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花
〔关键词〕 细致;班主任;小学生;
心理健康;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3—0024—01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班主任在工作中更需要从细节入手。一方面,小学生的心理反应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其行为表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其内心活动;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班主任能够在处理细节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在疏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更得心应手。从细节入手,就要提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细致性。
一、班主任细致的工作对小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暗示
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而且其学习行为带有浓重的模仿性,这两个显著特点为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切入点。首先来看学生的向师性,向师性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和信任,也是班主任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有效前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细致入微,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度就更高,对其心理也能产生很好的暗示。班主任若充满爱心而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习得了班主任的精神,心理健康程度更高。其次来看学生学习的模仿性,小学生的模仿性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可以被班主任老师很好地利用,这主要是基于班主任工作中的表现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处理各种问题,面对事件能够积极、正确地对待和处理等,都能够让小学生学会如何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在遇到困难、挫折等问题时,就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内心状态,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应对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能力。可见班主任工作的细致与否也关系到小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暗示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二、班主任细致的工作能够关注到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有利于不良心理的及时疏导
班主任工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性工作,一类是临时性和突发性工作,无论是哪一类,班主任都要做到细致入微。首先来看常规性工作,主要包括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的形成、正常教学事务的传达和组织等,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时心理状态比较平稳,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和教师展开心理对话,班主任在这个工作环节中做到细致入微,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轻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结合当时的情境,从容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和教育。其次来看临时性和突发性的工作,这一类工作更考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对能力和处理效率,也更容易暴露学生的真实心理,班主任把工作做深做细,就能密切关注到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发现不良心理问题,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很好的行动基础。笔者在带高年级班的时候,把班级管理工作按照工作类别进行详细的划分,并且给每一个类都配备了一个学生干部,如考勤和出操配备体育委员,纪律配备纪检班长,卫生配备卫生班长等,这样细化的管理策略让学生都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之中,也为我管理班级提供了更多、更丰富、更畅通的桥梁,班级内发生的大小事务我都能及时知道,学生的心理变化都尽收眼底。面对学生的一举一动,我会同其他学生干部共同制定干预方案,借助集体的力量多方位地疏导其心理问题,让学生很快走出心理阴影,走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
三、班主任细致的工作能够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
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自我认知是否科学客观。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其心理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要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对待自己,也就是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包括其对待师长、对待亲人、对待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关系时的自我定位和自我判断,要形成科学的自我定位,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指出其定位偏差,并指导其形成科学的定位;要形成良好的自我判断,也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评价其行为,并通过对其他学生的评价和指导给他人形成良好的参照和坐标,学生有了参照,就能提高自我判断的准确性。学生能够科学地自我定位,能够在参照之下形成良好的自我判断,无论是遇到何事,心理状态都是平稳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调节能力都较强,心理健康程度自然较高。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细致性,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也相应地得到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也就得到了提高。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