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传统民居院落空间文化

2015-01-12 09:01任登军徐良张慧
重庆建筑 2015年6期
关键词:正房蔚县院落

任登军,徐良,张慧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01)

0 引言

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市蔚县,古称蔚州。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与历史建筑。蔚县县域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暖泉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北方城村)[1]。遍布全县、数量众多的古堡、民居、戏楼等历史建筑共同构成了蔚县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其中的传统民居成为蔚县历史建筑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也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传统建筑类型,成为蔚县传统历史建筑空间格局的主要载体,而院落空间又是蔚县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承载着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精髓(图1)。

图1 蔚县西古堡

1 民居院落的基本类型

民居是相对于“皇居”而言的,又称民宅,是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之一。“民居”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中的记载:“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2]蔚县传统民居集民俗文化、建筑美学、雕塑艺术于一体,以院落为基本空间单元,有独院式、组合式、套院式等空间布局形式,在院落中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或开敞、或封闭的空间形态,在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成为人们与自然对话的重要场所空间。

1.1 独院式院落布局

独院式民居院落规模一般不大,以三合院和四合院为主。整个建筑空间布局围绕院落展开,由于受北京四合院和山西四合院院落空间组织模式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正房居中,坐北朝南,多为三间或五间,倒座与之相对,两侧东西厢房对称布局,形成对称、明确的南北向主轴线。大门一般布置在院落东南角,经垂花门到达院落中心,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方形,形成开阔之势,在保证正房能够接受充足阳光的同时,又给厢房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建筑向面向院落的一面开设门窗,侧面以及后面基本不设洞口,院落中除布置必要的交通、生产活动空间外,亦布置四季的花草树木等,以观四季之变化;在其中设置亭榭桌凳等,供在庭院中乘凉、用餐、嬉戏等。

1.2 组合式院落布局

组合式院落布局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为南北纵向组合,由于院落数量的不同形成 “二进院”、“三进院”、“四进院”等,但蔚县民居以二进院为主。二进院是将两个基本的四合院南北向布置,中间由“二门”作为连接和过渡,从而形成联通的两进院落,又称为内、外院。外院用于会客等活动的公共空间,内院则主要供家人居住、生活。

另一种形式是东西横向组合,通常以一个“标准”的四合院为主,其旁边附属次院,两座院落在纵向上等长,但次院宽度小很多,这种组合形式又称为“跨院”。

1.3 套院式院落布局

蔚县的传统民居中,规模宏大的住宅院落常常以横向并列、竖向串联依次增加院落,院落之间以院墙、连廊或建筑相隔,并以过厅或院门作为联通,在南北方向上由三到四个不等的基本院落纵向组合而成“三进院”或“四进院”,并且在东西方向平行布置形成规模庞大的连续跨院,在当地被称为“连环院”,又称“九连环”。

与北京四合院的严谨、对称不同,蔚县民居的院落在当地特有的气候及地形条件下,因地制宜,因利就势,根据用地布局形式也不拘一格(图2)。

图2 蔚县西合营镇东关大街四号院

2 院落的空间文化

在堪舆、建设和完善居住环境的过程中,人们要求居所不仅能够满足遮风挡雨、生产生活等物质需求,还要尽量满足人们居住伦理、居住心理等方面的精神追求。蔚县的传统民居院落通常由“间”组合而成,在“间”两侧形成“厢”空间,“间”与“厢”围合成院落。院落空间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其承载着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传统建筑哲学的物化体现,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融为一体,正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所在。院落的对称、虚实(阴阳)体现了“藏风聚气”、“通天接地”的风水观念;间与厢的尊卑、门与堂的主次体现了宗法伦理的位序观念。同时,间与厢、门与堂的位置区分和形制变化体现了尊卑、主次的空间等级。

2.1 “天人合一”的物化体现

基于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国传统的建筑哲学注重如何通过建筑反映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以及人对自然的崇尚,讲求“因地就势”、“顺其自然”,或是将自然纳入建筑之中,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或是将建筑融于自然之中,使建筑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高度统一[3]。

