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琦+王俊琪+赵新平+孙丽艳+徐文静+赵征灏
摘 要 目的:探讨生态学干预对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知识及生态学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研究对象197名,随机分为干预组92名,采用群体教育和个体干预相结合法干预6个月,对照组105名,采用常规原发疾病防治内容干预。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对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家庭生活环境改善情况。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对慢性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防治知识、生态学知识及中医综合治疗知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1);亲密度、情感表达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 9、3.934 0,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态学干预对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家庭生态学环境改善有帮助,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提升、良好的家庭生态学环境有助于促使家庭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改变,有利于延缓慢性肾病发生发展。
关键词 慢性肾病 高危人群 生态学干预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4-0040-04
生态学的健康观念认为,人类的健康与其居住的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密切相关,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状态良好是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个人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就必须通过跨部门合作,对环境中与健康有关的事项进行整合性探讨,用生态学观点看待健康问题。鉴于慢性肾病早期症状隐匿,晚期致残性和致死性较高[2],且该类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多需西药控制。在中医理论中,此类慢性疾病都可归为虚劳病的范畴,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研究探讨生态学干预对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知识及生态学环境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尿微量白蛋白检测>20 mg/L;年龄18~70岁;(2)以下标准符合1项即可入选:①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②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 mmol/L);③肥胖症(体质指数>25);④高脂血症;⑤高尿酸血症。排除标准:单纯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或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志及有精神性疾病病史或家族史。
根据2013年5月开展的上海市闸北区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基线调查结果,共纳入197名研究对象,根据随机配对方式,分为干预组92例,建立病例报告表,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包括食疗药膳、运动引导、情志调摄;对照组105例,采用常规原发疾病防治内容干预,两组均干预6个月。
研究方法
现场问卷调查采用家庭支持量表,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4个方面,用于评估家庭成员融洽程度和个体生态环境。以自制的《社区慢性肾病防治知识手册》作为教材普及慢性肾病防治知识,采取自学与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加深研究对象对慢性肾病相关防治知识的理解,用问卷调查表获取研究对象的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由课题组成员组织知识测试并进行资料收集。收集两组干预3、6个月时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测试情况以及家庭生活环境改善等资料,通过资料分析生态学干预对慢性肾脏疾病控制的影响,比较两组在中医药干预前后及两组间的效果差异。
群体健康教育
干预组每季度开展1次群体健康教育讲座,以自制的《社区慢性肾病防治知识手册》作为教材,由经过培训的全科医师或公共卫生医师进行授课及讲解,内容包括10个方面:①人体肾脏组织结构与功能;②肾脏疾病的高危因素;③早期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④早期肾病的临床病理学表现;⑤早期肾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⑥慢性肾病的危害;⑦早期肾病的预防;⑧生态学环境对肾病预防的影响;⑨早期肾病的中医养生秘方(食疗药膳等方面);⑩早期肾病患者在防治过程中需监测的指标。
个体健康教育
由中医师为干预组提供每月1次“治未病”服务,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自测、舌象、脉象自测,并开具分别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肥胖症患者的食疗药膳、运动引导等个体化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干预人员、干预频度及时间安排
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包括中医师、全科医师及公共卫生医师实施干预。群体教育采用集中授课方式,每季度1次,共2次,每次时间约1 h,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入选的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及其家属,教材为自行设计撰写的《社区慢性肾病防治知识手册》。个体干预采取个别交谈和指导方式,由中医师每月1次或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给予入组的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个性化指导,开具食疗药膳方、运动引导方,每次时间约为30 min。
干预效果评估
《慢性肾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评分分为基本知识、防治知识、生态学知识和中医药知识4个方面,每个题目计1分,其中基本知识标准分为29分,防治知识标准分为40分;生态学知识标准分为38分,中医药知识标准分为27分,总分为134分,测试结束后将总分标化,最终得分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定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重复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情况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3个月后的基本知识、防治知识及生态学知识得分显著提高(P<0.01),干预6个月后的基本知识、防治知识、生态学知识及中医综合治疗知识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6个月后,干预组的防治知识、生态学知识和中医综合治疗知识得分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基本知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家庭支持量表得分改善情况比较
家庭支持量表评估显示,与干预前相比,3个月后,干预组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及独立性方面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及独立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干预后4项指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生态学干预对提升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益
慢性肾病由于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知晓率、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均很低,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7.13%[3]。此外,新闻媒体对慢性肾脏病危害的认识不足、社会公众缺乏了解慢性肾病相关防治知识的渠道、社区医生缺少慢性肾病早期诊断的知识、肾脏病专业医生与社区医生交流欠缺等均是导致慢性肾病早期防治率低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采用自学与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以自行设计编写的《社区慢性肾病防治知识手册》作为教材,发放给干预组研究对象,普及慢性肾病防治知识,每季度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加深对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的理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干预组对慢性肾病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仅为27.49%,干预6个月后,基本知识、防治知识、生态学知识及中医药综合知识均较前显著提高(P<0.01),表明干预措施对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升有作用,但与满分相比,其正确率仅为35.48%,较干预前仅提高了7.99个百分点,表明每季度1次的干预频率可能太低,需增加干预次数,同时需提升社区医务人员培训水平,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群加深对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同时提示我们需要拓展培训方式,制作宣传画、宣传视频等普及慢性肾病防治知识,促使不良生活行为改变,达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
