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勇
努力提升铁路军事运输保障能力
程俊勇
文章从保障机制、保障力量、保障设施、保障信息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提高铁路军事运输能力的具体措施,对于从制度保证、力量支撑、物质依托和信息支持等方面提升铁路军事运输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军民融合 铁路军事运输 保障能力
作者:程俊勇,驻武汉铁路局军事代表办事处主任,大校
铁路军事运输作为部队重要的运输方式和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军地资源,贯彻军民融合要求,提升铁路军事运输保障能力。
强化铁路军事运输领域制度保证,就是要着眼常态化运行,加强军地双方沟通协调,建立健全领导有力、决策科学、运行顺畅、职责明确的体制机制。
建立统一领导体制,加强统筹规划。在国家层面,建立由国家有关部门和军队总部机关组成的军民融合发展决策机构,负责铁路军事运输军民融合的统筹决策、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在战区层面,由各军区军交运输部门协调辖区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建立区域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区域内铁路军事运输军民融合发展项目和军地铁路资源配置;在省以下层面,借助国防动员系统现有机制,由驻交通沿线铁路军事代表机构牵头,成立集地方政府和铁路运输企业为一体的军民融合发展协调机构,共同协商本地区铁路军事运输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事项。
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强化沟通协调。一要转变管理工作机制。针对铁路系统改革后铁路运输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方式多样化、运力调配市场化的趋势,铁路军事运输管理工作应由以指令性为主,向指令性和经济利益驱动相结合转变,调动和维护铁路运输企业的积极性。二要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军路部门联席会议,通报重大情况、交流总结经验、会商矛盾问题,协调各方行动。三要建立军路需求对接机制。按照研究提出、归口上报、分析论证、审核确定、落实反馈的程序,在规划建设阶段实现军地双向对接,切实搞好需求衔接和落实。
建立监督奖惩机制,促进末端落实。一是健全军路一体化监督体系。健全由总后军交运输部和国家交通运输部共同领导、各驻局军代处和所驻铁路局共同负责的军路一体化监督体系,对铁路运输企业履行军事运输需求进行全程动态跟踪监督。二是
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补偿奖励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及军事运输特殊要求,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在国家运输政策法规框架内,对投入多、要求高、风险大的铁路军事运输,通过减免税收、调高运价等方式对铁路运输企业进行补偿。三是纳入军路领导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对于工作出色、成绩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随着新形势下铁路军事运输任务不断增多,“保障、训练、评估”一体化组织要求越来越高,驻铁路军代处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须建强与现代战争军交运输保障需求相适应的军交运输保障力量,加强铁路军事运输三支保障队伍建设。
建强军交干部保障队伍。一是加强驻铁路军交干部学习培训。依托军路相关院校教育资源,多渠道优选军交运输教材,聘请教师,制订方案,采取书本自学、定期辅导、实地见学、择优送学、阶段性测试等方法,加强铁路军代表陆、水、空等综合运输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军交运输保障综合素质。二是加强驻铁路军交干部换岗轮训。打破处室界限,采取岗位轮训方式,实现“一专又多能、一人能多岗”的目标。三是做好各类保障方案的编制修订和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军交干部参与铁路输送方案编制修订和培训,使大家熟练掌握铁路输送方案和各类保障方案编制,为做好铁路军事运输工作打好基础。
建强铁路专业保障队伍。一是加强铁路专业保障队伍的业务管理。形成由铁路运输企业主管、驻局军代处协管的管理机制,将专业装(卸)载机具、野战台车、调度指挥车、组合站台、战备器材及今后配属的各种铁路运输装备一并纳入管理,定人定编。二是加强铁路专业保障队伍的专题训练。结合可能担负的军事运输任务,按照铁路军事运输装卸、快速抢修标准和要求,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应用训练、演习演练等形式,提高战时和应急条件下的铁路运输装卸和设施设备抢修抢建效率。三是加强铁路专业保障队伍的经费保障。在军事交通费中设立铁路专业保障经费,用于铁路专业保障队伍建设、训练和考核等工作的经费保障。
建强地方政府支前保障队伍。一个铁路师级军代处编制仅有几十个人,却要管辖五六千公里的线路以及数十个常用军运装(卸)载站,大多车站没有编制军代处,也没有人员入驻。因此,要加强集军供、交保、支前等力量于一体的地方政府支前保障队伍建设。通过协调地方民政和交通战备部门,为部队大规模铁路军事运输提供军供饮食、物资补充、临时休整、交通警戒、快速通过、隐蔽输送等全方位支前保障。要按打胜仗的要求提出建设标准,落实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解决训练少、素质低、能力弱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在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时期,涉及重大项目多、范围广,要从顶层的规划设计入手,在铁路运输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的设计建设中及时提出军事运输需求,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的统一。
