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璞,刘天科,侯华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结构特征及调整成效分析
周 璞,刘天科,侯华丽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结构调整优化是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本文梳理了我国油气、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结构特征及时序变化,并聚焦12种重要非油气矿产,采用比值模型和弹性模型,分别测度了矿产开发结构和资源储量结构的协调状况以及结构调整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结果表明,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结构不尽理想,资源储量赋存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多数矿种开发结构与储量结构仍不协调,结构调整的经济社会集聚规模效益不够显著,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尤其是稀土、锑、铅、锌矿等矿种。最后提出了制定执行开采准入条件和最低开采规模、继续稳步推进矿山整合和关闭、合理规划扶持小矿等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的措施建议,以推动矿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储量结构;经济社会效益
矿产资源结构调整是指按照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对矿种类型、产品类型、生产规模、地区布局等方面进行调整,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符合当前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向,为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1]。矿产资源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优化和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长期较快平稳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在我国前两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调整结构布局、转变发展方式等均是规划的中心任务,是矿产开发宏观和微观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具体抓手[2-4]。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这也相应地对转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结构调整最直接有力的手段之一。从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2009年国土部、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2011年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促进整装勘查的通知》,到2015年取消“矿业权设置方案审批或备案核准”,将矿业权设置方案审批并入规划审批程序[5],国家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并着力完善整合长效机制。对于我国矿产资源结构特征、调整成效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指导下一阶段矿业权投放、整合等工作部署。
以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我国采选业、加工业等矿业结构分析和调整优化[6-7],或是对某个具体省、市等地区矿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和指导[8-9],如熊曼等采用区位商、偏离-份额分析法[10]剖析了黑龙江省矿业产业结构特征和优化调整的方向,王永生等人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矿业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策略[11-12]。另外傅鸣珂等人针对我国以小矿居多的实际情况,对小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现状问题和发展建议等进行了深入研究[13-14]。这些文献的研究结论对矿业发展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但目前专门针对我国各类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结构调整及其经济社会效益发展变化的定量研究几近空白。本文聚焦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结构,在总结矿山开发规模结构的变化趋势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矿山开发规模结构和矿区资源规模结构的协调状况,从资源赋存入手揭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结构的合理程度及其主要缘由,并对以往矿山整合、结构优化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客观评价,以期为矿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效升级提供基础依据,对目前正在编制的全国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 研究方法
从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角度,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结构应与矿产资源的赋存结构相协调,严格落实“大矿大开、小矿小开”的开发要求。从经济社会产出效益的角度,矿山规模结构调整应带来相应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体现矿山开发的规模集聚效应。借鉴协调度原理,测度矿产资源结构与开发结构之间的协调性,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矿山开发规模结构的集中度和合理性。采用增长弹性系数,用以衡量矿山经济社会效益对矿山结构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或是矿山结构调整优化对经济社会效益提升的贡献度。以储量结构和经济社会效益产出结构为衡量标准,解决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评价标准缺失的问题。
