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难点及对策探讨

2015-01-12 06:01陈淇
金融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五要素难点问题内部控制

陈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已经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在实践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由于内部控制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各种典型问题,最后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重点探讨了几种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五要素;难点问题;解决方案

一、引言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可靠和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还强调了企业的社会价值与责任。一个企业要想建立和实施有效地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内部环境。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方面。企业的管理层通过多种途径,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促使员工自觉地做好本职的工作,提升责任感。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通过识别分析一个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项目,从而确认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风险评估应测定三个指标:a、风险对货币项目及对主题形象或者信誉方面的重要性;b、风险发生的概率;c、如何减轻风险至可以承受的水平。

(3)控制活动。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供了合理的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也将经营活动合理性的监督和控制指向适用的法规和要求。

(4)信息与沟通。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及时地传递给决策者和管理层,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

(5)内部监督。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当性,从而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二、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想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必须有能力对风险做好识别和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实践之中,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足之处。

1.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缺乏内部控制的了解

据有关调研数据分析和书面报告显示,绝大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都有基本的了解,但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却缺乏较强的意识,即使是在已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之中,也存在放空炮,没有实际执行的情形,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同时,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层次。

2.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管理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企业组织结构大多不重视机构横向之间的协调与监督,多是纵向的上下级管理式的关系,因而导致企业结构设置不合理,如管理层次繁杂、工作效率低下,使得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不能很好地协调合作。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执行贯彻力度。

3.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审计制度和管理制度相互影响但又各自为政,根据木桶理论,最后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一方面,企业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现在多数国企还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一旦出了问题仍由国家赔偿。这使得大家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人事政策不完善。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没有一套关于训练、待遇及晋升的制度,没有严格的考核,使得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正直性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受到威胁。

4.员工素质低,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招聘门槛低,用人标准也不尽相同。有部分应聘者为了迎合公司的标准,制造虚假的学历等资格证书。在这些企业,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不甚了解,缺乏较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目前,导致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1.我国企业外部环境还不完善,从而影响到内部控制机能的有效发挥。

2.我国尚未形成权威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法规,使得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检查与评价缺乏统一的指导。

3.员工内控观念普遍落后,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领路人,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也没有上升到战略的层次。

4.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信息沟通不畅。在部分企业,信息沟通系统几乎不存在。甚至有的企业将信息系统视为管理者的传声筒,信息随其意愿而改变。

5.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以及工作设置上存在着种种问题,影响了监督职能的发挥。

四、解决的措施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我认为,解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从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层面来说

1. 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营,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和他的行动。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对企业成员行为的控制,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始末,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企业中的每个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又是内部控制的客体,既要对其所负责的工作实施控制,又要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将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对财务、采购等重要岗位员工实行定期轮岗,对从事销售、研发等掌握重要商业机密的员工实行入职签订《特定岗位自律协议》,离职进行专项审计等限制性规定。

2.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密不可分,完善的企业的治理结构,对强化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董事会是代表全体股东行使所有者职能的常设机构,是连接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纽带;监事会则是监督企业运营的法定机构,可以保证企业的规范运作,维护企业全体股东的利益;而经理层则负责组织领导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行。因此,企业应当明确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各自在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3.结合企业特点科学合理设置内部机构

企业应当重视内部机构建设的合理性,因为合理的组织机构有助于企业计划的实施、协调和控制经营活动,也有助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因此,企业应当结合所在行业和自身业务特点,按照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保证信息通畅的原则,设置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管理机构,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和权限,将权力和义务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4.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

(1)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内部控制的组成上来看,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内部审计的作用上看,它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一种监督形式。因此,设立由非经理人员组成并能制约经营者的内部审计机构,将其作为审计委员会或者作为监事会下的常设机构,可以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2)加强政府等外部监督。财政部门、政府审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等政府部门对企业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这些政府部门应当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3)加强独立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由于企业内部环境受管理层的影响较大,而内部成员的身上则直接体现了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弱,独立审计可以促使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给予应有的重视以增强整体的控制意识。 (二)从业务层面控制来说

企业控制活动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各自控制手段和方法,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业务特点,针对具体业务和事项实施控制。在此,以笔者所在的集团为例,介绍我们经营活动主要存在的三种业务控制。

1.重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固定资产是企业运营的基础,也是企业在发展或者扩张的过程中,管理上最容易出现混乱的环节,应当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