传统民居中的院落空间在整体布局中首先是一种“过渡”空间,是“亦是亦非”、“亦此亦彼”的“模糊空间”。建筑围绕院落展开,院落嵌在建筑当中,室内与室外、围合与开敞、建筑与天地都以院落为介质而达到和谐、统一。从室内迈向院落的咫尺之遥,亲切的尺度不仅仅是距离的远近,而是人与自然的近距离接触,传统民居建筑通过门窗将室内空间向院落延伸,借助院落向自然延伸而又与外界分隔,从而使室内与室外的界限似有似无。院落空间在建筑与自然间双向延伸,上见天、下落地,将大自然的每一点变化与生活在院落中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传统民居将院落作为人与天地和谐共生的最佳场所空间,通过这一空间将大自然的斗转星移、四季交叠以及风霜雨雪、阴晴冷暖等每一点变化传递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并且将人们对大自然的回应一一体现在院落空间中,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和原始的生态思想。

2.2 “阴阳相济”的辩证逻辑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生息相关的有机体,而阴和阳是宇宙万物生生相息、不断变化的两种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大自然的和谐就在于阴阳的相互调和[4]。《老子·第四十二章》中记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5]其中的“二”便是指阴阳二气,两者相互调和以达到自然界的和谐。《周易·系辞上传》中也有记载:“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6]传统民居院落的空间布局也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中阴阳共济、阴阳互补的辩证哲学思维。《黄帝宅经》中记载:“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7]在这种阴阳共生的思想观点影响下,蔚县传统民居逐渐形成了以院落为基本组织单元的平面格局。建筑为阳、院落为阴,外为阳、内为阴,院落当中北为阳、南为阴,日为阳、夜为阴,是阴中之阳,阳下之阴。这种阴阳相成、虚实相间的院落空间序列,将整个自然的阴阳互动微缩与院落当中,“冲气以为和”。

2.3 “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

由于长期受礼乐文化的影响,“礼制”作为一种重要因素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民居的院落布局与居住形制。院落空间构成体现传统的伦理家族制度,形成了家庭内部严格的尊卑、长幼、主从等关系,并将这些关系转译到院落空间布局中,则呈现出一定的主从关系与规律性。

图3 暖泉镇西古堡东楼房院纵剖面图

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记载到:“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高张右傍,其余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8]从中可以看出,封建礼教所尊崇的方位为坐北朝南的中轴线,左右次之。蔚县传统民居受这种封建礼教的影响,平面布局以矩形居多,表现出一种天然的方向性和秩序感。正房坐北朝南、中轴对称,一般为三间或五间,是整个院落中地位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由家中地位最高的长者居住;东西厢房分立院落的东西两侧,体量较正房小,体现出严格的内外层次、上下秩序,是社会秩序、等级观念在民居院落中的外在表现。

在多进院落中,一般最后一进院落的尺度、建筑体量都最大,正房的规格也是最高的,体现出“以北为尊”的建筑观念。另外,在多进院落中,长幼尊卑还体现在正房的屋顶形式上。蔚县暖泉镇西古堡的东楼房院为四进院落,由南至北院落的进深分别为10.5m、17.5m、19.5m和26.5m,总进深74m,面宽均为18.5m,第一进与第二进院落用“二门”连接,正房共有三处,最后一处院落的正房为两层,且屋顶形式为硬山顶,而其余两处正房均为卷棚顶(图3)。

3 结语

河北蔚县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布局体现了典型的北方民居的特点,其崇尚“天人合一”的建筑观、“阴阳相济”的辩证观、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岁月中逐渐发展成熟,至今仍然深深的影响着当地的民居建设,研究其院落布局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属性的意义在于提取其在现代建筑院落空间布局中的建筑设计语汇,用现代的手法营造传统的院落文化,这对当今的建筑设计,尤其是地域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杨佳音.河北省蔚县历史文化村镇建筑文化特色研究——以暖泉镇为例[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2:9.

[2]王锷.八行本《礼记正义》传本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6):57.

[3]傅璟.浅析传统民居生态观成因[J].美术教育研究,2012(18).

[4]张慧,赵晓峰.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生态文化内涵[J].河北学刊,2008(5).

[5]老子·大学·中庸[M].邓启铜,注释.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57.

[6]易经[M].杨权,邓启铜,注释.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263.

[7]冯静.《黄帝宅经》考[D].杭州:浙江大学,2004:13.

[8]司马迁.史记,乐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12.

猜你喜欢
正房蔚县院落
京西地区青砖类传统民居热工性能现状评价与外墙优化设计研究
八一作品
吉林省满汉融合区域乡村住宅院落空间布局探析
在蔚县过大年
蔚县脱贫攻坚进行时
蔚县青砂 匠心传承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王家烈故居
记 述
院落里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