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凡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信息传播途径的日益增多,媒体间的竞争已步入到“新闻解释权”之争,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异军突起,成为各电视媒体新闻节目改革的新突破,一批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也应运而生。他们在每一档节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持人或评论员既是讨论式、辩论式的引导者,也是谈话式、访谈式的挖掘者,还是主评式、述评式的思想者。这无疑对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的能力有一个很高的要求,那么新闻评论类节目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主持人,现今新闻评论类主持人容易步入哪些误区,本文对此做以探讨。
一、电视新闻评论类主持人需要具备较强的亲和力
2013年新年伊始人们发现,《焦点访谈》这一较为严肃的新闻评论栏目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很大变化,主持人全程站立主持,内容更加亲民、真实、时尚,也强化了评论的深度和锐度。观众欣喜地发现,“变脸”后的《焦点访谈》更贴近老百姓也更有亲和力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平,特别是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大家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平台不仅是要获得信息,而且是把新闻节目主持人看作朋友,需要有情感的互动。因此“平等相处、以诚相待”这种受众的“对等心理”,是需要新闻节目主持人去尊重的。就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而言,由于节目中经常会有尖锐深刻的点评,因此容易“严肃有余而活力不足”,缺少亲近感。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首先要端正心态,避免为刻意追求客观公正端起架子故作冷漠、不苟言笑,要时刻把受众放在心中,以朋友的身份、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宣传党的政策、传播新生事物,让新闻主持既不失庄重性,又具有亲切感。
在心态端正的前提下,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提升亲和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减少观众的距离感
新闻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语言的简洁、明快、准确、具体、鲜明、形象、朴素、生动、避虚就实、贴近生活。新闻主播在语言表达上也要平易质朴,让受众乐于接受。因为受众通过新闻节目获取信息不是被动的,而是有判断和选择性的。2013年《焦点访谈》全面改版,第一期节目《从“新”开始》,新的包装、新的风格,主持人劳春燕一身干练的装束、面带微笑走到观众的面前,“生活有尊严、合法多攒钱、家庭多团聚、出行更安全”,几句贴心的祝福说到了观众的心坎儿里,新闻评论栏目带给人的沉重感荡然无存。生活化的语言是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不需要过分渲染、夸大其词,否则会虚假失真;也不能过分拘谨、平淡呆板,否则会涩拙做作。另外,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在做好有声语言表达,运用好表情等无声语言表达的同时,不妨在特定的语境中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来烘托氛围,增进情感。改版后的《焦点访谈》主持人站立主持,借助大屏幕现场解说,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整个栏目风格就“活”了起来。
2.用形象生动的表述方式对事件进行评论
《焦点访谈》的观众以平民百姓居多,甚至有一大半是农民,尤其是这一期节目涉及到的内容也是与农民有关的,书面、专业化的词汇和语句容易给信息的传播和评论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我们看到,敬一丹运用了大量朴实、通俗易懂的词汇,如“正月里好事儿多”“庄户人家”“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好处”等。这些词汇的使用避免了主持人居高临下的优势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产生了一种平等交流的传播模式。除了语言的形象生动,敬一丹在说导语的时候语速较慢、语气平缓、面带微笑,不少词语运用了儿化音,一些尾句还使用了“呢”这样的语气助词。语速较慢虽然减少了信息量,却留给观众时间琢磨字里行间传达的信息,有利于观众更好地消化;语气平缓使语言富有柔性的力量,避免了生硬语气的压迫感和距离感,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平缓的语气使点评不慌不忙、丝丝入扣,体现出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信心;面带微笑是基于语言内容作出的合适的体态语,“正月里好事儿多,新春里呢,惠农的消息一个个传来”,这句话奠定了整个节目的基调是欢快的,因此,主持人的微笑反映了发自肺腑的高兴,儿化音和语气助词的使用让语言更加亲切然、活泼生动,符合节目欢快的基调。总结一下,敬一丹在这一段开头表述中,用具有贴近性的语言表达赢得了受众的信任感,用思辨性强而不居高临下的态度传达出贴近和真诚,使得她的新闻评论主持呈现出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特征。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要把握好分寸感
新闻评论主持人的分寸感体现在表情达意中态度感情的分量、火候的轻重适度和语言的准确到位。这个分寸应该是以主持人对党和政府方针的准确把握和对现实生活的清晰认识为标准的。在分寸感的把握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有根有据,不可妄加评论
