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渠首(外一章)

2015-01-12 14:10熊君祥
躬耕 2014年12期
关键词:垭口渠首南水北调

熊君祥

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在即,一渠清水将滔滔北上,润泽京津。作为此项国家壮举、国际瞩目的宏大工程一个重要节点方城垭口的一名文学爱好者,目睹这鸿篇巨制的宏图铺展成现实,心情的欣喜与激动是可想而知的。探访清清如许的渠水之源,便显得那么急切。走,到渠首去!便成为文友们的共同心声,也便促成了今日之行。

昨日秋风带来的寒潮,让人初尝冬天的滋味。走上渠首,心中却充满春的激动。渠首大坝高高矗立,苍白的混凝土浇筑的坝体与橙色的金属架构相映生辉。左右护坡上,有规则种植的草皮绿意蒙蒙,犹如地毯,护坡之上山花烂漫,灿人眼目。缓步登上坝顶,心情更为之振奋。放眼望去,一道碧流从远方涌来,至坝下注入大渠。那渠水啊,岂止用清清形容,而是墨绿墨绿的,像流动的碧玉,透亮而浑厚,润莹而大气;又像一池刚酿成的美酒,醇厚透彻,甘洌醉人!坝下一座拱桥,宛如长虹卧波,一下堤岸忽一转弯,束缚着这一道碧龙,蜿蜒向北方滚动而去,消失在云雾之中。啊,这就是开国决策,盛世建就北调的南水?不,它是功在千秋,泽被万里润泽北国的甘霖!

站在渠首,我的思绪随渠水翻卷。一千四百年前,隋朝鼎盛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因过度耗费了国力、民力,而将隋朝推向覆灭,隋炀帝也因龙船南下骄奢淫逸而沦为昏君,万劫不复。其千秋功罪,谁予评说?今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相继完工,如比翼齐飞的双凤,如并驾齐驱的双龙,双双造就了盛世的辉煌,乃国脉所系,民心所向。中线一期工程,以1277公里的长度,2013亿元的投资,百亿立方米的年调水量刷新着历史的记录。这样的工程只有在今天,才能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划上圆满的句号,成为万世奇功!

感谢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更要感谢为此付出巨大牺牲的渠首的人民。脚下的渠首大坝,是在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之初,将原坝从上游几十米处下移新建至此的,当然比过去提高了数十米。水位的提高,又使16.5万淅川人成为移民,其中的大多数要背井离乡,到他乡去谋生。来到移民遗址公园,鳞次栉比的仿古式新居已经落成,留在此地的民众正在准备搬迁入住,享受党的温暖。走在大理石铺就的新街上,我仿佛看见一幅幅移民的画面:数万名移民与留下的亲朋拥抱恸哭,告别故土;几多行将离去的移民长跪在祖宗的坟前涕泪长流,叩头有声;已经启动的长途汽车的车窗旁那擦不干的泪眼和颤抖挥动的手臂以及望尘莫及却撒腿直追的丧家小狗……为了这北调的水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为全局,淅川人民作出了多大的牺牲与奉献!

接待我们的淅川作协几位主席,同样让我们感受到渠首人民的好客与真诚。看罢渠首,他们不顾风大浪急,又带领我们登舟下水,说要让我们感受一下丹江的风采,获得创作的灵感。是啊,看渠首不可不看水源,这正中我们的下怀。机帆船在突突前行,寒风将清清的江水扑面撒来,凉爽沁怀。碧波涌动起堆堆浪尖,身躯随着颠簸的船身晃动,更加激动了心情。不长时间,船到了称小太平洋的江心,放眼望去,四围皆连天碧涛,不见岸汀。壮哉,这波飞浪涌的丹江!美哉,这一池不尽北去的丹水!我将一腔情怀,化为略改的朱熹的诗章:万亩丹江一鉴开,碧波琼浪多壮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感受渠首,我们感受的是渠首的精神;

感受渠首,我们感受的是时代的强音!

