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侯大池—湖头金矿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2015-01-15 00:28李全力
福建地质 2015年1期
关键词:南园矿脉刘洋

李全力

(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泉州,362011)

1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处于周宁—华安断隆带西缘,北北东向福安—南靖深断裂带与东西向罗源—明溪大断裂带的交会处附近*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福建省闽侯县罗桥金矿区7号脉详查暨矿区普查地质报告,1988。。区内中生代火山岩广泛分布,区域性断裂构造及火山构造十分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围岩蚀变强烈。

1.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为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和第三段,地层总体产状为倾向北、北西向,倾角20°~30°(图1)。

图1 闽侯大池─湖头矿区金矿地质略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of Dachi-Hutou gold deposit in Minhou county1—石帽山群下组上段;2—南园组第三段;3—南园组第二段;4—燕山晚期第一阶段二长花岗岩;5—流纹岩;6—石英二长斑岩脉;7—金矿体及编号;8—矿化蚀变体及编号;9—硅化/铅锌矿化;10—绿泥石化/绿帘石化;11—黄铁矿化/绢云母化;12—矽卡岩化/绢英岩化;13—云英岩化/褐铁矿化;14—实、推测断裂及编号;15—地质界线/岩层产状;16—综合异常线及编号

南园组第二段:在区内大面积分布。岩性以流纹质(英安流纹质、流纹英安质)晶屑熔结凝灰岩为主,其次为流纹质晶屑(玻屑、岩屑)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沉凝灰岩、流纹质碎斑熔岩等。

南园组第三段:呈花朵状零星分布。岩性以英安质(英安流纹质、流纹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为主,局部见英安岩、流纹质凝灰熔岩和英安质含角砾凝灰熔岩。

1.2 侵入岩

侵入岩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为燕山晚期第一阶段第一次侵入的(洋里)二长花岗岩体。在矿区的西北部边缘见有石英二长斑岩脉等。

二长花岗岩体侵入于南园组火山岩中,岩相发育,中心相为中粒花岗闪长岩,往东北过渡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岩体北、西北侧边缘发育宽数米至百米的细粒二长花岗岩(局部为细粒钾长花岗岩)边缘相带。岩体蚀变主要有绿帘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与围岩接触带局部见钼矿化。

石英二长斑岩脉分布在矿区的西侧,呈岩墙状缓“S”型南北向展布,往北延伸出矿区外。长度大于7 000 m,宽30~50 m,倾向西,倾角60°左右。

1.3 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为北北东向(F3、F4、F5)、北西向(F1)、近南北向、近东西向(F2)4组断裂组成。

北北东向断裂:该组断裂总体走向15°~30°,断裂力学性质属压扭性,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和中部。

北西向断裂:走向310°~320°,性质为张-张扭性,其形成稍晚于北北东向和南北向断裂。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北部。

近南北向断裂:区内该组断裂主要见于杉村盆地东侧。因受杉村火山构造外环的制约,表现为由数条近南北向具弧形特征或“S”型的压-压扭性断裂及充填的脉岩组成,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刘洋尖一带,并发育有南北向及北北西向的石英和绢英岩细脉,该组构造与刘洋尖一带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区域内近南北向断裂及北西向次级断裂是矿区刘洋尖一带金矿的控矿断裂构造,含金蚀变带呈北西-北北西向展布,也控制着成矿后期断裂的多期性活动和继承性的活动。

近东西向断裂:走向80°~90°,属压-压扭性断裂。

1.4 围岩蚀变特征

受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矿区围岩蚀变强烈,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水云母化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受断裂(裂隙构造)控制,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1.5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AS8(刘洋尖)Au-Ag-Cu-Pb-Zn-As土壤异常分布在矿区西部刘洋尖一带,各元素异常相互套合较好(图2)。

图2 AS8(Au-Ag-Cu-Pb-Zn-As)综合异常剖析图Fig.2 Diagram showing integrated anomaly analysis of elements such as Au,Ag,Cu,Pb,Zn,As.1—南园组第三段;2—南园组第二段;3—流纹岩;4—石英二长斑岩脉;5—地质界线/地层产状;6—蚀变界线/综合异常界线;7—硅化/绢英岩化;8—绢云母化;9—金矿脉及编号