家庭生态学环境改善有助于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控制
英国肾脏病学会2005年6月发布了《慢性肾脏病的循证医学指南》,该指南明确指出,生活方式与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要积极治疗慢性肾脏病,首先患者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肥、适当运动、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4]。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态学干预措施对家庭生态学环境改善有帮助,良好的家庭生态学环境对促使家庭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改变有帮助,接受生态学干预后,干预组研究对象通过食疗药膳处方控制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通过运动引导处方加强体育锻炼;干预6个月后,血压、血糖控制,慢性肾病危险因素改善,因此生态学干预措施有助于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原发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完善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家庭健康生态学支持策略
本研究采用家庭支持量表评估对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个体生态环境及家庭状况,对研究对象家庭生活环境、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存有不良现象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说明本方案在延缓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可行、有效的,可以为社区慢性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本研究表明,社区医护人员掌握健康生态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可有效地提高对上述人群家庭支持及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能力,增加对此类人群家庭生活环境的认识与重视。因此,社区医护人员通过可以多形式、多渠道学习,充实相关知识,提高相应的健康生态学干预能力。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及其家属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以及针对个体化问题进行干预,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社区应有效地为上述人群提供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干预内容框架、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主要手段,将慢性肾病个体与生活环境进行综合评估,为该人群提供适宜的、个性化的、靶向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对其家庭进行定期随访和干预,以促进不良行为方式的改变,从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范涛, 曹乾, 蒋露露, 等. 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的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 33-36, 40.
李佳, 王宗谦.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9, 17(2): 214-217.
张路霞, 左力, 徐国宾, 等. 北京市石景山地区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 22(2): 67-71.
唐政, 程震. 英国慢性肾脏病指南要点及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11): 844-846.
致谢:感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新平老师对本课题的指导,感谢陈冬冬老师对本文的指导。
(收稿日期:2014-10-09)
家庭支持量表评估显示,与干预前相比,3个月后,干预组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及独立性方面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及独立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干预后4项指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生态学干预对提升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益
慢性肾病由于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知晓率、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均很低,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7.13%[3]。此外,新闻媒体对慢性肾脏病危害的认识不足、社会公众缺乏了解慢性肾病相关防治知识的渠道、社区医生缺少慢性肾病早期诊断的知识、肾脏病专业医生与社区医生交流欠缺等均是导致慢性肾病早期防治率低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采用自学与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以自行设计编写的《社区慢性肾病防治知识手册》作为教材,发放给干预组研究对象,普及慢性肾病防治知识,每季度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加深对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的理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干预组对慢性肾病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仅为27.49%,干预6个月后,基本知识、防治知识、生态学知识及中医药综合知识均较前显著提高(P<0.01),表明干预措施对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升有作用,但与满分相比,其正确率仅为35.48%,较干预前仅提高了7.99个百分点,表明每季度1次的干预频率可能太低,需增加干预次数,同时需提升社区医务人员培训水平,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群加深对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同时提示我们需要拓展培训方式,制作宣传画、宣传视频等普及慢性肾病防治知识,促使不良生活行为改变,达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
家庭生态学环境改善有助于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控制
英国肾脏病学会2005年6月发布了《慢性肾脏病的循证医学指南》,该指南明确指出,生活方式与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要积极治疗慢性肾脏病,首先患者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肥、适当运动、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4]。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态学干预措施对家庭生态学环境改善有帮助,良好的家庭生态学环境对促使家庭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改变有帮助,接受生态学干预后,干预组研究对象通过食疗药膳处方控制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通过运动引导处方加强体育锻炼;干预6个月后,血压、血糖控制,慢性肾病危险因素改善,因此生态学干预措施有助于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原发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完善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家庭健康生态学支持策略
本研究采用家庭支持量表评估对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个体生态环境及家庭状况,对研究对象家庭生活环境、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存有不良现象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说明本方案在延缓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可行、有效的,可以为社区慢性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本研究表明,社区医护人员掌握健康生态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可有效地提高对上述人群家庭支持及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能力,增加对此类人群家庭生活环境的认识与重视。因此,社区医护人员通过可以多形式、多渠道学习,充实相关知识,提高相应的健康生态学干预能力。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及其家属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以及针对个体化问题进行干预,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社区应有效地为上述人群提供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干预内容框架、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主要手段,将慢性肾病个体与生活环境进行综合评估,为该人群提供适宜的、个性化的、靶向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对其家庭进行定期随访和干预,以促进不良行为方式的改变,从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范涛, 曹乾, 蒋露露, 等. 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的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 33-36, 40.
