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重组教材实现科学课程资源的最优化

2015-01-14 23:28金德荣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缺憾物体空气

金德荣

教学内容来自于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一个教育思路。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发现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存在局限性和一定的缺憾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和重构,实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

一、重组:拓展灵活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整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中的一段文字、一幅插图甚至是一小行不起眼的对话,都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

1.重构教学顺序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重组教材。

2.重构实验设计

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在实践中,常常会发现教材上有些实验存在不足,就需教学我们适时改进。

(1)化模糊为精准。《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课中,第一个实验让学生设计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学生习惯用钩码进行实验,可问题纷至沓来,钩码怎样算小部分浸入,大部分浸入?测力计的指针只上升了一点点怎样读数据?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其实这个实验可变更实验材料,用废旧1号干电池代替钩码。把三个电池用透明胶带绑成条状,看作一个整体,浸入一个为“小部分浸入水中”,浸入两个为“大部分浸人水中”,三个浸入为“全部浸入水中”。这样,学生容易把握好浸入水中的干电池数,且每浸入水中一个干电池就有了0.45N的浮力变化,数据大效果明显。三次实验后,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与分析,很轻松地找出水中物体浮力大小变化的规律。

(2)化抽象为直观。《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要求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预测纸巾会被浸湿吗?这虽是一个经典的实验,但存在较大缺陷:一是纸巾容易浸湿,影响实验效果;二是后续实验即水进来把空气赶跑的现象不够直观,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三是纸巾浪费严重。我们可用大号漏斗和涂上红色的小块塑料泡沫代替,实验时,按住漏斗的小孔,把泡沫垂直扣入水中,泡沫球就停留在水底,表明空气占据了漏斗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然后放开小孔,空气从小孔中逃出,泡沫球就浮上来,表明水进来占据了原先空气占据的空间。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即可以重复使用,又克服了原先实验的缺陷,还使空气占据空间与空间水被替换的现象更加明显。

二、重组:突破局限性

任何教材都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教材能否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会根据教材的特点使用好教材”,只有教师才能真正演绎出教材的精彩。

1.善于借鉴。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具有“拿来主义”。一切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信息、内容,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2.善于变通。《一天的垃圾》一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课堂纪律、教室卫生等,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组织纪律性,难以调控。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前在家中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和记录一天垃圾的总重量。教学时,将全班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全班家庭每天日产垃圾量,进而计算一个区、一个市日产垃圾的数量。学生对于日产垃圾N公斤或N吨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可以换算成需要多少辆大卡车运送,这样就比较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日产垃圾的量是相当惊人的。这时适当提供一些图片,如学校、小区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环卫中转站满车垃圾的照片等,这样会使学生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有更多的感受。就会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及难度。

三、重组:弥补缺憾性

再好的教材也会有缺憾,归根到底,要看教师如何在理解《课标》及编者的认识和意图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科学的活动过程加以弥补和完善。

如三年级科学下在“空气”单元第十五页表格中出现了关于物体是否有一定“体积”的概念,学生提出了“体积”是什么东西?于是我临时调整了教学计划,用一个实验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先出示两个同样大小又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给学生观察,然后拿出一块石头放入其中一个杯子中,学生就会发现水位上升了,因为原来水的位置被石头占去了。这时教师说明“物体占据空间”。再拿出一块更大的石头放到了另一个杯子中,学生就会发现水位上升的比刚才高,因为石头大占的空间就大。这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是有区别的,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个观察实验活动紧紧围绕体积概念,层层递进,逐步在观察中、辨析中完善了对体积这一个抽象概念的深刻认识。石头放入水中,水位上升,水的体积不会发生变化,说明石头有一定体积。存有空气的袋子放入水中,水位也上升,说明空气也占据空间,存在一定的体积。

“体积”概念的认识,同时为《沉和浮》、《冷与热》的教学做好了准备。“物体的体积”是一个空间概念的认识,但三年级数学中尚未出现“体积”的概念,那么这个科学感念需要我们去弥补。

教材的“缺憾”是难免的,但是我们要尽量在上课时弥补 “缺憾”,课前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分析,认识学生已有知识体系,是弥补课堂“缺憾”的最有效的办法。

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课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努力争取其他学科教师的关心与支持,树立大学科的思想,以展示课程的多姿多采。教师应该做的是借助教材,整合内容,灵活运用,让教材焕发新的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更多。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缺憾物体空气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我要买空气
悬浮的鸡蛋
“渡江第一船”的光荣与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