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网络成瘾。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大学生网络成瘾或具有成瘾倾向的原因就是各种生存需求在现实情境难以得到满足,转而透过虚拟世界去实现。要防治和戒除大学生网络成瘾,需要联合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大学生本人,使其形成一股合力。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需要层次理论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346-01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以势不可挡之势渗透全世界。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交往的方式,大学生这一富有活力和新潮意识的群体无可避免地将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然而,网络像把双刃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其中尤以网络成瘾最为严重。
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网络成瘾指的是难以控制的上网冲动及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并导致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紊乱和损害。[1]网络成瘾者由于长时间沉溺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对现实世界产生疏离感,常有精神恍惚、焦虑、抑郁、偏执等不良情绪体验,甚至导致人格异化,长此以往,极其容易诱发各种身体疾病和心理障碍。
有研究数据显示,3-17岁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为30.5%,18-23青少年网络成瘾比例为26.6%,2005年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比率在6%-13%之间,2013年针对北京地区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比率在14.8%,近10年间,长时间上网比例、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人数大增。[2][3]近年来,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逐渐呈现低龄化,尤其以青少年群体症状尤为明显,一方面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使青少年较少地感受到家庭经济压力,缺乏承担社会使命和家庭义务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成熟,使大学生缺乏自制力,难以抵挡互联网的诱惑。目前,对网络成瘾的界定标准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容易辨别。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较集中地体现在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网络色情成瘾,其中前两种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更多的群体症状表现为成瘾倾向。
2.从需要层次理论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70)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指向人类的欲望,逐级向上发展,只有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人们才能关注和致力于更高层次的需求。[4]
从网络的心理功能来看,它能满足大学生求知、放松、社交和成就感等多方面的需要,这些网络世界可以轻易获得的满足感,在现实世界却可能遭遇困难。对游戏成瘾者来说,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在其中,更多的是为了获取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游戏体验中的胜负,满足了大学生发泄式的快感以及成就感,可以让大学生逃避现实压力,而游戏中的团队协作也带给游戏者归属感。归属和爱的需要也是社交网络成瘾大学生所迫切渴求的东西,虚拟世界的隐匿性给了大学生角色重塑的机会,既可以以自己想要的形象出现,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结交朋友,对家庭功能不健全、有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成了其逃避现实问题的转接平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类的高层次需求,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有着极高的引导作用,满足这两方面需求,需要大学生在现实活动付出一定的努力,通常具有一定的困难。当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互联网的便捷性、开放性和匿名性迅速使其成为可实现的途径,进而阻碍大学生从现实事物中获取意义感和价值感,网络带来精神需求的满足,强化了沉迷行为,导致恶性循环。
3.网络成瘾的防治与应对措施
预防和戒除网络成瘾,首先需要关注大学生群体个体需求的满足,其次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需共同努力,引导与监督大学生通过合适、正确的渠道实现欲望和目标。
大学生个人特质、学校文化环境、家庭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部分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习惯,对家庭、学业、和现实生活缺乏责任感,尤其是在人格特质方面呈现出自控能力差、低自尊水平和认知行为扭曲的大学生。第一,社会和学校要承担起教育引导的工作,使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两面性有清醒的认识,对网络成瘾有足够的重视,自觉提高对上网情况的监督意识,懂得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上网行为。第二,对有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其制定上网计划,对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严格控制。第三,对网络成瘾患者,寻求更专业的解决途径,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综合方式做戒除治疗。第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防止大学生将互联网当作逃避生活应激事件和心理问题的工具;关注大学生成长中的普遍问题,使其学会合理地看待问题,积极地、建设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把网络当作逃避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锦云.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09.
[2]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11中国网络青少年网瘾调查数据报告[OL].
[3]北京市疾控中心卫生所.上网成瘾报告率大学生最高[OL].
[4]钟谷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6.
作者简介:
齐丽娟(1984-),女,山西朔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