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萍, 官 江, 何先元, 曾志华*
(1.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1331;2. 大足区中医院肾内科,重庆402360)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以蛋白尿、水肿、血尿、高血压为基本的临床表现,起病的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并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而又难治的慢性肾脏疾患。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肾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135 例病例为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针灸组、针药组。中药组45 例,男25 例,女20 例;年龄15 ~71 岁,平均年龄(41.5 ±1.31)岁;病程1.1 ~12年,平均(2.2 ±0.87)年;病理类型为轻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14 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5 例,膜性肾病(MN)16 例;24 h 尿 蛋 白 定 量0.9 ~3.6 g,平 均(2.36 ±0.67)g。针灸组45 例,男24 例,女21例;年龄14 ~70 岁,平均年龄 (40.9 ± 1.29)岁;病程1.3 ~12 年,平均(2.4 ±0.88)年;病理类型为轻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15 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6 例,膜性肾病(MN)14 例;24 h 尿蛋白定量0.8 ~3.7 g,平均(2.45 ±0.69)g。针药组45 例,男22例,女23 例;年龄14 ~70 岁,平均年龄(41.1 ±1.27)岁;病程1.2 ~12 年,平均(2.3 ±0.84)年;病理类型为轻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14 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6 例,膜性肾病(MN)15 例;24 h 尿蛋白定量0.8 ~3.6 g,平均 (2.41 ± 0.66)g。3 组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尿蛋白定量上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内科学》[1]中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尿化验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达一年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CGN,在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后。
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CGN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①肝阳上亢,肝肾阴虚型: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腰膝酸疼,喜冷怕热,尿赤便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头晕目眩,舌质红舌体瘦,苔薄黄,脉弦细数。②肾虚夹瘀型:颜面黧黑,眼圈发黑,甲床发暗,脱发明显,腰刺痛,固定不移,或月经紫黑有块疼痛,疼痛位置固定,夜间疼痛加重,肌肤甲错。舌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或涩。③脾肾阳虚型:腰膝酸软,四肢沉重,畏寒肢冷,喜温怕冷,尿浊色淡黄,疲乏无力,纳后腹胀,下肢浮肿,大便常溏或不爽,舌体胖嫩且边有齿痕,苔白滑腻,脉沉细滑。④肾阴阳两虚型:疲乏无力,腰腿酸软,足面浮肿,怕冷又恶热,舌体有裂纹,苔黄白相兼,脉沉滑。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②年龄≥14 岁;③近1 个月内未使用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④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按规定服药。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造血系统疾病者;②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急性肾炎、继发性肾损害者;③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治疗方法 中药组给予益肾固本汤治疗。基本药物:熟地24 g,山茱萸15 g,山药30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车前子15 g,茯苓15 g,泽泻10 g,菟丝子15 g,五味子10 g,枸杞子15 g,覆盆子10 g,金樱子15 g,芡实15 g,怀牛膝15 g,杜仲15 g,制首乌15 g,黄芪30 g,丹参15 g。随症加减:血压高者加天麻15 g,钩藤15 g,生牡蛎30 g;水肿者加猪苓15 g,薏苡仁30 g,冬瓜皮20 g;血尿者加白茅根30 g,小蓟15 g,仙鹤草20 g;大便干甚者,加柏子仁10 g,郁李仁10 g。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以30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6 个疗程。
针灸组给予针刺治疗。穴取风池、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太冲、合谷、阳陵泉、复溜。烦躁失眠加神门。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使用不锈钢28 ~30 号毫针快速无痛刺入穴位,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施补法,风池、太冲、合谷、阳陵泉施泻法,留针30 min 左右,每日1 次,5 次为1 个疗程,休息2 日继续下一个疗程,以30 d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6 个月。
针药组给予口服益肾固本汤联合针灸治疗。方法与疗程同中药组及针灸组。
1.6 观察指标 ①临床总体疗效观察;②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lb)]和24 h 尿蛋白定量检查;③血压监测。
1.7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3],将疗效分为4 级。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4 h 尿蛋白小于200 mg,高倍镜下观察尿液无红细胞,肾功能正常。基本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4 h 尿蛋白减少超过50%,高倍镜下观察尿液中红细胞不超过3个,肾功能正常。部分缓解:24 h 尿蛋白减少大于25%,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小于5 个,肾功能有所改善。无效:24 h 尿蛋白无变化甚至增加。以完全缓解、基本缓解和部分缓解计为总有效。
1.8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改善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通过调整α 水准进行两两比较,α =0.05。以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1 3 组总体疗效比较 治疗6 个月后中药组与针灸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 个月后针药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治疗6 个月后针药组与针灸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药组疗效优于针灸组。见表1。
表1 针药组、中药组、针灸组总体疗效比较[例(%)]Tab.1 Overall curative effect comparison of acupuncure-Chinese medicine group,Chinese medicine group and acupuncture group [n (%)]