1.1.1 开发结构与储量结构的协调性指数设定
协调度评价模型主要有比值模型、弹性模型、离差模型、贴近度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等类型[15]。比值模型源于经济学,根据经济学中的比值涵义,假定经济系统的各变量符合一定的比例才称为协调,该模型常用于衡量不同资源要素之间的协调匹配程度,如水土协调度模型等。本文采用比值模型来衡量矿产资源开发结构与储量结构的协调性,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1)
式中:CEA表示开发结构与储量结构的协调度;NLE、NME分别表示大型、中型矿山数量;NTE表示型矿山总数;NLA、NMA分别表示大型、中型矿区数量;NTA表示矿区总数。协调度指数CEA越大,表明矿产开发集中度越高,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集约、合理。
1.1.2 结构调整成效指数设定
协调度模型中的弹性模型是利用经济学中的弹性分析方法,即采用变化速率的比值来测度两个系统的相对变化情况。弹性系数可以动态地衡量某一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另一相关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指标。采用增长弹性系数,测度矿山经济社会效益对矿山结构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用以表示矿山结构调整优化对经济社会效益提升的贡献、成效。弹性系数模型见式(2)。
(2)
式中:Ti表示增长弹性系数;△Bi表示大中型矿山经济社会效益比重增长率;△Si表示大中型矿山比重增长率;i表示矿山经济社会效益类型,包括产量、产值、就业、综合利用产值等。若Ti≥1,表明矿山规模结构优化对提升矿业经济社会的规模集聚效益作用明显;若0≤Ti<1,表明矿山规模结构优化提升了矿业经济社会的规模集聚效益,但作用不明显;若Ti<0,矿山规模结构与经济社会效益呈负向变化。
1.2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煤炭、铁矿、锰矿、铜矿、铅矿、锌矿、钨矿、锡矿、锑矿、钼矿、稀土矿、钾盐等12个重点矿种,由于矿山整合主要对象为非油气矿山,且油气矿山的矿区规模结构和经济社会效益产出结构数据难以获取,因此主要对非油气矿山开发规模结构与调整成效进行评价。矿山规模结构、经济社会产出效益等数据来自《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6~2013年),《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2008~2012年)。矿区储量数据来源于国土资源部矿区储量数据库(2013年),按照《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进行矿区储量规模结构估算。
2.1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结构特征
2.1.1 油气资源开发结构整体优于非油气资源,非油气资源开发结构合理化趋势明显
2012年,我国油气矿山数量为920个,大中型矿山比重达35.65%,非油气矿山数量为103795个,大中型矿山比重为9.13%,油气资源矿山规模结构远优于非油气资源,非油气资源矿山规模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从矿山规模结构调整的发展进程来看,2006~2012年油气资源矿山总数增长了14.43%,矿山规模结构变化不大,大中型矿山比重增加了1.32%(见图1),从业人员、油气产量及产值大幅增长,整体向合理化方向发展;2002~2012年,非油气资源矿山总数减少了30.57%,大中型矿山比重增长了8.04%,小型矿点比重大幅下降(见图2),从业人员大幅减少,矿石产量及产值大幅增加,矿山规模结构日趋合理,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
图1 2006~2012年我国油气
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结构变化
图2 2002~2012年我国非油气矿产
资源开发规模结构变化
2.1.2 钾盐资源开发高度集中,多数矿种开发规模结构趋于合理
从我国的优势矿种、重点矿种来看,钾盐矿山规模结构最优,大中型矿山比重高达70.59%,矿山开发经营规模化水平高;钼、钨、煤炭、锡、铜、铁、锰矿山规模结构相对较好,大中型矿山比重高于全国非油气矿种大中型矿山的平均水平9.13%;稀土、锌、锑矿山规模结构相对较差,大中型矿山比重低于全国非油气矿种大中型矿山的平均比重,但均在6%以上;铅矿矿山规模结构最差,大中型矿山比重不到3.6%(图3)。
由于矿种资源特征、投资开发和政府管控力度等因素影响,各矿种的矿山规模结构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2005~2012年,煤炭、锡、锌、锰、稀土矿业权整合成效显著,矿山数量较大幅度下降;煤炭、钼、钨、锡开发结构优化趋势明显,锰、钾盐开发结构合理性水平下降。总体上,大部分矿种大中型矿山比重增幅明显,小型矿山比重大幅增长,小矿比重大幅降低,矿山规模结构朝合理化方向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化经营水平逐步增强。但是,多数矿种矿山规模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力度仍需加强。
图3 2012年我国重要非油气矿种开发规模结构
及大中型矿山比重变化情况
2.2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结构与资源储量结构协调度分析
由于油气矿区储量数据难以获取,因此主要针对非油气矿产资源中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12种重点矿种、优势矿种进行评价。从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禀赋条件来看,除稀土、钾盐大中型矿区占40%以上之外,多数矿种以小型矿区为主,除锡、钼以外大中型矿区比重不到20%,尤其是铅、铜、锌小型矿区占90%以上,因此,资源赋存条件是决定我国非油气矿产大中型矿山比重偏低的重要原因。以矿山开发规模结构和矿区储量规模结构相匹配为“结构合理”的评判依据,则煤炭、铜、钨、钾盐矿开发规模结构相对合理,大中型矿山比重高于大中型矿区比重;其余矿种矿山开发结构均与矿区资源禀赋不相协调,其中稀土矿最不合理,大中型矿山比重远不及大中型矿区比重,“大矿小开”现象最为严重(见表1)。
表1 2012年我国重要非油气矿种开发结构与储量结构协调度指数
