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晓鸽 张 灵
在北京,说起民办教育,人们自然会想到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因为它不仅是北京首批创办的民办中小学校,而且是影响最大的民办学校。
自1993年建校以来,立足“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它从最初一所仅有36名学生、16名教师的学校,发展成为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等各类教育、科研与服务为一体的知名教育集团。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对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日渐凸显。除了市场经济催生的教育需求之外,国家层面对于民办教育的放开,也为有心试水民办教育的人士“壮了胆”。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成立之年,正值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指出,政府不再包揽办学,允许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这是建国后首次在国家文件中确立民办教育的合法地位。同时,当年也正是全国基础教育进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攻坚之时。
作为北京首批成立的16所民办学校之一,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的老校长王家骏无疑称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依,对民办教育的性质、定位和规律都不了解,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幸运的是,王家骏在退休之前,曾任多年的海淀教育局局长。
一切都悬而未决的时候,40年公立学校的从业经历以及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让王家骏有一个本能的想法,那就是:“办学校,师资、生源、设施都可以慢慢来,但教育理念一定要先进,定位一定要符合社会需求。”
教育理念和定位的成形不是一蹴而就的。王家骏分析,教育的核心在于现代化与国际化的问题,这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想法。建校之初,王家骏父子只是认为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要是一所充满现代气息、追求创新、高质量、高品位、融合国际先进文化和教育思想的学校。经过了三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了“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王家骏和王志泽是父子,子承父业,王志泽是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的创立者、汇佳教育机构总裁兼董事长。上世纪80年代末期,王志泽下海经商,通过从事电脑、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积累了资金。出身于教育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王志泽对于教育事业有很深厚的感情。在经商的过程中,他曾多次出国访问。他发现,经济的领先与教育的领先密不可分,而且教育多半是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发展壮大的。洋为中用,借鉴性地吸收国外教育产业的经验和方法,构成了最初汇佳学校的轮廓。
不过,家长和学生的觉醒和对教育新的期待和要求,也促成了汇佳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第一年,有36名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入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他们有的是看重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的理念,有的只是纯粹地认为换一种教育方式也许会不一样。这种对于“不一样教育”的期待,正是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能够在民办教育绝对弱势的环境下立足的关键。
从办企业到办教育,王志泽的方式是减少条框的限制,增加服务意识,办学早期甚至邀请饭店的经理到学校培训老师,树立老师的服务意识,而这在公立学校是不可能出现的。
与市场规律相同,教育也有规律可循。王志泽认为,民办学校的使命就是利用灵活的机制办好选择性的学校,因此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必须办出特色、必须提供优质服务。汇佳便从服务着手,一点点渗透。
当时,很多家长忙于投身市场经济,无暇照顾孩子,汇佳就推出寄宿制,利用集体生活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一些国外归来的家长不满意公立学校填鸭式的教育,汇佳就推出宽松制的教育;孩子住校后,家长担心孩子的食宿问题,汇佳就提出先吃好、睡好、玩好、习惯好,最后才是学好的理念,打消家长的顾虑。在教学质量尚未显现的时候,这些细节就是汇佳的亮点。
校长王志泽说,从建校伊始,汇佳就在探究中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就在寻找中国孩子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孩子们在充分自由的生活中得到完全教育。
20多年来,汇佳强调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强调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强调习惯养成的训练、强调双语双文化的熏陶、强调持之以恒的平和心态。王志泽解释称,完全教育就是学生不是围绕考试来学习,而是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存在,尊重教育规律,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
汇佳的校训是“心怀祖国心、志做世界人”。这意味着,在汇佳,任何人,都可以追求自己心之所向的“汇佳梦”。
为了保证学子们“汇佳梦”的实现,汇佳20年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计,且所有的教学和课程,全部围绕“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的原则来设立,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全人教育的环境。
