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谈谈政治高考复习的宏观策略

2015-01-11 05:27周友金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宏观调动考点

周友金

(安徽省宁国中学,宁国 242300)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在政治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从“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四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其中,“调动和运用知识”是考生最为基础、也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目标.因此,有必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高考总复习阶段,从宏观层面高屋建瓴地把握全书知识,从而做到居高临下地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里介绍几种政治学科宏观复习的方法,供正在为2016 年备考的广大高三师生参考.

一、政治高考复习的宏观策略

(一)体系构建法

知识体系构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按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合成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加深对已学过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既要从知识深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更要从知识广度上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把握联系,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可以按照知识结构图,对教材知识进行回忆、联想和调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共分四个模块,逻辑性很强,在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总结时,要求“纵抓主线,横抓要点”.《经济生活》模块的主线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在什么舞台上生产”,分别从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换四个核心要点来构建知识体系;《政治生活》模块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从“参与主体、管理主体、领导力量、制度建设和政策保证、外部环境”等方面构建知识体系;《文化生活》模块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主线,按照“文化一般”(是什么和为什么)—“中华文化”(怎么看和怎么办)的思路构建知识体系.《生活与哲学》模块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线,按照“基本范畴(概念)、基本原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基本应用(方法论意义)”为要点构建知识体系.我们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为例,通过下图来看看这部分的知识体系是如何构建的:

上图的知识关系网络,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其中,矛盾的含义、特点,以及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体现了知识的纵向串联;矛盾的特点之间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体现了知识的横向并联.一张好的知识结构图,呈现给学生的不是知识简单地堆砌和罗列,而是符合逻辑的知识网络,这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驾驭全课,在知识迷宫里迅速准确地找到知识方位.

(二)考点扩散法

高中政治学科的每一模块,都包含着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和具体知识,犹如树干、树枝和树叶,形成一棵知识之树.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全书知识,可以先确立核心知识,再由核心知识向主干知识、具体知识分级扩散,形成知识系统.例如,“消费”作为模块一的核心知识,我们可以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扩散(见下图):

图中的“消费”,是经济生活模块四个核心知识之一(此外还包括生产、分配和交换),以“消费”为核心向外扩散,第一级是主干知识,即高考考点,第二级是具体知识,是对考点的引申.有些考点还可以进行第三级引申,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散为“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生产力”,等等.

无论是考点扩散法还是体系构建法,都是以知识为导向来完成知识整合的,这两种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宏观上调动知识的能力.体系构建法侧重于某一单元、某一课或某一专题内部的知识体系构建;而考点扩散法则环绕某一知识点,打破教材原来的编写顺序进行知识构建,能从更高层次将知识系统化.掌握考点扩散法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学生对《考试大纲》中的每一个考点进行迁移,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使学生在对教材知识点的把握上达到“一叶知秋”的境界.

(三)问题还原法

高中政治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高中政治学科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考总复习的后期,不少教师将社会热点制作成专题进行复习课教学,以希望提高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问题在于,每年的时政热点很多,究竟怎样选择?哪些热点能入命题者的法眼?搞热点专题复习难免有猜题押宝之嫌,不利于全面掌握教材知识.因此通过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的方式,效果并不明显.但每年高考政治学科的试题设计,总是以当年时政问题为背景或切入点的,我们如何直面这一问题呢?如果把时政热点问题或重大社会问题还原成教材知识点,可以很好地以问题为核心,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

促进就业创业、实施脱贫攻坚、注重机会公平、坚持共享发展等,是2016年的社会热点,这些热点问题实际上是民生问题.如果将民生问题折射到教材中,会还原成哪些知识点呢?我们可以通过下表,从四个必修模块对民生问题进行系统的整合:

用问题还原的方法进行复习,其目的是将社会问题与教材理论知识建立链接,在审准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和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将“必要的知识”与材料信息一一对应,选取“有用的知识”解决试题中的问题.如果说前面两种方法以知识为导向,强调了从宏观上培养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问题还原法则是以问题为导向,强调了从宏观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意义

(一)可以居高临下地审视教材知识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惟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通过体系构建法、考点扩散法、问题还原法等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知识,可以有效地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的困惑.

(二)体现了高考复习中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创新

立足于教材已知理论和学生实际,遵循一定的方法,对教材知识结构进行重新组合与优化,使知识系统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是一种体系的创新,也是方法创新,能够激发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创造活力,启示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图,生成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为学生创造了最近发展区

按部就班地解读考点,实际上就是在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通过体系构建法、考点扩散法、问题还原法的运用,可以引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扩散知识、迁移知识,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在“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的能力状态,有利于学生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猜你喜欢
宏观调动考点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宏观与政策
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