新闻评论节目贵在观点的独到和分析的深入,这个独到和深入必须以评论者对事实的准确掌握为前提,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在事件原因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之前就胡乱猜疑,不负责任地妄下定论造成负面影响。举例说明,去年3月,长沙一菜市场内,因纠纷引发互殴,造成两人被当场砍伤致死,另两名受伤者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起事件发生的时间比较特殊,距离昆明暴恐案刚刚过去十几天的时间,萦绕在公众心头的恐慌还没有完全褪去,突然在另一个地方又发生一起暴力杀人案件。对于这样的新闻事件媒体本应该慎之又慎,但是遗憾的是,个别节目个别主持人为抢时效制造新闻噱头在第一时间大肆渲染现场的恐慌,有意把两起事件的伤亡和行凶手段做以对比,在没有掌握真相的情况下误导公众,把一起孤立的刑事案件复杂化。一时间长沙事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各种猜测层出不穷阴谋论甚嚣尘上。虽然后来案件水落石出谣言不攻自破,但这种不负责任妄加评论的做法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一事件对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是一个警示,在对待某一不知原委的事件时宁可不要评论。众多新闻事件在被报道时仍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这时主持人的评论语言应格外慎重,不能轻易地作出某种评价,一旦主持人先前的言论与事件的后续发展不一致,那么主持人丧失的将是公信力和受众的信任感,而公信力和信任感是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立身之本。
2.真情流露,不虚情假意
所谓评论是有感而发,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面对观众时应该真情流露,把自己感情最真实的一面呈献给观众,切不可没话找话为了评论而评论、刻意塑造,这会让观众觉得主持人很做作、虚情假意,主持人的公信力也会在观众面前大打折扣。这里有一点需要探讨一下,眼下不少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为了强调分量和点评的锐度,喜欢不苟言笑,给人以“刺痛感”。对此,笔者的观点有些不同。固然评论节目本来就是要警醒一些人和一些不良现象,但这种刺痛不在表象。敬一丹就是一位善于表达“隐痛”的电视新闻评论主持人,她很少制造尖锐的痛感,而是善于在比较平和的状态下,把一些锋芒毕露的话语处理得很合理。因为演播室的点评既要考虑到对事实进行精确的解析,更要照顾到不同群体的情感,还要考虑法律政策等相关内容,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如果节目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冲击力,那么点评时完全没有必要“火上浇油”,此时采取“疏导”、“顺气”的方式反而会更好。这就是一个分寸感把握的问题。
3.语言精炼、评论准确到位
对事件的评论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重要组或部分,评论的内容是主持人对新闻价值的准确把握,是主持人对社会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也是主持人语言个性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评论,重在“点”上,不能层层展开,而是点到为止,精辟、准确、到位。《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最典型的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白岩松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主持人。他常常会在节目中针对新闻事件中的核心价值点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观点使得新闻的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更好地诠释出来,也有机地结合了思想性、引导性这一特点,使得他的新闻评论观点鲜明、导向明晰、意义深远。在《新闻1+1》2012年2月24日这期主题为“乔丹状告乔丹”的节目中,白岩松总结道:“很多人一直以为乔丹体育是个在中国开的公司,是一个洋品牌,但今天才发现原来是个‘民族品牌,近期乔丹状告乔丹了,乔丹公司认为乔丹只是个姓,姓这姓的人多了去了,凭什么以为就是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作为体育品牌,谁看到乔丹体育还会联想到其他姓乔丹的人呢?”白岩松在节目中还套用了郭德纲相声中的段子“你咋才来呢”来形容迈克尔·乔丹对乔丹体育在中国营销十几年后才来状告它这一新闻。白岩松在点评中巧妙地运用较有语趣的语言来概括他的观点,语言略显犀利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企业应该具备的营销模式和企业战略。分析白岩松的节目不难看出,他的点评一语中的、简明扼要、内涵深刻、令人深思,让新闻评论类节目很好地起到了舆论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对当前媒介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对主持人能力要求的浅议。相信随着传播方式日益丰富和变化,广大受众的接受程度与满足感的不断提升,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会得到快速发展,这种良性循环将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提升自身价值,打造出更多知名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努力的方向和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