我国以小型矿山为主,这是由我国资源赋存条件和经济社会特点所决定的。我国矿产资源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大、中型矿床少,小型、零星、分散的矿床多。小矿从自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在我国矿业经济发展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非油气矿产资源中小型矿山占90.13%,集聚了约51%的从业人员和37%的矿石产出量,在充分利用零星资源、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等方面贡献巨大。这就决定了我国矿业必须走大、中、小矿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2.3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结构调整成效评价
2.3.1 我国非油气矿山规模结构调整优化对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作用不够显著,产量、就业的带动效应相对明显
从2008年至2012年,我国非油气资源大中型矿山比重由6.98%增至9.13%,年均增长率为6.94%。比较非油气资源大中型矿山比重与其相应的大中型矿山经济社会效益比重的变化情况,产量、就业人员、工业总产值、综合利用产值的增长弹性系数分别为0.76、0.89、0.61和0.31,矿山规模结构调整优化总体上表现出了正向的提升经济社会效益的作用。由于各项弹性系数均小于1,说明我国非油气矿山规模结构调整的成效总体上还不太显著,其中对产量、就业的提升效应相对明显。
2.3.2 多数矿种经济社会效益集中度随着矿山规模结构不断优化同步提升,但总体调整成效整体不够明显
2008~2012年,多数重要矿种呈现随着大中型矿山比重增加,经济社会效益集中度同步提升的发展趋势,表明了从提升规模生产的经济社会效益出发,提高大中型矿山数量比重应始终是优化矿产资源结构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增长弹性系数来看,由大中型矿山比重增加而产生的对经济社会效益集中度的提升效应总体缓慢。其中,铅矿矿山结构调整显著促进了矿石产量规模效应的提升,轻稀土矿矿山结构调整显著促进了就业和工业产值规模效应的提升,钨、钼、锑等矿种综合利用产值表现出较好的调整效应;锰矿尽管大中型矿山比重有所下降,但由于投资、需求拉动等原因,大中型矿山的经济社会效益比重仍在上升;钾盐大中型矿山的产值份额随矿山数量比重下降而降低(表2)。
3.1 结论
矿产资源开发结构优化不仅是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重要方面,更是新常态下引导矿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因受到资源数据限制,本文主要针对12种重要固体矿产进行研讨,对油气资源缺乏相应分析。通过对我国重要矿种开发规模结构变化、与储量结构的协调性分析以及经济社会效益增长的弹性分析,形成以下认识:矿产资源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进了资源开发的规模化、集中化程度,除锰、钾盐以外,多数矿种矿山规模结构变化趋于合理;矿区储量规模结构是影响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结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结构仍然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尤其是稀土、锑、铅、锌矿等矿种;多数矿种经济社会效益集中度随着矿山结构不断优化同步提升,但结构调整的成效有待进一步加强。结构调整是手段,经济社会效益提升是最终目标,因此,矿产资源整合应更加注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引导作用。
3.2 讨论与建议
围绕矿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大中型矿山数量比重应始终是优化矿产资源结构的重要方向,但同时也要注重对小矿的有序开发。以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矿山开发规模与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矿山经济社会效益与开发规模相适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严格设置和落实勘查开采准入条件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努力推进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实现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一方面,严格执行《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制定的各类重点矿种的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另外可根据《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建设规模标准》(国土资发〔2004〕208号)及大中小型矿山的最低服务年限要求,针对主要矿种、矿山提出差异化的最低开采规模及服务年限。另一方面,国土部目前正在开展煤炭、铁、铜、铝、金、铅锌、钼、锑、钨、磷、石膏、高岭土、萤石、石墨、建筑用砂石土等16种主要矿种的开采准入门槛的制定工作。开采准入条件出台后,必须按要求严格矿业权设置和审批,规范矿产开采秩序。
表2 我国重要非油气矿种大中型矿山比重与经济社会效益比重增长弹性系数
注:“-”表示从数学角度无法计算结果,这是由增长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决定的。
其次,依照市场规则,通过矿业权设置引导中小型矿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促进矿业集中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继续稳步推进矿山整合和关闭工作。坚持源头治理、过程监管、突出重点、分类管控,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以大并小、以优并劣、择优扶强。将不符合最低开采规模标准和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生产矿山,进行限期整改或联合。以2015年3月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为指导,逐步关闭位于禁止开采区所有矿山和部分位于限制开采区、生态景观影响严重的矿山,以及矿界内资源已枯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以及非法采矿点等,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管理行为。
此外,尽管小矿发展存在技术落后、产品低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无序竞争、安全隐患高等诸多问题,但新世纪新时期,在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大潮中,通过合理规划、有序发展、政策扶持、加强监管,增强小型矿山的自我发展能力,与大中型矿山优势互补,对缓解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短缺、安置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1]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委员会.矿产资源规划重大专题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2007.
