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青 顾安康 孔祥君 肖尹 纪华安
患儿男,8岁。因背部巨大褐色斑片伴多发皮下结节于2015年1月30日来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患儿于出生后即发现背部巨大淡褐色斑片。近3年在淡褐色斑片的基础上出现小的深褐色斑片,逐渐增多。并且,脊柱两侧出现多发皮下结节,无自觉症状。患儿系足月顺产。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可,二便正常。无癫痫发作史。患儿一级亲属中无类似病例,父母非近亲结婚。
体检:智力及发育正常,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背部弥漫性巨大淡褐色斑片,上至颈部发际,下至腰部,左至锁骨及乳头外侧,右至肩峰及腋后线,边界清楚,颜色均匀一致。在淡褐色斑片的基础上散在六七个绿豆至蚕豆大小深褐色斑片,表面无隆起,毳毛无增粗。在脊柱两侧,可触及十余个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皮下结节,质韧,无压痛。背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深部可见一界限清楚但无包膜肿瘤结节,内含大量纤细的梭形细胞,核呈S形或波纹状,胞质着色浅。细胞杂乱排列,无明显异形。周围可见大量黏液样基质、少数肥大细胞(图1)。肿瘤组织免疫组化:S100阳性,波形蛋白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未见异常,X线胸片及脊柱片未见异常。头颅CT未见异常。眼科检查:未见Lisch结节(虹膜错构瘤)。
诊断:双侧节段型神经纤维瘤病。
讨论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皮肤和神经等多器官系统的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其分为 2 型[1]:Ⅰ型(NF1)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Ⅱ型为具有双侧听神经瘤和(或)其他神经系肿瘤的神经纤维瘤病。节段型神经纤维瘤病是NF1的一种特殊类型,被认为是NF1的体细胞突变造成的[2],其特点是:咖啡斑或者神经纤维瘤局限在身体的某一固定的部位,单侧分布,无深部损害,无家族史。Roth等[3]将节段型神经纤维瘤病分为4个亚型:①真正的节段型(完全符合上述标准);②局限的皮损伴有深部损害(无家族史);③遗传性节段型(不伴深部损害,有家族史);④双侧节段型(不伴深部损害,无家族史)。其中双侧节段型极为罕见,只占节段型神经纤维瘤病的6%[4]。
图1 背部皮损组织病理 表皮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深层见一界限清楚但无包膜的肿瘤结节,周围可见大量黏液样基质、少数肥大细胞(HE×20);结节内含大量纤细的梭形细胞,核呈S形或波纹状,胞质着色浅。细胞杂乱排列,无明显异形
本例患儿皮损特点为背部巨大的浅色咖啡斑,在此基础上多发小的深色咖啡斑及皮下结节,双侧分布,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神经纤维瘤,无其他系统损害,无家族史,符合上述双侧节段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标准,迄今为止,国外文献报道不足20例[4],国内未见类似报道。
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鉴于节段型神经纤维瘤病恶变概率非常小[5],患儿确诊后未予特殊处理,仍在随访中。
[1]Neurofibromatosis.Conference statement.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J].Arch Neurol,1988,45(5):575-578.
[2]Tinschert S,Naumann I,Stegmann E,et.al.Segmental neurofibromatosis is caused by somatic mutation of the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gene[J].Eur J Hum Genet,2000,8(6):455-459.
[3]Roth RR,Martines R,James WD.Segmental neurofibromatosis[J].Arch Dermatol,1987,123(7):917-920.
[4]Niiyama S,Satoh K,Kaneko S,et al.Segmental neurofibromatosis[J].Acta Derm Venereol,2005,85(5):448-449.
[5]Gonzalez G,Russi ME,Lodeiros A.Bilateral segmental neurofibromatosi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J].Pediatr Neurol,2007,36(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