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宽松快乐的音乐课堂

2015-01-13 08:51卜泽翔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营造

卜泽翔

摘要:针对在音乐课上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教师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要运用各种方法如表演、制作乐器和表演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重视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又尽情。

关键词:营造;宽松快乐;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261-01

我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十几年,学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牧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5%以上,在课堂上,我发现发现部分学生对所学歌曲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有明显的走调、忘词、吐字不清晰、歌声缺乏气息的支持等现象。究其原因:学生汉语水平不太好,理解能力跟不上,不喜欢上音乐课,上课经常走神。

但是少数民族又是能歌善舞的,如何让所有学生接受这门艺术,如何让这些学生尽情歌唱?在歌唱教学中又如何能让这些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快乐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对教学有很大帮助。

1.发挥教师艺术魅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父母,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

2.引导学生做表演、制作乐器自己伴奏,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1)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2)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3)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乌鲁木齐"、"北京"、"上海"、"海南"。"好!咱们先到乌鲁木齐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4.教会学生理解歌曲内容,把握情感

学生对于所学歌曲理解得越全面深刻,歌才会唱得越动听。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我们要从歌曲的曲调出发,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感情,掌握歌曲结构、语汇特点,学会通过控制声音力度、速度、音色等表达感情,对歌曲的分析要注意词曲结合,但切不可脱离音乐去解释歌词的表面含义。同时,还要注意运用多种手段,表达好歌曲感情,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对歌曲的理解,让学生逐步掌握艺术规律,较完整、恰当地表达作品情感。仔细分析歌曲的体裁、题材、歌词的文学创作手法、曲调的音乐风格等,不放过任何细枝末叶,使学生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例如:在歌曲《雪绒花》这课中,首先让学生欣赏雪绒花的图片并作介绍:雪绒花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雪线以上,只有在冰雪连年的地方才能见到它,可见它的生命力非常地顽强。奥地利人把雪绒花作为自己的国花,只有最勇敢的战士才有资格佩戴它。后来,雪绒花就成了勇士的一种象征。随着音乐学习歌曲,让同学们感受着优美的旋律,带着对主人公的深切爱戴和对法西斯的深悟痛恨,体会奥地利人民苦难的过去和光荣的斗争历史。这样,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就能和音乐主题产生共鸣。歌曲背景的再现能使学生更融入歌曲的意境,更好的把握情感。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让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营造
营造闲静的诗境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巧用动画歌曲优化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加强法制建设 营造和谐幼儿园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