数年前,笔者所在的集团决定将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在内的大部分权限下放给各企业自行办理,之后就出现了固定资产入账标准不明确的现象。根据集团会计政策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随着国内市场物价的调整,许多以前年度属于固定资产范围的电子用品,如空调、打印机、传真机、热水器等,其单价都低于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财务人员一般会按照习惯,将单价低于2000元的空调列做固定资产核算,而单价低于2000元的其他电子设备,如打印机、传真机等,则列入费用性资产核算。我们在抽查凭证就发现,单价1399.0元的空调列做固定资产核算,但是单价1398.0元的热水器就计入了当期生产成本。

因此,企业应当明确固定资产的入账和验收的标准和程序,制订资产保管、资产调拨的管理流程,明确资产的日常管理部门(岗位)、使用人各自的责任,并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固定资产以及费用性资产都应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实物管理部门应制作财产标签和编制财产清册,详细登记资产的品牌、规格型号、存放地点,及时把资产调拨单据传递给财务,确保实物正确转移,账簿正确变动。

2.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减少失误及经济纠纷。经济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以书面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流程,至少应包括合同订立、合同审批、合同履行、合同变更与解除以及纠纷处理五个环节。因此,建议企业能够做到几点:

(1)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合同签订的法人代表授权委托制度,严防合同陷阱,避免合同无效或者失效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2)企业在在管理制度之中增加经济合同的企业内部会审流程,完善内部控制。

(3)如果是大型的集团公司,应当根据实际的管理模式,制订合同管理办法,指导下属的部门或者分公司正确操作,集团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审核记录,应在集团存档。

3.加强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管理,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资金成本,最终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建议企业依靠制度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力求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水平上,把坏账降到最低。

(1)企业应当制定应收账款的专项管理制度,明确从订立合同、结算催收、定期对账到风险预警等环节的要求和相应的责任。

(2)一个公平、透明的考核机制,能把业务人员的个人利益与营销任务以及应收账款挂钩,用制度保证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因此,企业应当建立业务量、收款责任与薪酬挂钩的考核体系,明确收款责任和期限,定期进行业绩考核,既要足额兑现奖金,同时对人为造成的呆坏账,也要有明确的赔偿制度。

(3)对于存在大量赊销业务的企业,,首次合作的客户应严格要求业务人员必须签订经济合同,并交一份给财务部备案。如因客户的原因确实无法签订合同的,接单人员应书面说明原因并由上一级人员审核批准。同时,企业应当规范对账工作流程,明确对账的时限以及必须采取书面确认形式,以便对冲未签订经济合同而带来的风险。

(4)企业应当由财务部门负责监督业务人员的对账工作,不能由业务人员负责联系业务、对账、收款的全过程。

(5)赊销一般是坏账形成的起因。企业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前期审查客户资料,中期对客户资信保持持续的评估和监控,后期大力及时催收款项,真正做好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

(三)从信息与沟通层面来说

1.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渠道

良好的信息管理不仅可以使员工正确履行职责,还能使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从而减少企业内外的信息不对称和流通不畅,最终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包括内部渠道、外部渠道、向上的渠道、向下的渠道、横向的渠道和纵向的渠道,使之组成全方位的信息网络来满足经营管理对信息的需求,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股东、客户、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反馈。

2.建立完善信息沟通披露制度。

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在遇到紧急、重大问题比如重大的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事故的时候,往往因信息披露不足而带来公众质疑,甚至引发危机。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在发生重大危机时,能够及时收集内部信息,经内部流程审批后,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对社会公众进行披露,与媒体及时沟通,始终保持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取得公众谅解,企业往往可能顺利渡过难关。

五、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正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全过程以及各个方面。它必须重视风险评估,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使管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等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到达平衡的效果。作为企业的管理层,我们不仅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还要在实践中逐步深化和落实相应的一系列措施,最终让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范畴定义探索[J].财会月刊,2010(39).

[2]顾艳.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研究,2010(38)9页.

[3]潘经民: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J].财会月刊,2012(09)19页.

[4]蔡继红.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分析与思考[J].冶金财会,2014(02)24页.

猜你喜欢
五要素难点问题内部控制
高中政治教学难点问题及对策
浅析内部控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村级财务公开的难点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写好读书报告的“五要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解读文本“五要素”
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