如今,汇佳学校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已经建立起了完全的IB体系。各学段的课程都坚持采用双语、双文化的教学,都强调自主探究式学习。比如从学前班到小学六年级,汇佳的各个学科都在使用IB-PYP的课程框架。在课程设计中,积极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给孩子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形成自己的问题,设计自己的探究辩证思考,学会协作,建构知识,达到理解。
为了让小学生就能掌握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汇佳以IB-PYP课程模式设置了“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等6个超学科主题。
中学阶段也是如此。从2010年9月起,汇佳的中学部全面实施了IB-MYP项目。MYP主要强调三个基本概念,即整体化学习、多元文化意识和交流,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探究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多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们需要鼓励学生看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各个学科融会贯通。
同样,在高中阶段,汇佳也采用IB大学预科项目,为学生们充分配备学科,在每一个学术领域中学生都有灵活选择,可以在高中阶段就选修自己感兴趣且希望在大学继续学习的学科。
作为私立学校,师资力量显得格外重要。汇佳有一支探究型、学习型、专家型、复合型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汇佳高中部为例,目前的任课教师中,共有8名博士、52名硕士,外教占任课教师的60%,有IB考官8名,在IB任教十四年以上的有教师4名,所有教师都参加过IB组织专门的科目培训。
在考核体系方面,汇佳也全面与国际接轨。在国内的公办学校,考试成绩是衡量好学生与坏学生的重要标准。但是,在汇佳则完全不同,不仅“不以成绩论英雄”,反而在课堂上设置大量的头脑风暴、小组讨论以及成果展示的环节。在这样的课堂上,单纯的应试已经无法应对,沟通、表达、独立思考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除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汇佳学校实行的小班化教学也非常受家长欢迎。不少汇佳的学生家长认为,小班化教学可以更多地关注到自己的孩子,便于开展个性化教育。
而在艺术课程方面,汇佳也贯彻兴趣为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多种多样的俱乐部,比如钢琴、舞蹈、民乐、击剑、流行歌舞等俱乐部。选择俱乐部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考试抛在脑后,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或放弃。不仅减轻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孩子们也有了对自己课余时间更大的支配权。
汇佳建校伊始便确立了对学生的培养方向,那就是在“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理念指引下培养学生,并提出了“做一个伟大的中国人”的校训。
校长王志泽认为,双语双文化的国际教育理念当前已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在这里,“双语”的含义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生来说,指的是汉语与英语;对于母语是非汉语的学生来说,则指的是他们的母语与汉语。“双文化”是指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为了让学生从小拥有国际化视野,汇佳的学生从小学六年级起到高中阶段都能有机会到一些发达国家学习。十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向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派出学生实施跨国教育,学习时间根据需要有长有短,时间长的可达10个月,短的几周。
从1995年开始至2014年,汇佳已经连续19年派“小留学生”赴美留学,从第一届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名汇佳小学生分别在美国完成了近一学年的学习。这些小学生与美国同学一起学习,全英语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顺利度过语言学习关键期,快速融入美国社会,在语言、文化、方法和眼界上也迅速得到提高。王志泽说:“不能简单理解成孩子出国留学一年,中英文都很好了,双文化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不仅要把中国的文化带到世界上去,同时,也要把国外文化精华部分拿回来。汇佳培养的学生是具有东西方双文化的使者。”
把学生送出国门交流只是汇佳实施“双语双文化”国际教育的第一步,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重视,汇佳的教育理念也开始得到业内的普遍认可。在王志泽看来,国际教育重在交流,不仅要把中国教育融入世界教育体系中,也要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向更多地方传播。于是,王志泽做出一个大胆举动:走出国门办学校!
2006年9月,汇佳投资创办新加坡中国国际学校。之前,海外还没有一所以中国冠名的国际学校,汇佳实现了零的突破。起初,学校只有几十个学生,是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IB(国际文凭)教育理念和标准办学的国际学校。新加坡中国国际学校设有小学、初中、高中和附属幼儿园等,学校附属的教育中心,开设有青少年高尔夫培训、中文语言培训等特色课程。学校在双语双文化定位中,把学习中文、用中文学习、通过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了解现代中国作为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
目前,新加坡中国国际学校已经初具规模,学生分别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教职员工60余名,分别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运用英文教学的教师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英语国家,运用中文教学的教师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在新加坡现有的31所国际学校中,中国国际学校是第一所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且中英文课程设置各占一半的学校。在校近600学生中,有75%是西方人。
汇佳在新加坡办学的成功让王志泽看到了新的希望。他认为,目前全世界的很多学校开设了中文课,中国教育走出国门的时候来临了,尽管目前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但中国教育应该勇敢地走出去。
