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良好习惯的培养

2015-01-13 08:50塔杰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运算习惯小学生

塔杰

摘要: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习惯的养成不仅要靠自己的自觉,还要靠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培养,本文就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做一个简单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374-01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的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认真看书的习惯

因为课本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专用书籍,是使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等的重要工具,所以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呢?对于低年级学生要指导他们按顺序看书。看书是要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一幅图一幅图地去看。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启发他们找出最上面的主题目,然后看下一行,从左到右每幅图都让学生知道一个问题。这样的指导,一是让学生明确书中的意思,二是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指导看书,要求学生把需要把握的重点地方画出来,找出关键的字、词、句,并打上着重号,以便记忆和掌握。经常严格要求和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看书、主动获取知识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

合理分配教学的时间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抓住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讲解有度,抓住关键点,让学生都能明白讲解的内容。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学生要和蔼可亲。在讲到重点的地方,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可以将重点重复一遍,学生就明白是重点知识了,让学生边听边记重点,不要整节课都让学生做笔记,一点点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应注意学生的表情,对于上课开小差的学生做适当的提醒,调整讲课的方法。认真听课的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要反复的练习,再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使学生的计算达到正确、迅速,而且还必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在计算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抄错数字符号、弄错运算顺序、计算有误等,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我采取如下做法:一是提高学生对计算重要性的认识,联系日常生活实例启发学生认识计算正确的重要性。二是教给学生认真计算的方法,促使学生计算时不要抄错数字、不看错运算符号、不弄错运算顺序,不要单纯追求计算速度等。三是做完题后仔细检查计算是否有误,如有错要立即改正。通过这样的训练和要求,学生慢慢就养成了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了计算的能力。

4.教学生会"说"

4.1训练学生大声发言。第一节课师生相互介绍,训练说话就开始了。要求每个学生起立,大声说我叫×××,上学期期末考试得多少分,再用一两句话说说新学年自己学好数学的打算。此后,每节课都结合检查复习、基本训练等教学环节进行训练。

4.2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想法,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4.3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纠正他们用语的错误,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然后让说错的同学重新叙述。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定义(法则)本身,而且理解了表述这一定义(法则)的书面语言,并准确地讲述了出来。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训练。

5.培养学生独立检查的习惯

学生算完题后进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解题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独立检查的习惯不但能够提高解题的正确程度,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因此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至关重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5.1给学生讲清检查的重要意义。要培养学生独立检查的习惯,同时让他们知道检查实际上是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步骤。从具体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检查的重要性,使检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介绍一些由于粗心计算失误,未经验算造成的严重后果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养成检查习惯的教育。

5.2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使之养成检查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检查计算题。(1)对照原题,看符号、数字是否抄错。(2)看运算顺序和计算过程是否合理,每步计算是否正确。(3)看得数是否抄错。(4)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改变运算顺序进行验算。如(45+5)×15=50x 15=750计算后,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改变运算顺序进行验算,即(45+5)×15=45×15十5×15=675+75=750。两次计算的结果都是750,说明计算正确。应用题可将结果还原,看与题目是否相符,还可采用"一题多解"进行验算。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示范性地检查,使学生掌握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结语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引导得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要求,学习品质就不能养成,学习习惯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运算习惯小学生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上课好习惯
有趣的运算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