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雪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112-01
以"先锋杯"为载体的卓越课堂建设,在我县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人人争上课改教改合格课、达标课、示范课、引领课…,个个争当课改先锋,标志着丰都课改教改进入深水区。作为语文教师当然责无旁贷。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问题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去探究?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燕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描写燕子活动时的话:"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教师请学生自读体会)
生1:我认为这句话中的"沾"改为"碰"更好。
师: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这儿到底是"沾"好,还是"碰"好,还需要同学们细细研究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然后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认真思考后各抒己见)
生2:我认为用"沾"好,因为燕子的翦尾或翼尖是很细小的,用"沾"比较合适。
生3:燕子是小巧玲珑的,飞起来是轻快的,它只是偶尔轻轻点一下水面又飞走了,所以我认为这儿应该用"沾",不能用"碰"。
生4:我查了字典,"碰"是指运动者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突然接触。"沾"稍微碰上或挨。如果这儿用"碰"的话,小燕子很可能会掉下来。
生5:我觉得用"沾"更恰当,因为课文说:"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如果是"碰"水面的话,水面上会溅起水花而不是泛起小圆晕。
生1(坚持己见):我还是认为用"碰"好。
师:请你到前面来"碰"一下老师。
(生1慢慢地向老师身上靠了一下)
师:这叫"碰"吗?应该怎么做?
(生1快而有力地再次"碰"了老师一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问:"燕子就是这样碰了一下水面吗?"全班同学都会意地笑了)
评析:案例看似平淡的词语教学中,渗透"探究"。当学生提出"沾"该为"碰"更好时,老师则顺水推舟,把这个问题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对"沾"和"碰"做了一番富有情趣的"研究"。从查字典到咬文嚼字,在到对"碰"子的亲身体验,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开发了学生的研究潜能,极大地丰富了词语教学中的研究因素。学生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而它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