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宁
尊重是人的最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这不仅是教师的心理需要,也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这一层心理需要。从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或者说学生会努力用完善的人格来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被人尊重的学生也会去尊重别人,如果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那么我们整个民族的自尊感就会提高。
在实际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关心学生与教学管理是和谐共存的。
1.关心、尊重每个学生
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既是教师树立威信的必要前提,更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课堂的主宰者。而现在教师面对的是自立意识渐强的学生,因此,教师不可再以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姿态来俯视学生。教师应善于以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虚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智力、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教师的这种人格力量折射到学生身上,会使学生充分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同时也能为班级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予以特殊的关爱
常言说,寸有所长,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教师必须承认并重视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与尊重,都获得应有的发展。在一位教师的眼中,班级是没有“差生”的,只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更需要特别的理解、关爱、帮助。著名教育学家、特级教师韩凤珍说:“难教的学生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学生;所有好教的学生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学生,教育者就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他还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附的露珠”。因此,教师切不可仅凭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教师的职责是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普遍规律的指导下,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使他们深切感到教师的尊重与期望。同时使他们恢复自尊心,增强自信心,有了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也许今后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了这样的信心与勇气,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挫折,最后成为一个成功者。
3.处理好关心、尊重学生与严格管理的关系
尊重、关心学生并不意味着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对违纪的学生一定要“严格有度,要求有法”。谈及从严治班,陈旧教育观往往认为一定是“严格的制度,严肃的批评、严厉的处罚”。诚然,严格的管理可能营造班级鸦雀无声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养成顺从、驯服的习惯,但这种氛围的营造与习惯的养成是以导致学生表里不一、师生之间容易关系到对立情绪为代价的。真正的、科学的、艺术的班级管理应是严格管理与民主管理的有机结合,注意把握好学生自主与教师严格管理的关系,使班级形成既生动活泼又纪律严明,既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又能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的局面。一旦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学生就会觉得在这个班级学习、生活是幸运的,从而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相信在这个集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取得长足的进步。
教师尊重学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自由、同情、关心、宽容、鼓励、帮助的关系,这样师生间的交流就促成一个完成的真实的人格整体性的生成与超越,实现了真正的教育。
作者单位:宁夏彭阳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