垭口怀古

渠水打我门前过,我居雄关垭口中。

出方城县城东南数里,那个叫八里沟的地方,人称“十万沟”,也叫“始皇沟”,便是古代襄汉漕渠,今日南水北调中线穿过的垭口所在。

我不止一次来寻访襄汉漕渠的遗踪,今日的寻访更别有意义。几十年前,公路两侧的襄汉漕渠遗址里,还是积水如潭,鸭鸣鹅戏,堤岸旧貌俨然,而现在的遗址里,或树木荒草丛生,或成为农户的田地,多处已经被破坏或被壅塞。细细察看,方能依稀辨出故渠的面貌。离此不远百米的东边,便是今日南水北调中线的大渠了。这项旷世工程与古代襄汉漕渠在垭口处几乎交融,我不能不佩服古人与今人的契合神会。

走上垭口大桥,隔着绿色的护网,我看到一渠碧水自南面缓缓涌来。整齐如裁的混凝土浇筑的平滑堤岸,到这里忽然低下了数十米,全不似其他地方堤岸基本与地面相平的面目。是的,这正是垭口的独特位置所决定的,这也正是古代襄汉漕渠在这里难以逾越,成为烂尾工程的原因。

望着脚下深深的绿幽幽的渠水,望着西边不远处的襄汉漕渠遗址,我的思绪飘忽,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千年前的北宋——

公元978年,也就是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的正月,注定要发生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京西南路转运使程能上奏朝廷,建议在南阳的下向口,也就是今天的南阳新店附近,引白河水入石塘、沙河汇入蔡河,通京师汴梁,以通湘潭之漕。登基不久的宋太宗赵光义,此时正值雄心勃勃,欲施展被兄长压抑很久的雄才伟略,大展身手的时候。他清楚,因漕运不畅,东南鱼米之乡的优厚给养难以满足京师之需,要长期对抗北方虎视眈眈的辽金的入侵,要强干弱枝,加强中央的权力,就要尽快解决运输的瓶颈制约。那么,修筑一道南北通漕,沟通京师与东南的联系,不失一项英明的决策。程能的上疏正搔到了太宗的痒处,便立即批准了这个建议。诏发唐、邓、汝、颍、许、蔡、陈、郑等地十余万军民开挖修筑这项工程。发起人程能也自然踌躇满志,亲临现场指挥,俨然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疆场厮杀的将军。

一时,镐舞锨飞,人来车往,挥汗如雨,热火朝天。修渠大军自渠首白河,历博望、罗渠、少枳山向方城垭口修来。数月夜以继日的奋战,已开挖了百余里。一日,白河合龙,石堤高耸,一道清流向北涌流。然而,雄关难越,渠水没有如程能和民众所愿流过垭口,而是在垭口附近停下脚步,难以北上。这下子,可把程能和大伙急得冒火,一时无措。谁知,船漏偏逢顶头风。时值盛夏,一场暴雨,河水暴涨,冲垮了新修的大坝,工程毁于一旦。加之参战民众,见通水失败,大堤又毁,急于回家收麦,便趁此一哄而散。程能见此,急火攻心,一口鲜血喷涌而出,昏倒于地……其后不久,程能因无法向朝廷交代,又受到旁人的讽刺责骂,郁郁而终,这项旷世工程由此搁浅。十年后,宋太宗又采纳大臣阎文逊、苗忠奏议,再修襄汉漕渠,然由于当时科技所限,白河终不可开。襄汉漕渠到底成了半拉子工程,在中华历史上留下遗憾的一笔……

每当我看到襄汉漕渠的遗址,读到这段历史记载,都会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对古人那种探索精神充满深深的敬意。方城自古称为“天下九塞”之一,雄关要隘曾阻挡了无数金戈铁马。这个垭口正是伏牛山与桐柏山的交界,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尽管看似平坦,但与两边有着高出几十米的落差。今日看古代襄汉漕渠,渠深不过数米,除去千年岁月的变迁因素,其距如今的深度尚有几十米的差距。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不要说几十米,就是一米,两米,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无怪当年引水失败,人们将一些难以企及的事称“逞能之举”!然而,程能们的探索精神即便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君不见昨日之举正开了今日南水北调的先河,程能等先驱的汗没有白流,血没有白洒,今天的人们正是传承着古人的优良传统,完成古人未竟的壮举!我们应为程能的精神大加称赞叫好!贤哉,程能!壮哉,程能!我们需要这样的“逞能之举”!

一声汽车的鸣笛将我从遐思中拉回了现实,脚下奔流着不尽南来的丹江水,渠岸风车旋舞着垭口的秋风。青山作证,垭口含情,一渠清水,永泽北国!身居垭口,目睹盛世壮举,何其幸也!

诚则是:襄汉漕渠开先河,风流人物今朝多。

悠悠碧水京华去,一路漾情一路歌!endprint

猜你喜欢
垭口渠首南水北调
亚丁大转山 对世外桃源的最好诠释
昆仑渠首改建水力模型试验方案研究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赞马关石垭口碉楼
南水北调
应用三维动力有限元法对新疆叶尔羌河中游渠首工程闸室抗震稳定性分析
黑龙江省灌区渠首现状及发展趋势
DRAINING THE SOUTH
青岛青山湾—垭口变沉积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