综合异常区位于矿区西部刘洋尖(1178.5高地)一带,面积大于0.855 km2。异常呈北北西向展布,异常北部和西部皆未封闭,岩性以南园组第二段为主,杉村火山构造近南北向环状断裂通过该综合异常区,北北西向裂隙带发育,岩石中石英和绢英岩细脉较发育,岩石具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等蚀变较强。

综合异常主要由Au-Ag-Cu-Pb-Zn-As等元素异常组成。其中Au-Ag-As异常套合较好,具有较明显的浓度分带和明显的浓集中心。Au、Ag元素异常均达到亚内带-内带异常含量,一般异常值Au 3.4×10-9~13.6×10-9、Ag 0.2×10-6~0.6×10-6,最高异常值Au 310.50×10-9、Ag 3.578×10-6,平均值Au 8.08×10-9、Ag 0.37×10-6,异常衬度Au4.75、Ag 2.5。Au元素异常西侧、北侧未封闭,异常总体呈北北西向展布,有多处浓集中心,其中最主要浓集中心分布在刘洋尖(1178.5高地)西南侧;Ag元素异常分布较零散,有多处浓集中心,各浓集中心与Au元素浓集中心套合较好;As元素异常强度较低,浓集中心不明显,异常外带与Au元素最主要异常浓集中心套合较好。

综合异常以Au元素异常为主,Cu、Pb、Zn元素异常较弱。Cu、Pb、Zn元素异常向北偏移,多以异常外带、中带为主;一般异常值为Cu 20×10-6~40×10-6、Pb 50×10-6~150×10-6、Zn 100×10-6~200×10-6,最高异常值为Cu 122.8×10-6、Pb 451.7×10-6、Zn 457.0×10-6,平均值Cu 31.47×10-6、Pb 76.8×10-6、Zn 184.2×10-6,异常衬度Cu 1.57、Pb 1.54、Zn 1.94。异常区经地表探槽及深部钻孔查证,目前已发现金矿化脉12条,金矿脉3条,说明该异常为矿致异常。

2 矿体地质特征

区内矿体位于杉村盆地东侧,受杉村火山构造外环的制约,产在外环近南北向弧形或“S”型的压-压扭性断裂及充填的脉岩附近。

2.1 矿体形态规模

矿区内发现3条金矿脉(AuⅠ、AuⅡ、AuⅢ),金矿脉均位于AS8(刘洋尖)Au-Ag-Cu-Pb-Zn-As土壤异常内。AuⅡ、AuⅢ金矿脉产在Sb14蚀变带南园组第二段流纹岩内,矿脉走向为北北西向,蚀变以绢云母化、硅化、次生高岭土化为主,含褐铁矿、黄铁矿石英脉。AuⅠ金矿脉产在南园组第二段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中,走向北东,主要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次生高岭土化。区内矿脉长为50~160 m,厚为0.50~4.28 m,矿体主要分布在标高830~1 115 m。其中AuⅡ金矿脉规模最大(图3)。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

图3 闽侯大池—湖头矿区金矿108线地质剖面图Fig.3 Diagram showing the geological profile in the No.108 exploration line of Dachi-Hutou gold deposit1—南园组第二段;2—流纹岩;3—金矿体及编号;4—金矿化体及编号;5—云英岩化/硅化;6—高岭土化/绢云母化;7—次生石英岩化/褐铁矿化;8—黄铁矿化

AuⅡ金矿脉:位于刘洋尖(1178.5 m高地)西南侧,在AS8(刘洋尖)土壤综合异常区内的Au元素浓集中心地带。矿脉长约160 m,宽2.29~4.28 m,延伸150 m。地表及浅部由D1097(民采坑)及ZK11601控制,深部由ZK10801控制。矿脉呈北北西走向,倾向南西西,倾角59°~72°。矿脉贮存标高956~1 106 m,相对高差150 m,矿体埋深0~140 m。Au 品位1.24~3.07 g/t。为黄铁矿-石英型金矿,金矿物为成色较高的自然金,贮存于石英及黄铁矿中,黄铁矿与石英呈中-细脉或网脉状产出。

