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给银行带来的信贷机会

2015-01-12 06:01冯利
金融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部地区信贷现代农业

冯利

摘要: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率低下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而农业现代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同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业科技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组织的创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与规模化的逐步推进将为银行带来巨大的信贷机会。

关键词:中部地区;现代农业;银行;信贷

一、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一)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农产品加工能力显著提高

中部各省为了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各级农业部门均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促其发展壮大,在该政策导向下近年来中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组织的龙头带动能力越来越强,较好地解决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问题,带动了农产品基地建没,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而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能力显著提升,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数、农产品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均占全国总数的20%以上。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部地区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中部地区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中部地区农业企业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制约了农业企业的发展;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不紧密,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不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民素质不高达不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和区域政策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和中部地区出台的相关政策更是明确了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力度,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将面临重大机遇。

国家政策角度来看:

在2012年底召开的十八大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赫然在列。

2013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再次涉农,这也是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涉农,可见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此次一号文件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内容,通过对一号文件主要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其核心都是围绕“农业现代化”而进行的结论。

图表 12013年一号文件深层逻辑分析

而银监会同样给出了明确的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政策,其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2013年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保持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

从中部地区区域政策角度看:

在2012年出台的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将农业现代化单列一章,明确的提出了要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推进农业

结构战略性调整、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方针。河南省委、省政府也做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战略决策,要在国内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中部各省紧紧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各省市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突出战略地位,同时对现代农业的财政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部要建经济强省,必须是以农业强省为基础。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不仅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也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产业结构看:首先中部地区与沿海城市相比,工业发展没有优势,中部六省的工业产业结构和东南沿海工业结构存在较大的类似性,在不具备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的条件下,中部工业很难竞争过东南沿海地区。其次,中部地区的第三产业不具备规模效应,中部六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低于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且这种局面不会在短期扭转。最后广阔的耕地、丰富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决定了中部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牧水产区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而这种资源优势为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比较来看,中部地区农村整体面貌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的水电路气等基本生活设施还不完善,农民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3,收入差距会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而解决农民收入水平过低问题的途径就是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生产中的附加值从而有效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带来的信贷需求

(一)中部地区现代种植业,大规模、机械化、科技化

中部地区虽然在农作物耕种上具有较大资源优势,但由于地理条件上的限制,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劳动效率低,再加上天气因素等影响,造成农业生产规模经济上不去,农业产量不稳定。在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种植业也将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种植业转变,发展规模化的现代种植业要做到产前(育种)科技化、产中(机械化)、产后(产销一体化)以及农业生产组织创新(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对科技水平高的育种企业、高效的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以及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型农机生产企业予以重点信贷支持,同时结合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共同需求,重点满足土地流转后规模化种植的资金需求。

(二)农副产品深加工,如粮棉油产业链

从中部地区农业产业链条来看,农业科技力量主要集中于产中领域,产前、产后科技力量匮乏,农产品的深加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的产业化。而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产业链,实现产业化经营。简单说农产品产业链就是指以农作物(粮油棉)经营为重点,开展订单种植、生产、收购加工、仓储、营销、贸易业务、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银行对粮油棉产业链发展的信贷支持应由传统的粮油购销向粮油产业相关的生产基地、加工转化、物流体系等环节延伸,通过重点支持一批粮食收购、仓储、加工骨干企业,引导粮食购销、加工等龙头企业发展粮食订单生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三)农用物资,规模化、技术含量高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求是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而农业物资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未来化肥、农药、良种培育等农用物资的技术含量提高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伴随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趋势,必将会使农资流通环节迎来变革: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将使得种植(养殖)大户更加注重全面、系统和一体化的服务,并且将更注重农资企业的品牌和技术服务水平,即产中环节的规模化趋势将推动农资流通领域规模化趋势快速提升。

(四)农机机械加工制造

农业机械化有助于规模化生产与新技术推广,而中部地区作为粮食重要产区,农机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存在更大的发展空间,政策支持力度(财税补贴)力度也将不断加大,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河南省第一批农机补贴资金达到12.1亿元。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与组织化经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作物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扩大,农业机械将向大功率、复式化方向发展。从政策来看,未来农机购置补贴将向大型农机具倾斜,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机械将从中受益;新增农机补贴资金将主要向高标准粮田范围内的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倾斜。银行可给予这些产业和农业生产组织适当的信贷支持。

(五)农田水利建设行业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也必然受到水资源的约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需要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以抵御自然灾害,可见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中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途径是要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扩大大型泵站技术改造实施范围和规模;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在此过程中节水灌溉设备、水泵、管材等行业都将产生一定的信贷需求。

