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之我见

2015-01-13 16:47桑杰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尾巴儿歌课外

桑杰

摘要:在新课程的引导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已经不仅仅只是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更多地转向了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然而,人文教育作为新生概念,很多教师还是对该教学理念理解得不够透彻,于是出现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093-011.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价值体现

"当今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其编写注重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遵循儿童的年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1.1循序渐进,丰富儿童的语言库储备。

为促进小学语文教材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对小学语文教育和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首先,儿童最初接触的语文教材应以识字教育为主,须循序渐进地牢记2000左右的汉字,为阅读打下牢固的基础。其次,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阶段不宜采取集中识字法,而应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方法结合起来。汉语是单音节文字,必须一个一个地认,字又多,这给儿童识字带来一定的困难。当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语拼音化解了这一问题,遵循识字教学的规律,使识字变得更方便,识字教学的效率也更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许多版本的教材在每篇课文后安排有"我会写"、"我会连"、"读读背背"、"想想说说"、"语文园地"等读写训练,图文并茂,大大提高了儿童的识字兴趣,丰富了儿童的文字库储备量,增加了他们的词汇积累。

1.2寓教于乐,提高儿童的识记效果。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了如儿歌、儿童诗等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作品,使儿童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以口语化的韵语叙事表现的一种短歌,儿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熟记、能背诵的目标,这样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效地促进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共同发展。一般儿歌主要集中在教材的第一册,如人教版一年级教材《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这首极富童趣的儿歌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贴近生活,丰富了儿童的情感世界和认知世界。儿童诗同儿歌相比,更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它的思想内容较深沉含蓄,抒情性更强,更讲究诗的意境,语言也更加优美精致。如人教版第一册《小小的船》一课:"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全文37个字,内容美妙精巧,意犹未尽,更能使儿童发挥无限的联想,既精炼又使儿童易于接受,便于记忆。

2.把握教材体系结构并创造性运用

语文教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合理划定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三、四、五年级)、小学高年级(六年级),初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诸学段应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方法,编进相应学段的教材。因此,对语文教材,我们要有一个整体认识,理解编者的意图,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处理教材。

教材中的必修部分、选修部分,基本篇目、扩展篇目,散文、小说、戏剧、诗歌作品,活动单元、写作单元,等等,都是整个语文教材体系的一个点,我们要从整个课程体系的角度来处理。如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的"认识自我"单元,选了《我很重要》等三篇文章,很多老师把它们作为讲读课文,从作者、字词、背景、段意、主旨等面面俱到地分析。其实,这个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是活动课单元,只是要求学生进行简单阅读,借助文本的启示,一起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并最终学会实现自我达到转学目的。

又如《逍遥游》本是扩展阅读篇目,只要花1节课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义,初步了解文中体现的庄子思想即可,可有一份优秀教案的教学目标为:(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如此安排,是对《逍遥游》这一文学作品的教学,而不是对《逍遥游》这一课文的教学。作为课文的《逍遥游》,在语文教材体系中,所应该承担的课程内容,或许只是极为有限的某一个知识点、一种价值观。只有围绕该知识点、价值观展开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

3.语文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

语文教材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经文,而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开放的教学材料,必须随着时代的特点、社会的要求、认识的进步调整教材的选文、编排的体例等。《新课程标准》指出:"教科书应有开放性,在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要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5.找准教材与课外材料最佳契合点

既然教材只是一个凭借,那教师还要补充哪些材料、哪些知识,又该如何处理这些材料,把握好这个度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找准教材与课外材料二者最佳的契合点,恰当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我认为,教材就像一条由很多"实"点和看不见而感觉得到的"虚"点构成的主线,"实"点就是素材、基础知识,"虚"点就是能力、方法、素养和价值取向,课外材料就是与主线上蕴含的各个点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小支线,帮助学生编织成一张脉络较为清晰的知识网络,学生的语文素养发现学习于教材,巩固提高于课外,所选的每一个课外材料都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自主地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或编选其他素材进入教材,融合施教。

猜你喜欢
尾巴儿歌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睡觉儿歌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儿歌绝唱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