强化铁路运输网络国防功能。铁路系统改革后,国家铁路运输建设呈现大发展趋势,高速铁路和动车线路的建设布局将进一步延伸。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期,在国家、地方铁路运输中长期建设规划中,搞好铁路军事运输需求调研论证,明确重点、兼顾一般,在铁路新线建设、高铁建设、交通干线铁路枢纽建设和车站场站建设上必须贯彻国防要求,使整个运输网络在布局、结构、密度和能力上既能满足社会运输需求,又能满足军事运输需求,实现互相衔接、互为补充、系统配套,形成“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铁路运输网络格局。
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共用性。一是铁路基础设施在规划、选址和建设时,要统筹协调军队需求和社会需求,解决线路标准低,曲线半径小、线路坡
度大,通过能力和牵引定数受限的问题,充分发挥铁路基础设施对军事运输的服务支援作用。二是要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铁路军事运输基础建设中去,加强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技术改造,通过对铁路枢纽、车站、站台等设施的更新改造,改善基础环境,提高设施抗毁和信息传输能力,增强铁路军事运输保障能力。
提升铁路运输设备的通用性。通信设备、客(货)运列车、备品备件等铁路运输设备军民铁路运输通用性较强,军民融合潜力较大。一方面,部队在武器装备引进和设计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武器装备运输装(卸)载设备与民用运输装(卸)载设备的通用性问题,减少武器装备超限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在设计铁路通信设备、客(货)运列车、备品备件、装(卸)载设备等相关运输设备时,军队铁路运输部门应及时向地方有关部门提出军事运输要求,如预留铁路军专线接轨点、设计军民通用铁路集装箱和装(卸)载设备等,提高运输设备使用效能。
遵循信息共享原则,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依托军地信息网络设施,实现保障信息军地兼容、横向联系、纵向贯通,使军交运输部门及时掌握铁路运输动态,实时监控军事运输装、运、卸全过程。
统一保障信息的技术标准体系。近年来,军队和地方铁路部门的信息系统,由于技术标准体系不统一,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库数据的字段、类型和长度也不一致,各信息系统间信息交流需要设计特别数据交换接口,导致信息不能实现顺畅衔接与处理,制约了相互间信息资源的共享。解决这些问题,一要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编码和代码体系,对军地铁路运输部门原有的信息系统数据实现统一转换;二要遵循军地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技术体制,统一保障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处理标准;三要优化各数据库数据的结构,确保各单位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及操作的顺畅进行。
完善军民兼容的指挥信息平台。一是升级改造调度指挥中心。按照体系作战要求,完善调度指挥功能,整合调度指挥、战备值班、演习训练等功能,接入军事综合信息网、北斗网、铁路运输调度生产信息平台等网络,保证调度指挥对军事运输不间断监控。二是深化视频网络建设。对驻交通沿线军事代表办事处视频会议和网络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实现视频网络纵向上与总部、军区互联互通,横向上与部队、铁路部门互联互通。三是加强软件和信息应用。依托铁路调度指挥和运输生产管理系统网络,引入铁路“开放式预报”“货车跟踪”“列车调度指挥”等系统,进行有关信息二次开发、应用,实现军事运输动态全程监控。
构建军地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一要解决信息资源跨平台(网络)交换的安全问题。军事运输信息资源涉及部队人员、装备、行动任务等敏感信息,在信息资源传输过程中,要采用加密传输,并对信息资源传输全过程实施动态监控,解决数据传输不安全等问题。二要运用系统集成思想实现信息资源整合。采取先局部试点再全面推开的步骤,利用行政协调与经费补偿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接入地方铁路运输数据查询系统,实现对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数据的全方位、全时段共享。三要做好信息资源数据的采集工作。要认真组织年度数据会审,开发利用本级网站信息采集功能,搞好数据的采集更新,注重数据的检索查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1] 海军、张峰.建立军民大融合交通运输体系刍议.国防,2013(5).
[2] 詹南批.按照能打胜仗标准要求,着力提升铁路军事运输保障水平.后勤学术,2013(5).
(责任编辑:胡东霞)
E23
A
ISSN1002-4484(2015)03-0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