四、中部地区银行支持农业现代化信贷策略

(一)明确信贷需求,合理投放

1.加大对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相关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在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银行应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载体,大力培育“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应重点在现代种植业、粮油加工、农机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含量较高的农用物资(良种培育、高端饲料)行业和领域内展开信贷支持。

2.集中信贷规模,突出支持水利建设

银行可以与水利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水利贷款项目库,为急需资金的水利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同时适当支持大型水利枢纽建设、水生态环境治理、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生产等关键领域的重点项目和核心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步伐,针对农田水利建设金融需求特点,推出专项金融产品或服务方案,探索开展大型农田水利设备、大型农机具等的融资租赁业务;为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设计特色贷款,开展以农田水利项目未来收益权或收费权为抵押的贷款形式,支持农田水利建设。

(二)加强信贷创新

1.农业产业化供应链融资

相比于传统的农村金融产品,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利用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稳定的契约和相互间的熟悉信任关系,甄别借款人的风险,获悉市场环境和价格风险。除此之外,基于农业供应链,为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参与者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不仅能够降低银行放贷成本,也有效提升了整个农业供应链的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针对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现状,银行应当在摸清单一现代农业产业链中“种养加”和销售各环节市场主体的需求后,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对产业链给予“批发式”授信,有序配置信贷资源。

2.建立银行与龙头企业新型合作机制和多元化服务方案

目前部分银行已经建立了银行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部门的三方互通的新型合作机制,这种新型合作机制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与信贷资金的有效对接,银行则通过加强与农业产业化部门的沟通获取辖区内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和未来农业政策导向,使信贷投放更有针对性。

同时银行可以适当给农业龙头企业提供附加值较高的高端产品,对不同的龙头企业制定差异化的方案,丰富服务内容。对集团化大型龙头企业,提供包括资金管理、资本运营、财富管理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对成长期中型龙头企业,提供包括各种期限融资组合、创新性担保融资、便捷性结算服务在内的多样化金融服务;对小型龙头企业,提供简式快速贷款、通用结算业务等特色创业金融服务。

3.创新担保方式,信用贷款扶助农企

目前农村贷款难主要体现在额度为几十万到上百万的贷款,而农户自主创业或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资金规模又大多在这个范围内,虽然需求资金额度较小,但仍面临抵押与担保不足的情况。因此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就是要通过创新担保方式,通过信用贷款扶助农企。

一方面可以探索创新抵押贷款,比如将仓单、保单、农业机械设备、农产品等纳入抵质押范围。发展这类贷款关键是探索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农户等多方合作的抵押机制,使农民的资产能够具备抵押资格、用作抵押的物品能够及时流转变现。另一方面可以加大担保贷款投放力度,比如农户间联保贷款,农业担保公司或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担保的贷款等。这类贷款风险可控,主要是需要银行适当放宽担保条件,使更多的主体具备担保资格,扩大担保贷款的覆盖面。目前银行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在扩大抵押担保范围上进展缓慢,但从长远看,银行一旦在抵押与担保方式创新上落后,不能满足农户的切身需求,那么其市场竞争力将会大幅降低。

五、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银行的风险防控举措

(一)加强对农业产业链的风险管理

首先,银行应当根据中部地区经济情况和市场行情,确定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的目标;明确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并规定相关的报告制度。要根据不同农业风险的特征,结合各行制定的“三农”金融生态图谱,合理分配现有员工的风险管控任务,并通过相互协调,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

同时基层行客户经理需要掌握大量的农业产业链运营信息资料,进一步认清农业产业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确定农业产业链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同时,要运用风险分析和统计方法,提早发现农业风险,督促农业生产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增加抵押物、提高利率定价及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有效手段,减少风险损失。经营行在明确各个环节的风险效应后,通过对多种风险防范手段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确保使用最优的风险管理方法。

(二)建立健全涉农贷款风险防控体系

目前,中部地区大多的农业生产企业、农业养殖户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这些企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经营风险较高,这就要求银行在农业贷款资金支持上做好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首先,银行的贷前调查工作一定要客观全面,选择规模大、有优势的企业择优扶持,充分利用周边走访、企业征信等方式来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充分发展联保贷款业务,通过企业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等方式减少信用风险;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经营状况,查明贷款的实际用途,以防贷款用途不实,给银行信贷资金带来的风险;而对于贷款客户在经营上出现困难的,应积极采取措施,如加大清收力度、降低贷款额度、履行实际控制人担保等方式来降低风险;其次银行应带选择对发展前景好、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以点带面辐射全体,同时积极与政府相关农业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农业政策导向,对不符合地方农业政策导向的农业企业减少信贷支持力度;最后银行还应当加强贷后管理体系建设,经常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变化及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识别和防范化解企业风险。

猜你喜欢
中部地区信贷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动态综合评价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