围岩蚀变强烈,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云英岩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次生石英岩化及褐铁矿化等。

2.2 矿石质量

金矿石以胶状结构为主,伴有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状-网脉状构造,氧化矿石具蜂窝状构造、粉末状构造。

原生矿石主要由金属硫化矿物组成,主要为黄铁矿,少量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绿帘石、绿泥石、绢云母等。

氧化矿石主要由褐铁矿、赤铁矿组成,次为石英等。

2.3 矿石类型

区内矿石类型根据矿石的主要矿物组合可分为黄铁矿-石英型、褐铁矿型、褐铁矿-石英型3种类型。

黄铁矿-石英型矿石的金品位一般较低,褐铁矿型矿石金品位一般较高,褐铁矿-石英型矿石为黄铁矿-石英型矿石氧化形成。脉石英与褐铁矿呈大脉及细网脉状产出,在矿体中沿走向断续分布,与褐铁矿型矿石共同构成矿体。

3 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探讨

3.1 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矿区内地层、侵入岩岩石中微金平均含量(表1),区内地层与侵入岩等各类岩性的含金丰度均接近正常值(同类岩石Au丰度为4×10-9),不具备提供矿源的可能;区内近矿围岩蚀变的规模及强度也不足以表明提取围岩中的Au可形成矿体;成矿物质组分主要由深部热液活动携带而来。

表1 矿区地层、侵入岩微金平均含量Table 1 The average content of micro gold of the strata and intrusive rocks in Dachi-Hutou gold deposit

3.2 控矿构造因素分析

矿区金矿处在杉村早白垩世火山构造盆地的东侧外缘。杉村早白垩世火山构造盆地火山通道相为火山集块岩、角砾岩,边部为英安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呈内倾产出。在盆地内外发育一系列火山弧形断裂,外环位于盆地的内外边缘,由断续分布的弧形断裂及晚期侵入岩脉组成。矿区主要含金蚀变及矿体集中分布在充填于火山盆地外南北向石英二长斑岩脉两侧,表明火山构造对金矿化具明显控制作用。

综上所述,区内金矿的形成,从其区域成矿位置、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控矿构造性质等地质条件分析,均表明与早白垩世火山构造相关,应属火山热液型矿床。

4 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区内金矿与早白垩世火山构造相关,构造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2)硫化物及石英脉标志。区内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金属硫化物脉及其氧化形成的褐铁矿脉、铁锰帽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

(3)围岩蚀变标志。脉状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蚀变为近矿围岩蚀变,蚀变岩于地表常呈正地形出露,为良好的找矿标志。

(4)地球化学标志。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分布地段,特别是Au-Ag-Cu-Pb-Zn-As元素异常相互套合较好部位,可做为寻找矿体的指示标志。

5 找矿远景分析

(1)矿区位于杉村早白垩世火山构造盆地的东缘。该火山盆地边缘火山构造活动及热液蚀变和矿化作用较为发育。异常明显受北北西向火山环状构造断裂控制,断裂裂隙较发育,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及金矿化等蚀变强烈。金矿脉的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该区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

(2)矿区位于罗桥金矿南侧约1.0 km处,且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蚀变较发育,与罗桥金矿地质特征基本相类似。矿体位于火山外环弧形断裂(石英二长斑岩脉)附近,与罗桥金矿相类似,罗桥金矿属火山热液成因的含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型矿床。根据罗桥金矿资料分析,有用元素除Au外,还伴有较强的Ag、Pb、Zn矿化。大池—湖头矿区刘洋尖一带也有Ag、Pb、Zn元素土壤异常,推测在刘洋尖一带深部有Ag、Pb、Zn矿体存在。

猜你喜欢
南园矿脉刘洋
A class of two-dimensional rational maps with self-excited and hidden attractors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金厂峪金矿典型矿脉中金、银的化学相态分析
又见刘洋
唐诗赏读——南园之一
刘洋作品
唐诗赏读——南园之三
福建政和上山岗金银矿床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找矿意义
刘洋 藏石欣赏
急倾斜薄矿脉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