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记者要“永远在路上”

2015-01-14 19:07李兴吉
记者摇篮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站盘锦环卫工人

李兴吉

为推动新闻战线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弘扬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加强新闻队伍建设,9月2日下午,盘锦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行全市新闻战线“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

比赛中,来自全市各条新闻战线的9名新闻工作者,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主题,讲述亲历故事、畅谈采访过程、道出内心感受,用自己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故事,诠释怎样做一名恪守职业道德,讲政治、有良心、有爱心、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好记者,展示了我市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亲历者,既深深地感动于每一位记者的敬业和奉献,同时,我也在用心思考着“好记者”形象和影响从哪里来?答案似乎很简单,但又需要每位记者用心去做,尤其是作为一名民生节目的记者一定要做到“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用新闻的力量感天地,唤民心

新闻记者工作的时间和环境应该是随时随地,新闻的力量应该是无比强大,尤其涉及到紧要关头,媒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服务受众诉求于危难之时,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难忘2013年冬天的那个夜晚,大约23点30分左右,我在家里已经入睡,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叫醒,是台里直播间打来的,导播告诉我,一个听众非要找我,说是亲友出了车祸,医院血液告急,而市中心血站已经没有了库存,伤者出现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我急忙接通那位听众。原来,他是我的一位老听众,我一面安慰他不要着急,一面协调血站,并果断指挥直播间中断原有节目通过电波呼吁志愿者献血。节目播出后仅仅10分钟,一些的哥和乘客,还有一些热心的市民、志愿者,纷纷来到医院献血,开始了一场扣人心弦的与生命赛跑的紧急救援。那一刻,让这位听众和家人看到了希望……两天后,这位听众和家人带着一面锦旗来到台里,含着眼泪扑通一声跪到地上,连声感谢。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与自豪!2008年5月15日,也就是汶川地震的第3天,本来是由我策划的“迎奥运,倡导文明出行”大型直播活动日,由于情况特殊,在前一天我紧急与相关部门协调进行调整,迅速发起了“爱心汶川”特别直播活动。活动一开始,四面八方的爱就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一辆辆出租车、私家车排成长龙;一位大娘步履蹒跚地来到活动现场,小心翼翼地从袜腰里掏出100元激动地说:“你这个活动搞得好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这个老太太少吃点、少喝点也要献上一份爱心!”一位戴着墨镜的企业家走下车径直来到捐款箱旁,一句话不说留下了3万元……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社会福利院的老荣军穿着军装,唱着社会主义好也表达了浓浓的心意。整个上午的活动,共筹集善款达20余万元。

永远在路上——用新闻的力量传递爱,暖人心

新闻媒体是一个承载着重要使命的平台,它不仅要架起政府和百姓的“连心桥”,同时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一些人道德缺失、金钱至上的情形下,它一定要传递正能量,传递温暖。尤其是民生记者要努力用手中的笔或话筒,书写人间大爱,诉说百姓冷暖。

难忘2012年12月4日,盘锦降临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我偶然中看到一位环卫工人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就着一瓶冰凉的矿泉水在吃馒头,这个情景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当时我作为《新闻关注》节目的总监,一边加大对全市除运雪工作的报道,并开通直播热线与广大听众互动开展“雪后的最美”大讨论;同时,发起“温暖小站”活动,通过电波号召临街商网、企事业单位和住户加入,让环卫工人能够随时有个歇脚的地方,及时地喝上一杯热水。我和20余名主持人、记者冒着严寒走上街头一家一家进行宣传、落实,同时为环卫工人送去一杯杯热水。接下来,是我们最欣慰最激动的时刻——短短的几天里,在盘锦的城市乡村神奇般出现了200余家“温暖小站”,我们为其统一制作了标识,许多“温暖小站”从提供热水扩展为提供热茶、豆浆、咖啡,甚至还有大碗儿面。辛苦劳作的环卫工人们不论在哪里都能找到自己温暖的家。一些“温暖小站”还增加了针线包、打气筒等服务项目,为更多人提供更多的方便和关怀。

如今,盘锦的“温暖小站”已经变成“四季”服务的驿站,不论春夏秋冬,不仅仅是环卫工人,交警、建筑工地的农民工、石油工人等多个群体的一线职工,都能够在“温暖小站”感受到社会对他们付出的认可与尊重。中央文明网、辽宁卫视等2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转载。温暖小站,温暖了普通劳动者的心,温暖了盘锦。

永远在路上——用新闻的力量接地气,扬正气

作为一名民生节目的记者,不走进百姓,就无法接地气。不走进百姓,就很难获得真实的一手材料。尤其是在百姓“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民生记者要敢于发声,敢于弘扬正气。记得2012年初冬,一位农民朋友给我们节目组打来电话,反映一乡镇部分水利工程偷工减料、上水线水泥不坚固、存在豆腐渣情况。为了弄清事实的真伪,我和同事及时赶到现场。农民朋友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能来,来得这么快!”那是一片泥泞的稻田地,农民朋友脱掉水靴,硬是要给我换上,我执意不肯,坚持穿自己的普通鞋站到了刺骨的冰碴儿水里,跋涉了半个多小时进行现场查看,我的鞋崴坏了,脚也受了伤,但却赢得了农民朋友对我们的信任!后经与多个部门沟通取证,施工方对工程进行重新加固,问题得以解决。农民朋友专门给我们送来锦旗,一定要重谢我们一下。我说,你把那双水靴送给我吧!于是,我的车后备箱里多了一件宝,每每看到它,心里就会升起一份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决心。

永远在路上——在烈日下、在狂风下、在暴雨下、在霜雪下、在事故下、在盛会下……在一切可以出现的情况下。民生记者要一直在前行的路上。走基层,“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镜头用声音捕捉传递时代的变迁……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生活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梦想不变,责任不变。因为,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盘锦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小站盘锦环卫工人
入口、入心……一杯清茶 三人小站 四成市场
跟踪导练(五)(4)
我们是城乡的美容师
——献给第二十六个环卫工人节
盘锦人工岛建设条件分析
盘锦地下流体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辽宁盘锦大米升级推出“玉粳香”生态大米
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