与此同时,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已在王志泽心中形成——开拓更多中国国际教育的海外市场,更大限度地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汇佳已着手拓展办学方案,目前,已有法国、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相关机构对汇佳国际教育很感兴趣,有意愿建中国概念的学校。
作为中国私立学校中最早引入IB教育体系的学校,汇佳希望把IB教育做到极致,成为业内的领跑者。除了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更是在硬件打造上狠下功夫。为此,汇佳斥巨资,请国际著名的教育建筑设计师设计IB高中教学楼,这一建筑完全针对IB教育的特点打造,仅设计费就花去2300万。
“目前,国内的学校建筑,建筑设计院都能设计,但国外不是,”王志泽说,“在国外,有专门做教育设计的设计师,国外在教育建筑方面研究很深,不是建筑设计师随便能设计的。”王志泽说:“我们新的IB教学楼设计方案让IB组织总部看了后,他们都非常吃惊,这些教育理念和建筑的关系,他们目前还在教学设计讨论阶段,我们都已经开始实施了。”
IB教学楼请的是美国设计公司,该公司专门从事教育建筑设计。教学楼占地6万平米左右,预计可容纳1800名IB学子。这座蕴含国际先进教学理念的IB教学楼,不但在国内,而且是世界上最大,同时也是教育建筑理念最先进的IB教学楼。
新的IB教学楼建筑设计理念和汇佳“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相符。如学校的楼层建筑和操场,都是专门研究设计的,教室没有讲台,实施探究性教育,教师在学生四周。学生的数量,内部教学设备的摆设,以及和图书馆的关系,都有讲究。
在教育发展日趋多元的今天,家长为子女选择的教育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厌恶填鸭式、题海战的应试教育,是很多人放弃公立教育而选择私立的重要原因。而随着孩子在汇佳一天天成长,家长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在学校宽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中获得了全面发展,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五年前,因为事业发展需要叶女士一家从杭州来到北京。那时,女儿程晗正在杭州一所知名小学读四年级,来到北京后,她把女儿转入了北京一所知名公办小学就读。在那里,成绩优秀的女儿很快崭露头角,但叶女士却发现有些东西似乎不是那么满意。
“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才五年级,语数外三科一天发6张试卷,第二天就得交。”叶女士说,虽然女儿对此没有过多怨言,但当过小学老师的她知道,如果违背教育规律一味地给孩子加码,最终有一天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并由此产生厌学情绪。
在公立学校曾工作多年的叶女士深谙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她一直想给女儿找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关注到了汇佳学校。
与叶女士的想法类似,马敏为儿子选择汇佳的初衷也是为了逃避应试教育。早在孩子上幼儿园时,马敏就已决定放弃就读公办小学,送儿子到私立学校就读。
在当今中国,选择私立教育的家庭仍属于少数。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汇佳其实也是一次冒险,他们并不确定三年后或是六年后,孩子的变化是否如当初设想的一样。事实上,汇佳的家长们并没有失望。
马敏至今还记得儿子初到汇佳试读3天后接他回家的情景。“回家的路上,儿子一直兴奋地说着学校见闻,看得出来他很喜欢这个学校。”马敏说,在去汇佳之前儿子从来没有单独离开过父母一天,之前曾担心他会不适应、会吵闹,没想到孩子的适应能力如此强大。而更令她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天,儿子竟学会了自己叠衣服、换床单,自理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汇佳学校小学部采用双语、双文化的教育模式,小学各个学科教学使用IB(国际文凭组织)PYP(小学项目)课程框架。教学中积极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给孩子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形成自己的问题、辩证思考、学会协作、建构知识、达到理解。
马敏说,通过两年的探究性课程学习,孩子探究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经常主动琢磨各种小试验,在学校做了一个过滤水的试验,回家还会缠着爸爸再做一遍。班里同学合作制作食物模型的课题,正在大伙儿为如何给食物保鲜发愁时,儿子自告奋勇地把家里的车载冰箱搬到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思考,也学会了分享、担当。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汇佳还开设了20余个兴趣小组供学生们选择,包括游泳、国际象棋、马术、高尔夫等。每年报班时,马敏都会跟儿子一起为选择报哪个班而纠结,每个班都想报,但一次最多只能报3个。在汇佳,儿子学会了萨克斯,作为校园播音员,经常出现在各种活动中。在汇佳,只要学生敢于秀出自己的特长,学校就愿意为他搭建舞台来展示自己。
今年,叶女士的女儿在汇佳初中毕业了。回顾女儿这初中3年,叶女士甚感欣慰:她没有经历公立学校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备考复习,也没有遭遇过艰苦的题海战……在汇佳自由、平等、开放的环境中,女儿每天的学习都是快乐的,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汇佳学校初中部采用了国际文凭组织为11岁至16岁的学生设计的MYP项目,着重培养学生对国际事务的理解,成为有责任心的国际人才。MYP项目留给学生的作业也是体现探究性学习。叶女士介绍,从初中三年MYP作业的变化也见证了孩子心智的成熟,从最早大家合作完成一个主题,到多方面搜集素材,再到最后独立完成一个主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由于研究课题多来自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因此作业再难也不会有人轻易放弃,更不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相反,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学习变得更加积极而快乐。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实现‘公立有四中,私立有汇佳;英国有伊顿,中国有汇佳’的愿望。”在谈及汇佳未来发展方向时,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汇佳教育机构总裁、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校长王志泽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