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霞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458030)
模板工程专项施工工艺
李保霞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458030)
以工程为例,论述模板工程概况、模版工程施工工艺以及柱模板、梁模板、现浇板模板、楼梯模板的支设方法,供同行参考。
模板工程;模板支设;模板拆除
本工程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单体医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楼,建筑面积为52 877平方米,框架结构5层。
该工程根据流水作业,每层的施工顺序为先竖向构件后楼层梁板。
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安装前,要做好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工作步骤为:
1)进行中心线位置的放线。测量建筑的轴线,以此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
2)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柱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模板安装和校正。
3)做好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4)找平。模板承垫底部位应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找平方法:沿模板边线用1:3水泥砂浆抹找平层。
5)按施工用的模板及配件,对其规格数量逐项清点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
3.2 模板的支设安装
1)模板的支设安装,应遵守规定。
2)按配板设计顺序拼装,以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
3)配件必须装插牢固,支柱下的支承面应平整,要有足够的受压面积。4)预埋件与预留孔洞必须位置准确,安设牢固。5)支柱所设的水平撑和剪刀撑,应按构造和整体稳定性布置。
6)多层支设的支柱,上下应设置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3.3 模板的支设方法
3.3.1 柱模板
1)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先将柱子第一节四面模板就位,调好对角线,并用钢管柱箍固定,然后用同样方法组拼第二节模板,直到柱全高,两垂直方向加斜拉顶撑,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2)安装柱箍。柱箍为时φ48×35钢管柱箍,根据柱模尺寸,侧压力的大小等因素,确定柱箍间距为500 mm,当柱箍截面>700 mm时设置柱中φ12穿心螺丝,间距500 mm。
3)柱模板安装时,应保证柱模的长度符合要求,不符合部分放到节点部位处理。梁柱模板分两次支设时,最上一段柱模保留,以便与梁模板连接。柱模高度>4 m时,应四面支撑。
3.3.2 梁模板
1)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线,钉柱头模板。
2)梁底模板。按设计标支柱的标高,安装梁底模板,拉线找平,梁底板应起拱。当梁跨度>4 mm时,高度宜为1/1 000~3/1 000。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3)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固定竖龙骨,间距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压旁确定。
4)梁模板安装时,应特别注意梁口与柱头模板的连接。梁模支柱采用双支柱,间距以60~100 cm为宜,纵横方向的水平拉杆的上下间距不宜大于1.5 m纵横方向的垂直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6 m。
3.3.3 现浇板模板
1)楼层地面立支柱前垫通长脚手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2)从边跨一侧开始安排,先安第一排支柱,再安第二排支柱,依次逐排安装。同时安装大龙骨:支柱的间距为80~120 cm,大龙骨找平(φ48,壁厚3.5 mm)。间距为60~120 cm,调整支柱高度,大龙骨找平,铺小龙骨(5×10方木),间距为20 cm。
3)铺胶合板模板。平台铺完后,用水准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
4)标高校完后,支柱之间加水平拉杆。一般情况下,离地面20~30 cm处设水平拉杆一道,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6 m左右一道,并应经常检查,保证拉杆牢固。
3.3.4 楼梯模板
1)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休息平台梁模板,再安装楼梯模板斜楞,然后铺设楼梯底模,安装外侧模和踏步模板。
2)安装模板时要特别注意斜向支柱(斜撑)的固定,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模板移动。
1)墙、柱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墙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撑,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
2)楼板、梁模板拆除。应先拆除侧模,再拆除楼板模板。拆除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楼板模板支柱,每根龙骨留1~2根支柱暂不拆。
操作人员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龙骨自由坠落。拆模区域应设警示线。
楼层较高时,支模采用双层排架,使龙骨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模板全部运出后,再拆底层排架。
3)柱模板拆除时,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受损的情况下,方可拆模。墙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必须超过1 MPa时,方可拆除。
4)拆下的模板及时清是黏结物,涂刷脱模剂,折下的扣件。
模板工程在现代工程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并参考有关资料,论述了模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旨在引起广大同仁对建筑模板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推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工艺进程,降低工程成本。
[1]JGJ 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S].
[2]张小林,杨振华.模板工程施工与组织[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5~20.
[3]钟汉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