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华
近年来,随着财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库业务的不断发展,基层央行国库的工作职能已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型演变为综合管理型。国库会计核算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国库监管范围不断扩展,国库统计分析和信息调研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基层央行国库的组织体系与人员配备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国库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县级国库问题更为突出。笔者从履行中央银行经理国库职能角度,结合湖南省常德市实际情况,对基层央行国库组织体系与人员配备情况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常德市辖内国库机构设立与人员配备情况
常德市辖内共设国库机构10家,1家中心支库和7家县(市)支库由人民银行常德市中支和辖内7个县(市)支行分别经理。2家支库分别由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代理。2013年末,全市人行国库从业人员55人,其中,专职27人,占49.09%。中心支库设在中支国库科。各县(市)支库设在各支行国库会计股。国库科专门办理国库业务,县支行国库会计股除办理国库业务外,大部分还兼具货币反假、反洗钱、支付结算、账户管理、财务管理等职能。
中心支库配备14名国库人员(含2名聘用人员),12人为本科学历,会计核算人员8人,综合管理人员6人,基层国库的各项职能基本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各县(市)支库配备5-7人办理国库业务,人员配备无法达到理想的国库岗位设置要求。兼岗现象普遍.国库监管和统计分析职能薄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
(一)国库组织体系与国库职责执行的矛盾。一是县级人民银行没有单设国库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库业务管理与领导的垂直性,影响国库体系内部管理机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县支行国库职能无法充分发挥。二是代理国库的商业银行由于其天然的趋利性,与国库职能发挥有难以避免的矛盾,且其对财税部门和国库经收处的监管职能难以落实。
(二)国库人员配备与国库制度要求不相适应。县支行国库人员配备捉襟见肘,支行人数最多的津市支行有33人,最少的安乡支行仅有18人,且老龄化现象普遍。对于具备中央银行绝大多数职能的县支行来说非常困难。国库部门如遇培训、外出检查、正常休假等情况,不合理兼岗情况就不可避免。人少岗位多的矛盾使几个主要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制度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风险隐患较大。从多次检查情况来看,各县(市)支库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岗位划分不清,责任不明,违规兼岗等问题。
(三)国库人员素质难以满足国库业务发展需求。国库部门已成为集会计核算、资金清算、监督管理、统计分析、国债发行与兑付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业务部门,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县支行国库人员的会计理论及金融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综合分析能力较差。业务培训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的要求。对新业务的运行,缺乏系统的培训,只是接受简单的操作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不长,全面的业务培训更少,其余的基本上是内部组织学习有关的文件、法规和业务书籍。由于缺乏系统性,效果不明显,人员的理论水平难以真正提高。
(四)国库岗位设置难以与国库职能要求匹配。当前国库核算模式牵制了国库大部分人力资源,越往基层,国库综合管理力量越不足。随着国库核算电子化程度的提高和财税库行之间横向联网建设的陆续启动,目前国库核算手工劳动量有所减轻,但仍需辅以大量的手工操作.国库核算岗位牵制了支库绝大部分国库人员,使其没有充足人手较好行使其他职能。支库对辖内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监管不到位;缺乏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材料,创新工作亮点不多,基层国库的调研、监管、创新等职能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
三、相关建议
(一)分设基层国库机构,明确垂直领导关系。分设县级国库部门,安排适量人员专职从事国库工作,确保基层国库核算的准确和监管职能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向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报告,树立央行国库部门的良好形象,提升国库地位。
(二)加强业务培训,增强履职能力。一是增加业务培训的频率与力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至少由上级国库对下一级国库人员进行2次以上的业务培训。二是丰富培训手段,除了以往传统的组织现场培训班的方式外,还可在互联网上开辟培训平台,实时开展交流与沟通。三是提高培训档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越级培训,即由总库培训中心支库,省分库培训县支库,此类培训虽然面广量大,但可以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水平,可借助内、外网学习平台,或分期分批择机开展。
(三)制定合理、科学的考核制度。根据每个员工的岗位、兼岗情况和实际工作量,并结合差错发生情况,在年末绩效工资上拉开档次,体现干得多、干得好就得的多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促进员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岗位需求。
(四)促进县级国库人员合理调配与流动。一是将中心支行新近人员派往县支行工作一段时间,增加工作经验,激发原有人员工作活力,缓解支行人员年龄和知识老化的问题。二是适时、适度开展中心支行与支行国库人员的双向交流。三是加强中心支行对支行的业务检查和指导,促进支行内控制度的完善和业务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