李佳, 王宗谦.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9, 17(2): 214-217.
张路霞, 左力, 徐国宾, 等. 北京市石景山地区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 22(2): 67-71.
唐政, 程震. 英国慢性肾脏病指南要点及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11): 844-846.
致谢:感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新平老师对本课题的指导,感谢陈冬冬老师对本文的指导。
(收稿日期:2014-10-09)
家庭支持量表评估显示,与干预前相比,3个月后,干预组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及独立性方面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及独立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干预后4项指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生态学干预对提升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益
慢性肾病由于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知晓率、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均很低,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7.13%[3]。此外,新闻媒体对慢性肾脏病危害的认识不足、社会公众缺乏了解慢性肾病相关防治知识的渠道、社区医生缺少慢性肾病早期诊断的知识、肾脏病专业医生与社区医生交流欠缺等均是导致慢性肾病早期防治率低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采用自学与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以自行设计编写的《社区慢性肾病防治知识手册》作为教材,发放给干预组研究对象,普及慢性肾病防治知识,每季度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加深对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的理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干预组对慢性肾病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仅为27.49%,干预6个月后,基本知识、防治知识、生态学知识及中医药综合知识均较前显著提高(P<0.01),表明干预措施对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升有作用,但与满分相比,其正确率仅为35.48%,较干预前仅提高了7.99个百分点,表明每季度1次的干预频率可能太低,需增加干预次数,同时需提升社区医务人员培训水平,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群加深对慢性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同时提示我们需要拓展培训方式,制作宣传画、宣传视频等普及慢性肾病防治知识,促使不良生活行为改变,达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
家庭生态学环境改善有助于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控制
英国肾脏病学会2005年6月发布了《慢性肾脏病的循证医学指南》,该指南明确指出,生活方式与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要积极治疗慢性肾脏病,首先患者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肥、适当运动、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4]。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态学干预措施对家庭生态学环境改善有帮助,良好的家庭生态学环境对促使家庭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改变有帮助,接受生态学干预后,干预组研究对象通过食疗药膳处方控制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通过运动引导处方加强体育锻炼;干预6个月后,血压、血糖控制,慢性肾病危险因素改善,因此生态学干预措施有助于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原发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完善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家庭健康生态学支持策略
本研究采用家庭支持量表评估对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个体生态环境及家庭状况,对研究对象家庭生活环境、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存有不良现象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说明本方案在延缓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可行、有效的,可以为社区慢性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本研究表明,社区医护人员掌握健康生态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可有效地提高对上述人群家庭支持及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能力,增加对此类人群家庭生活环境的认识与重视。因此,社区医护人员通过可以多形式、多渠道学习,充实相关知识,提高相应的健康生态学干预能力。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及其家属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以及针对个体化问题进行干预,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社区应有效地为上述人群提供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干预内容框架、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主要手段,将慢性肾病个体与生活环境进行综合评估,为该人群提供适宜的、个性化的、靶向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对其家庭进行定期随访和干预,以促进不良行为方式的改变,从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范涛, 曹乾, 蒋露露, 等. 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的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 33-36, 40.
李佳, 王宗谦.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9, 17(2): 214-217.
张路霞, 左力, 徐国宾, 等. 北京市石景山地区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 22(2): 67-71.
唐政, 程震. 英国慢性肾脏病指南要点及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11): 844-846.
致谢:感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新平老师对本课题的指导,感谢陈冬冬老师对本文的指导。
(收稿日期:20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