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风
【摘 要】我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的骑士文学体现了东西方民族武学至上的精神文化,就武士劫富济贫、伸张正义、注重诚信、忠诚正直等方面而言,体现了“文化共相”的特点,可是在对正义的体会、看待妇女的理念,还有对于描述行侠环境及武功等方面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性格特色,展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精神。
【关键词】骑士文学;武侠小说;骑士精神
西方的骑士及中国的侠客象征着东、西方含有尚武性质的精神文化,展现出部分“文化共相”,如骑士与侠客都匡扶正义、扶弱济贫、重承诺、讲诚信,但因为两者是不同民族的产物,所以展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本文将比较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的武侠小说。
一、行为动机
就人物的行为特征而言,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角色都勇于历险、奋勇不屈,可是他们都有着不太相同的行为目的与动机。骑士的行为来源于骑士使命、阶级身份与宗教情操,还包括对某个贵族妇女的爱慕,他们的宗旨是丰功伟绩、加官进爵,功利性特别强烈。中国武侠的动机就全部来源于侠客道义、自我的刚烈和良心,还包括对国家社会不满的愤懑之情,就某种程度而言是不具有功利性的。
侠义精神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中心思想,中国的侠义精神也逐渐集中表现为仗义疏财等方面。《水浒传》这一著作讲中国侠客的道义思想表现的玲离尽致,水泊梁山上有一面写着“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梁山108好汉将“替天行道”看做是自己做人处事的原则及指引。所谓“替天行道“就是要杀富济贫、除暴安良,这一准则表现出了武侠精神中的正义与同情之心。而随后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开始追名逐利是开始于《水浒传》中宋江等人接受朝廷招安,他们就是想日后“一刀一枪,夺得功名,封妻荫子,流芳百世”。
骑士在中世纪的欧洲代表了一种贵族名号,被授予这一殊荣便表示骑士踏入了上层社会,从而拥有了封建权贵的特等权力。然而不得不经过难度极高的考核与盛大的仪式方可获取这一名号,当中的一个关键的步骤便是起誓,领取训词,训词的主要内容是骑士应该“捍卫宗教”、“效忠于君主”。 实际上这种起誓是骑士对于自我义务及使命的一种最高模式的允诺,换言之就是对其其道德规范及行为的规范。堂·洁诃德是塞万提笔所创作的人物,其受到中世纪骑士精神的深刻影响,并依据侠客骑士的准则做事,认为自我的使命是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维护苍生的平等,进而把自我的性命安危置之度外,但是因为当时的骑士精神已经与时代背景不相衬,他纯良的动机却得到了反向的后果,最终自己生老病死。
二、思想内容
就思想内容来说,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均体现出恶势力与正义之士的斗争,展现出邪不胜正的必然态势,可是在判别“邪恶”和“正义”的方面,两种文学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中国的武侠小说是将中华伦理思想及传统文化理念看做准则的,中国的侠客将世间的压制与欺凌残暴恶行等看做是“邪恶的”与“非正义的”,所以他们要锄暴安良,抱打不平,匡扶正义。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正义”的表现,带有原始的道德精神及浓厚的社会动机。然而在西方的骑士文学中,骑士的原则是宗教与政治的权益,骑士应该忠诚并且维护基督宗教与封建君王,因为他们是正义的象征,然而背弃君王以及弃教行为都是邪恶的举动,这是骑士必须要清除的。
“义”在中国杯看做是一种行为与道德的批判准则,虽然每个人对它的体会并不一样,可是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忠君”。武侠小说中的“忠君”理念是在《水浒传》中才正式产生。侠客们将世间的剥削与压制看做是社会的最大不平等,如此就是“不正义”的“非合理”的,他们就需要匡扶正义来展开抗击,所以通常来说,武侠小说中的侠客行为是以专制者与剥削阶层为对象的。中华大地的侠客之士被归纳为地痞流氓型无产阶级,没有固定的财产,没有不变的工作,一身行走在江湖,凭借自身技压群雄的武功以及满腔行侠仗义的热诚,杀富济贫,抱打不平,他们的行为已经凌驾于封建社会的政治司法体制及封建制度之上。
三、行侠环境
就历险行侠的过程来说,通常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都需要历经艰苦远行、风餐露宿,克服多种困难及阻碍,可是在描述行侠环境方面却一点都不一样,通常骑士的历险都发生在秘密的环境中,武侠的历险发生地点则是在现实社会中。
中国侠客在行侠仗义之时,其发生的环境既不是唯美浪漫,也不是阴森可怕,而是发生在一种实际的世间生活之中,所表现的是世间的世俗生活万相。《济公全传》中济公的行走地点通常是在江南地区的乡村与市镇,从作品中我们将看到许多幅明清江南城乡风景画, 店铺林立、都市繁盛,饭庄妓院琳琅满目等等,这些描述不但存在社会意义,并且让这些奇妙般的武侠领域更为切实可信。
然而在骑士文学中,骑士们历险的环境多半是诡异却神秘:妖魔出没的洞穴、深入复杂的要塞;他们的敌人也是包罗万象,蟒蛇、虎豹及食人的怪兽以及为非作歹的武侠。骑士们面临着凶险的环境及残暴的敌人,极为英勇地和他们展开格斗,并借助有魔法指环、盔甲、或刀剑等而赢得搏斗。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2页
[2]《哈姆雷特与堂·桔何德》,载《文艺理论译丛》第3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