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女孩在上海2
——项链密码》暖心故事展现跨国大爱

2015-01-12 01:57
东方电影 2015年8期

《犹太女孩在上海2
——项链密码》暖心故事展现跨国大爱

《犹太女孩在上海2——项链密码》

导演:姚光华

类型:剧情/动画

上映日期:2015年8月26日(中国)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码头,犹太女孩瑞娜和弟弟米沙利跟随着父母准备逃离欧洲,前往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接纳他们的地方上海。不料,德国纳粹正在策划一场夺取犹太人民财产的阴谋“黑鹰计划”。为了避免更多人惨遭纳粹的毒害,瑞娜在上海男孩周阿根一家的帮助下,与纳粹斗智斗勇,最终保全珍贵的财产,实现了民族大爱。

情感之旅

“这是一次情感之旅。当我和那些中国居民道别时,我们都含着泪水。我们曾经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共同相处,这段经历使得我们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就好像彼此是亲人一样。”这是一段刻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纪念墙上,一位犹太人留下的话语。“情感之旅”就是《犹太女孩在上海2——项链密码》这部以国际视野打造的、有着二战大背景和上海特定环境的、史实剧情动画影院片的关键词和艺术追求。这一闪耀着人性光辉、跨国大爱的“情感之旅”将始终贯穿在影片当中。

在战争残酷环境中,无论是犹太人还是中国人,都以其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与反人类的罪恶抗争:

是“爱”,才使本身温饱不保的上海市民畅开胸怀,去接纳、去关怀、去帮助犹太人;

是“爱”,使流落他乡的犹太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把上海当作第二故乡;

是“爱”,使本身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的不同民族能和谐相处,相互守望,共度难关。

唯美意境

以二战内容作为影视作品拍摄题材的比比皆是,以二战中涉及犹太民族的题材也举不胜举,而用动画的手法表现此题材的作品尚为鲜见。《犹太女孩在上海2——项链密码》就是这样一部史实性剧情动画片,不同于以往的童话、神话、魔幻片。“史实性”是这部影片的特点,画面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的真实性以及年代的苍桑感。大到街道、小巷,小到服饰、道具,不仅要作细致的考证,而且还不只是简单地“复制”,而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再创作。要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有道是:没有“可信”何来“感人”?

区别于目前市场上各种五颜六色的动画场景,这部影片的画面风格是一种手绘的淡彩的带有历史感的色调。人物造型力求表现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历史的原形上加以概括、提炼,使之与人物设定统一并与场景统一,是一种新的审美意识下的有历史感的造型方式。人物造型的颜色指定也不是突现在场景中,而是与场景中既有的色调统一,或是形成互补的关系,从画面的整体效果出发,避免片面地以单方面突现人物而与环境气氛脱节的老审美观念。事实上,人物在画面中运动,想不吸引眼球也难。

在景别的运用上,影片多以全景式构图为主,给观众以充足的信息量,慎用特写、近景等景别的镜头,这样做也是与影片的历史感有关。不强调镜头运动感——即所谓冲击力,把力气花在人物表演、画面影调气氛处理和戏的节奏控制之上。影片的创作理念是打情感牌,而不是打炫技牌,相信一定会给观众们带来全新的历史回味和精致的动画感受。

大爱人生

作为矛盾焦点的道具——项链,是引领故事主线的。由于它承载着银行密码的信息,因此也成了巨额财产的符号,而这个“主角般”的、隐含着的、承载着银行密码的项链及其所连带的巨额财产,原本是渥伦斯基家族发起的用于敌后营救抵抗组织成员的基金来源。虽然它并不时时出现,但在围绕着对它的送离、保护、争夺等,却明里暗里在不同时空相继进行。

剧中主角瑞娜、阿根、米沙利所表现出的童真和友谊,如阳光般灿烂。战争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却改变不了儿童的天性,尽管失去或远离亲人,尽管饥寒交迫,但他们苦中作乐,有时候还要偷着乐,打破了战争阴影笼罩下的沉闷。

主角瑞娜出生富裕的犹太家族,良好的家教使她品行端正、有贵族气、有同情感、意志坚强又睿智懂事,但她毕竟是9岁的女孩,面对突发的一幕幕人生考验,也不免表现出些许柔弱,但这是成长过程不可逾越的坎。

阿根一家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在人生地不熟的他乡,靠母亲帮佣,阿根打零工,维持家计。即便是这种境遇,还是尽其所能地去关心和帮助同样落难的外国人,表现出了质朴、善良的人性光辉和跨国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