[2] 吴尚昆,孟旭光,那春光等.推进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1,21(6):14-17.
[3] 孟旭光,等.国土资源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4] 鞠建华,等.矿产资源规划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
[5] 李平.国土资源部取消矿业权设置方案审批[N].中国矿业报,2015-04-02(A01).
[6] 吴文盛,陈静.中国矿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方向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34(1):43-47.
[7] 傅鸣珂.矿业经济结构调整不仅仅是资源整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02-05(008).
[8] 殷俐娟,王海军.西部矿业结构调整与优化[J].西部资源,2007(6):6-8.
[9] 熊曼,等.黑龙江省矿业产业结构评价和调整[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69-73.
[10] DANIEL C K.Shift-share Analysis Further Examination of Model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Economic Change[J].Socio -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2000(34):177 -198.
[11] 王永生,蔡永青.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矿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J].现代矿业,2009(5):14-19.
[12] 曹海连.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的锲入点[J].现代城市研究,1997(5):14-17.
[13] 傅鸣珂.小型矿山开发管理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286-287.
[14] 王静纯.国内外小矿山发展现状及有关政策[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2000,9(1):82-84.
[15] 蔺雪芹,方创琳.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110-118.
Study on mining structure and adjustment effect in China
ZHOU Pu,LIU Tian-ke,HOU hua-li
(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s Economics,Beijing 101149,China)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one of the core tasks of mineral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China's mining structure were summarized.Concerning on 12 important mine types,it took ratio model and elastic model to measure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exploitation-reserve structure and valu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 of mining structure adjustment.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loitation structure of solid minerals was unreasonable,the crucial reason of which is resource reserve.For most mine types,the exploitation structure was uncoordinated with reserve structure,whil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min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were still not satisfying.Therefore,it’s necessary to continue optimizing mining structure,especially to rare earths,antimony,lead and zinc resources.Finally,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min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including setting and implementing admittance qualification and minimum scale of exploitation,promoting mine integration further and planning small mines to develop orderly.
mineral resource;exploitation structure;reserves structure;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2015-06-15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全国矿产资源综合评价与区划”资助(编号:12120113092200)
周璞(1987-),女,汉族,湖南衡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矿产资源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研究。E-mail:zhoupu1102@163.com。
F407.1
A
1004-4051(2015)11-00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