具是几种心理测验量表,如教师无现成的发展检查量表,也可利用一些玩具和游戏活动来进行儿童发展水平的评定。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这种评定工作有机地结合到游戏活动或其他的训练活动中,观察了解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从而明确教育目标和重点,制定出适当的个别教育计划。

(四)以奖励为主,强化儿童的正确行为。奖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奖励能给儿童带来愉快,为了继续得到愉快,儿童就会重复那些受奖励的行为,使行为稳定化、习惯化。用于儿童特别是弱智儿童的奖励,应是立即或短期内能得到的。要恰当地运用奖励的方法来促进学习。

猜你喜欢
方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习方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