2.2 3 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和24 h 尿蛋白定量结果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在24 h 蛋白定量方面,尿素氮、血肌酐、尿α1-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等方面,3 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 <0.05)。治疗后,针药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中药组、针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中药组与针灸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3 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和24 h 尿蛋白定量Tab.2 Renal functions and 24 hours urinary proteins in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3 3 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3 组均有所下降(P <0.05)。治疗后,针药组、中药组、针灸组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3 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1 mmHg=0.133 kPa)Tab.3 Blood pressure changes in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1 mmHg=0.133 kPa)
慢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眩晕”等病的范畴。该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反应失调密切相关,而免疫反应失调又与中医的脏腑功能虚弱有关,肺脾肾虚弱,尤其是肾失封藏,形成了慢性肾炎中医病机理论认识的根本,在本虚基础上,风、湿、热、瘀等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构成了慢性肾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治疗上突出扶正祛邪兼顾的原则,采用滋阴补肾,补脾益气,活血利水的基本法则。本实验的中药复方中,熟地、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枸杞子、制首乌滋阴补肾益精;杜仲、怀牛膝补肾强筋壮骨;五味子、金樱子、覆盆子、芡实益肾固精缩尿;山药、黄芪补脾益气,利尿消肿;茯苓、车前子、泽泻利尿除湿;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滋阴益肾,补脾益气,活血利水之功,达到标本兼治,修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基础,逆转病情发展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熟地黄多糖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氧化、造血、抗突变等作用[4];山茱萸的不同提取物对免疫系统具有不同作用,其中多糖类成分对免疫起兴奋作用,苷类成分对免疫起抑制作用[5];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水提物能增强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6];菟丝子有性激素样作用、延缓衰老、提高免疫、抗骨质疏松等作用[7];枸杞子具有保肝护肝、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作用[8];杜仲具有降压、降血糖、调节血脂、抗衰老等作用[9];牛膝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抗衰老等作用[10];五味子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11];黄芪具有增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黄芪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可以明显减轻肾小球系膜的病理改变[12];活血化瘀药能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炎症细胞增生,减少肾小球纤维化,从而减轻肾脏病理损害[13]。
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介导引起的肾小球损伤,以及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针灸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能明显增加体液中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如补体、干扰素、裂解素等含有量;能双向调节特异性体液免疫,对于正常人及细菌等病原感染者,针灸可显著提高血液中免疫蛋白含有量,在病理情况下,针灸能降低病理性抗体水平,防止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沉积,降低肾小球炎症的发生及发展。针刺治疗慢性肾炎具有一定优势,在改善症状、增强体质、减少反复发作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太溪、肝俞、肾俞能补益肝肾;阳陵泉、太冲平肝潜阳;风池可安脑定风镇痛,疏解风阳;三阴交、复溜可利水消肿;神门能宁心安神,除烦躁。针灸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消除肾脏和膀胱的过重负荷,加速肾脏对其代谢产物的排泄,针灸还能减少尿蛋白,拮抗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14]。
本研究发现,针药组(中药联合针灸)与中药组、针灸组经治疗6 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4 h 蛋白定量、BUN、α1-MG、mAlb 和Scr 三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针药组较中药组、针灸组有更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针药组的患者肾功能好转更明显。在总体疗效方面,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1.11%;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5.56%,针灸组总有效率为73.33%,结果显示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 <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联合针灸能产生协同作用,二者合用后可显著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甚至有部分病人的慢性肾脏病停止发展,或有所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1] 叶任高.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8-530.
[2]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8.
[3] 王文森,孙 洁,刘顺良,等. 肾愈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90 例[J]. 中国药业,2010,19(10):73-74.
[4] 张副兴,裘生梁,祝雨田. 熟地黄多糖提取技术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2):153-154.
[5] 袁菊丽,姜红波. 山茱萸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5):7-9.
[6] 蔡秀江,黄美艳,丁安伟,等. 二至丸考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 (23):272-275.
[7] 张 伟,陈素红,吕圭源. 菟丝子功效性味归经与现代药理学的相关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4):808-811.
[8] 江旭锋. 枸杞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研究概况[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5(3):98-100.
[9] 马 博,张 媛,张达义,等. 杜仲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西部中医药,2013,26 (12):153-159.
[10] 修 佳,张卫华,张 振. 牛膝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 中国药房,2008,19(15):1192-1193.
[11] 金银萍,焉 石,刘俊霞,等. 五味子科植物中环阿屯烷型三萜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14,45(4):582-589.
[12] 李淑芳. 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杂志,2013,35(6):73-75.
[13] 王福民. 复方益肾灵治疗慢性肾脏病120 例的临床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2):292-294.
[14] 万荣君,李月红. 针灸治疗肾脏疾病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针灸,2009,29(4):34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