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辉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205-01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儿童随身携带的救生圈,可以协助儿童从知识的此岸游向知识的彼岸。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否则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无法完成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同时,预习是最传统的学习方式,一直深受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那么为什么要组织学生预习?怎样组织学生预习呢?其实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预习是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1.1预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预习从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能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1.2预习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从功能上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炼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在预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先找一找各种不同的图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学生试着用语句来概括不同的图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深层次了解数学的概括性,而不同图形之间实质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都会搜集,都会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1.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过后,对要学的摘要细心讲解,预习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2.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2.1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钟给学生自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组织集体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2.2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论文,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3.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3.1让学生明确课前准备的意义,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意识。如何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我认为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课前准备才会成为他们的愿望和追求在心中生根发芽,也才会产生内在的动力支配行为。所以,教师可以播放课堂上的同学们因准备不足而影响学习的课堂录像,让学生看到录像上的学生没有好的课前准备,数学课和语文课分不清,文具盒歪歪斜斜地躺在在课桌上,学习用品满桌子都是,最令人心烦的是——课上到一半,突然一声巨响,哦,原来是一个小朋友的文具盒掉地上了,这时,老师讲课的思路被打乱了,学生学习的环境也乱了;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有学生还在到处找练习本,等找到练习本再来做练习时已经浪费了很多的学习时间;上课的铃声响了,还有好多小朋友转来转去,习以为常地笑着,有的还在叽叽喳喳说着什么。哎,反正是一团糟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一堂课不仅浪费了时间,很多人还没有学到知识。学生看到这样的事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由此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随后展开讨论: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做好课前准备能提高学习效率,否则课堂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从而认识到要想课外少吃苦,少补救,那就首先抓住课堂!要想抓住课堂,首先从做好课前准备开始!
3.2对学生加强课前准备的行为训练,形成课前准备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学生自控力差,单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做好课前准备"绝对不行,必须通过实际演练,学生才能摸到门道,才能按规则去做,进而养成习惯。在教学中我创设一种情景如:现在下课了,下一节课是数学课,可能要数数,要准备些什么文具?……一系列问题,在如同游戏的训练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课前准备"论文怎么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反复演练,让学生做到又快又好。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关注、反复训练才可以,不能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事实证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只有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