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蕾
摘要: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市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高中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音乐鉴赏自然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学生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300-011.音乐鉴赏的定位
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对音乐的鉴定和赏析,它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获得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我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常有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或鉴赏音乐的提法,其三种提法有着实质性的区别,从感受到欣赏再到鉴赏是从初浅到深层、感性到理性、被动到主动的一个变化过程。感受,是指人们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如观看一场球赛,一场表演或在旅游时所见、所闻等,这些事物对人们的影响和个人的体会就是感受。它的特点是,针对一切事物和相对比较初浅。欣赏,是享受美好的事物,并领略其中的趣味。如参观文物展览、看画展,读文学作品、听音乐等,不存在鉴别精神和创造思维。鉴赏,是通过特定媒介获得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鉴赏与欣赏相比意义更深一层次,他不仅是感受、鉴赏的概括,更增加了鉴别精神和创造性。鉴赏既受到作品本身特性的规范,又调动人们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本身就具有创造的性质。音乐新课标的培养目标,其中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反思与评价艺术的能力,这就是新课标为什么把音乐欣赏改为音乐鉴赏的原因。
2.音乐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2.1音乐鉴赏是对音乐的接受与反馈。在音乐实践的整体活动中,音乐鉴赏是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接受环节。无论是创作还是表演,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供听众所鉴赏的;作曲家、演奏家的活动也总是围绕着听众这个中心进行的。如果没有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和表演也就失去了根本意义。因此,音乐鉴赏是作曲家、演奏(唱)家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另一方面,音乐鉴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除了接受环节还以反馈的方式影响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作曲家、演奏(唱)家可从鉴赏者的反馈中了解自己创作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并根据这种反馈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艺术创作。
2.2音乐鉴赏是一种主体性与创作性的活动。音乐鉴赏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它是一种积极的、具有主体性的创作活动。随着对音乐审美实践研究的深入,现代音乐美学特别把目光转向音乐的接受环节,从崭新的角度把音乐的接受提高到与音乐创作、表演同等重要的程度来加以审视。音乐鉴赏是鉴赏者意象活动的产物。鉴赏者在鉴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主体意识渗透到鉴赏的对象中,从而通过自己的意识活动,填充和丰富音乐作品本身。由于鉴赏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情感、个性特征、艺术修养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就使得同一部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鉴赏者那里显现出不同的面貌。因此,音乐鉴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是建立在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接受的基础上的。
2.3音乐鉴赏是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的活动。音乐鉴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他的基本意义是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而音乐鉴赏的综合效应,是指伴随审美体验所发生的其他效应。
3.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教学目标不切实际。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保证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对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准确把握是必不可少的。教参、教案只能提供思路和参考,不是教学的指标。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才能保持其热情,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目标过于简单会导致学生不上心,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资源;教学目标要是太难,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教师不得不注意的地方。
3.2教学方法呆板陈旧。僵化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必须跟着时代前行。每一堂课都是鲜活的生成,都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因地制宜的开发课堂资源。音乐鉴赏课更是如此。
3.3和谐氛围严重缺失。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摒弃高高在上的“架子”。课堂上以师为准,没有民主、不讲平等的现象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敢发言,也不愿意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制约课堂有效进行的致命伤。
4.高中音乐鉴赏课实行有效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高中音乐鉴赏课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切实提高艺术修养。现阶段,最为受欢迎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莫过于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拓展更多的知识,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来,增强了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
采用多媒体技术的音乐鉴赏课告别了传统音乐鉴赏课的模式,不再是单纯调动听觉辅助讲解,而是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体会音乐的魅力。这有赖于多媒体技术本身的便捷化。教师备课的流程也十分科技化,通常都是运用现代信息进行编程,制作好教学课件。在实际教学课堂上,只通过轻点鼠标就能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而且有些环节可以后退或者重复,每一个音频课件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可以随意提取控制鉴赏进度和播放速度,在进行音乐作品的比较鉴赏的时候,有些部分可以反复播放或者提取一段进行整体与部分的比较欣赏,教学方法更为灵活多样,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改善,每堂课总能化抽象为具体。
良好的教学模式必定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学习。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以及认知事物的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听觉上的灌输,还在于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新事物,运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新事物,这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将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去体会,将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充分融会贯通起来,扩大自己的思维视域。
综上所述,音乐鉴赏课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在陶冶性情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以更充沛的热情投入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