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雪,石玉芝,张宁
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指医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医学实践活动时在人文方面所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的、稳定的素质,它体现在对患者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切,对传统医学优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作为一个高素质的医务人员所必不可少的素质[1]。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医务人员的基本素养已被列为医学生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内容。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卒中后1个月内PSD发病率为28%[2]。合并PSD的卒中患者参与各项活动主动性减低,对治疗尤其是康复训练积极性不高,治疗依从性差,严重影响功能康复,是卒中功能预后不良和生活质量低下的重要危险因素[3]。目前脑血管病学专业研究生对PSD的认识相对不足。我们通过PSD的教学和实践,提高研究生对患者精神、心理的关注,提升研究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和素养。
1.1 研究对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4年在读的血管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47人。
1.2 研究方法 由负责临床教学的二线主治医师进行研究生人文素养的个人评价,包括职业道德、沟通能力、临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并分别记录等级(差、一般、良好、优)。之后随机选取20名研究生统一安排PSD筛查、诊断、严重程度评估和治疗的教学,并指导在卒中患者中实践。针对上述内容对在读研究生采用8学时的教学和培训,并进行考核。未通过考核的研究生进行第二轮培训。20名研究生均在第一轮培训后通过考核。此培训课程及内容对血管神经病学二线主治医师采取盲法。3周后,二线主治医师再次对47名研究生进行人文素养评价并记录等级。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
随机入选参加培训20名研究生和未入选参加培训的27名研究生,基线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和临床人际关系评定优良率无显著差异(表1)。随机入选参加培训的20名研究生,培训后人文素养评价优良率显著高于培训前,且显著高于未参加培训27名的研究生;沟通能力和临床人际关系两方面改善尤为显著(图1)。
表1 两组研究生基线人文素养评价等级优良比较[n(%)]
图1 培训组培训前后及未培训组研究生第二次人文素养评定优良率
医学并非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临床中的直接服务对象是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群体和个人,因此医学不仅有科学价值,还具有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等人文价值。医学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医学是手段,作为社会人的价值才是目的[4]。
研究生专业化教育,日益增快的医疗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日常繁重的临床工作和毕业就业压力,易使医学生关注疾病多于患者,忽视除生物因素以外其他致病因素和疾病相关心理、情感方面的变化。医患沟通能力被认为是医生必备的核心人文素养技能。在教学医院中,研究生经常担任临床一线工作,是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医学生人文素养不足可能为医患矛盾埋下隐患。
目前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模式较为单一,多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方法,学生缺少主动思考和实践训练。教学医院优势在于可以使教学和实践实现很好的衔接,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本研究中,以PSD患者评估、诊治为切入点,由此以点及面,提高了医学生对患者作为“整体的人”的关注,研究结果证实这一教学方法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成效显著。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摒弃了框架式的理念式教学,以研究生习惯和擅长的临床诊治思维方式和方法引导研究生对PSD患者情感的关注。研究生以关注卒中患者情感为目的,以医患沟通为手段,增加了对患者情况的了解,由此加深患者作为“整体的人”而非疾病的理解,继而衍生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怀。
从关注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入手,对提升血管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文素养有显著成效。人文素养作为一种发展的、稳定的素质,将延续、渗透在医学生的临床实践中,成为医学生的内在素养。
1 符丽芳.试论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92-393.
2 Ayerbe L,Ayis S,Wolfe CD,et al.Natural history,predictors and outcomes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3,202:14-21.
3 张志珺.卒中后抑郁[J].中国卒中杂志,2014,9:537-538.
4 刘艳芳,周衡.将人文医学理念融入脑血管病临床见习课的事件与探索[J].中国卒中杂志,2014,9:6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