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文山
【摘 要】纵观近几年来娄底市中考历史试题 ,不难发现其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偏爱,今年特别加大了对学生历史材料(包括图片)分析能力的考查。那要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呢?教学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大讨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历史分析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中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既是历史教学的明确目标,也是近年来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历史表达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最终表现,与历史分析能力同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支柱。历史分析和表达能力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力求将历史教育学方面的理论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相结合,对当前历史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行分析,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历史分析能力;历史表达能力;培养原则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有许多不近人意的地方。大多数学生普遍对历史学习存在着观念和方法上的很大误解:认为学习历史就是死记硬背;就是备考应试。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历史分析的方法,不会主动地、有效地进行学习、进行尝试,缺少迁移能力。只要碰到全新的问题,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如果说学生对历史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上止步不前,那历史表达能力同样是学好历史学科的关键。历史表达与其他学科的表达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如果不从历史学科的角度专门研究表达问题,就不能突出历史学科表达的特点。历史表达有其专业术语,还有文章题材、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要求。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是专业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单元。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术语体系,学科术语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昭示出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术语是科学发展和交流的载体,因此正确掌握和使用这些术语,就等于构建了进行学科交流的共同的语言平台。
而历史表达能力的培养,更属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薄弱环节。从学生的试卷中可以看出:第一,不会使用术语。许多中学生没有真正树立使用学科术语的意识,也不知道历史学术的特点.其表达能力也难以提高。第二,不能体现“史论结合”的原则,表达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堆砌材料,有一部分学生词不达意。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在表达中存在着“一段到底”甚至“一句到底”的现象,没有划分段落,没有正确的标点符号,想到那答到那,让人看了,感觉是一头雾水。
所以对中学生来讲,如果没有接受系统的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历史分析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只是根据老师的讲述进行模仿,必然不能够顺利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和迁移。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就很难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探索出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当前影响初中生历史能力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对历史学科的态度
历史分析具有科学、严谨、周密的特性,并且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甚至是创新思维,对许许多多的史概念进行加工处理。但我们的老师与学生都视教材为“圣经”,80%的学生认为只要记住了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学好历史学科的基础了。而这一态度也来源于我们的任课教师。
二、当前的教育体制
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历史学科在中学的地位不高,被称之为“副课”,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学习,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这一局面的改变,牵扯到考试制度、教育体制的,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解决。在现有的体制下,学校的评价体系又直接关系到历史学科的地位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如果能够建立一个体现素质教育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体系,历史学科的地位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师生因素
当我们感到一些体制性的因素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时,作为历史教师,应该从自己能力的范围出发,主要从自己的教学方面进行认真的反思:我们自身是否掌握了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历史分析和表达的方法?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是否给学生传授了科学的思维和表达的方法?我们是否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有效、系统的训练?
我们是否对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发展水平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检测和评估?通过反思,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缺乏明确的意识。他能处于熟悉教材、适应教学的阶段。有一部分教师经过实践和探索,已经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化状态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在学生传授学科系统的能力培养方法的同时,能够设计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工具,进科学的测评,并通过及时的反思,探索出适合教师和学生实际的、富有个性的能力养方法体系。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影响着中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除了家庭、教师的熏陶以外,更主要是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发展需要等。是否认识到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是否掌握了一些符合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由于受经验和阅历的影响,学生对许多历史现象和过程的理解不够到位,对有些比抽象的历史概念或名词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比如:资产阶级民主派、自由派;王朝战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政体等等。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比较狭窄,不够全面、深刻,得出的有些结论不够准确。特别是学生的概括能力,更是受到所掌握名词术语有限的制约。知识经验的缺乏导致迁移能力有限,面对新的问题,或者生搬硬套去的方法,或者无所适从。部分学生对历史文体的认识不够清楚,对史论结合的尺度把握不准,学生有时将历论文写成散文,或者只讲将其写成单纯的议论文。有时只堆砌史实,没有自己的观结论;有时,只空发议论,没有史实依据。有的学生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用大白话来取代许多严谨的历史词汇,让人看了啼笑皆非.还有部分学生,在过程中将问答题用表格、图示的办法进行解答。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因素也影响着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果学生的语文功底,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就较强,而且表达出来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词语搭配恰;相反,语文知识和功底较差,就会词不达意。如果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得好在历史过程中,就会有正确的空间概念。如果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得好,就会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强。此外,丰富广博技知识、艺术鉴赏能力,也对学习科技文化史有比较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征对以上的原因可以:
(1)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积极探究的意识,提倡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提高自己能力的自觉意识,单纯依靠教师的传授、简单的模仿,消极被动的接受,会使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意识到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对自己成长发展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不仅要善于模,而且要善于创新,努力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历史分析方式和表达方式。
(2)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活动和科学的训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以及问题和习题设计。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有的教学内容,可以先讲后练,有的可以先练后讲,有的可以辅之以讨论,有的可以设计成论文写作,等等。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将能力培养与习题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解答各种问题过程中培养能力,在做各种习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必须精心编制习题,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训练思维表达能力。首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各种变式练习,其次教师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供各种历史素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迁移能力和变通能力在历史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帮助学生努力进行迁移,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好总结和反思工作。不仅教师要反思,而且要引导学生去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讲究方法的优化,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反思的几个问题主要包括: 本节课我原来设计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我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效?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哪些教学方法的组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改进?
学生在学习中反思的几个问题:老师要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达到哪些能力培养目标?我是否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做了?我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对我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是否有效?今后我应该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将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如历史分析和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比较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程序,学会使用学科语言进行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会使学生能力培养变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