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芬
每每到了三年级的习作指导课,我便准备下水文、范文、优美词句等“拐杖”,为了让学生走稳第一步,我尽可能先扶学生走入“正道”。结果却不尽人意:要么千人一面,要么陈词滥调,学生对习作也没有兴趣可言。当我看到管建刚老师提出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教学要求后,我就放任自流,任学生天南地北地自由发挥,再根据他们写的来指导,结果是极少数优秀的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却愁眉不展,无从下笔。于是,我陷入了苦闷:课前指导过细,容易千篇一律;课前没有指导,学生难以下笔。作为老师,该怎么指导学生,才能让他们走好习作第一步呢?
一、搭建体验平台,不待扬鞭自奋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难于下笔的最大原因就是心中无“米”呀!正如管建刚老师说的习作指导有技巧,这个技巧指的是“文心技巧”和“文字技巧”。张志公先生也认为作文教学需要三分课内,七分课外。也就是说没有“文心技巧”作基础,“文字技巧”就是学到手了,也会僵化,最后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其实,自己送给学生的“拐杖”——下水文、好词佳句、范文欣赏等,都属于“文字技巧”,所以不但没让学生走稳习作的第一步,反而扼杀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这次的尝试和研究,让我恍然大悟:学生不能做“无米之炊”,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他们才能有自己鲜活的感受。那时,无需老师扶着走,学生自然有了表达的欲望,自己前行的动力十足。
如何搭建“体验”平台,才能让学生不待扬鞭自奋蹄呢?
首先,找准“体验”的点。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受学生的喜爱,这就需要教师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关注学生的言行,只有被大多数学生接受的活动,在老师精心组织下才更有意思。三年级的小学生,对新鲜事物会产生深厚的兴趣,如果教师组织的活动总是那些他们玩得烂熟的活动,学生也会感到无趣,而不愿意参与。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活动,如春游、秋游等,在路上组织游戏;可以拓展知识性的,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组织活动。如美术课中用漫画画人物的特征,可以与人物的片断描写相结合;可以是亲子活动,家长运动会、家长观摩课等时机,让家长参与活动,学生会更加期待。
其次,选好“体验”的场。活动的场所对学生的体验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像“一二三木头人”这样的活动可以在课堂上举行,但像“老鹰捉小鸡”、“老狼老狼几点钟”等类似的需要大场地时,老师一定不能为了省事而挤在教室里,这样体验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像观察树叶的变化就要带着学生去操场边,大树脚下寻找树叶的踪影……
再次,定好“体验”的位。正所谓任务驱动下的课堂才能更加有效,为了让我们的体验发挥它的价值,那么教师在体验前就应让学生明白,自己在体验中要留心的事物。而不是纯粹地为了体验而体验。带着任务进活动,我想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清晰,那么习作的体验活动也不会只有表面的热热闹闹而没有静下来的生成了。
二、引领体验观察,向阳花木易为春
三年级的小学生认识外界的事物主要通过观察。但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进行观察,即使有了良好的体验,没有相应的观察作辅助,那么体验的效果也会打折扣。如课堂中我们在体验做木头人时,我来采访学生,这个环节的设置其实就是让学生开始观察周围同学的表情、动作,留心自己身边同学的变化。
《课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只有“观察”落到实处,才能顺利地实现这一目标。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是一位引导者,适时适宜地介入,引导学生观察。
1.体验前,教给学生观察的对象。在每一次体验活动中,被观察的内容往往是多元的,学生不知道该关注哪一个事物,所以这时需要老师告知学生首先要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如我在活动中,让学生在玩木头人游戏中,观察自己身边同学的表情和动作。
2.体验时,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写作文也要有一定的顺序,那么怎么观察就怎么写,文章的条理自然清楚。而言之有序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像这次木头人的活动,就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3.体验后,留足观察交流的时间。观察完了,自然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那么观察之后的交流就是一个最好的舞台。因为个别展示的学生人数有限,所以课堂上我一般先请优等生展示,接着小组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同伴学习的机会,最后请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表达。使教学达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境界。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不能缺少老师的适时肯定和鼓励,这将影响下一次,甚至以后的所有观察活动的效果。
三、开启体验想象,淡妆浓抹总相宜
有了鲜活的体验和有序的观察,我们的片断描写只能说完成了一半,可以达到真实,却还算不上生动。要想习作生动精彩,一定少不了“想象”的神助!
开启体验想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想象的魅力,体会想象事物的美好,学生被美好事物所熏陶才会学会想象的本领。习作本身就是一个综合运用的过程,从单个句子练习开始,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掌握想象的方法。另外,要培养学生想象的情趣。如果教师是一位有情趣的人,课堂语言风趣幽默,让学生回味无穷,学生自然也愿意像老师一样,而这样的气氛更能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个性化地表达是习作的最高境界,且不说中年级要去追求这个境界,但我们只要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意识,就能开启他们想象的大门,那么个性化习作也必将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走在习作指导的路上,有过担忧,但更愿意去尝试。我想,帮助学生成功走上自由表达的习作之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愿在习作指导的路上,作一名探路者,引领学生前行!
【作者单位:余姚市世南小学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