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3可着色的一个充分条件

2015-01-10 02:51赵春红
关键词:平面图着色结论

赵春红

(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江苏张家港215600)

平面图3可着色的一个充分条件

赵春红

(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江苏张家港215600)

为研究平面图的3着色问题,运用文献[1]中权转移的方法证明了一类平面图3可着色的一个充分条件,即:不含5-圈,且每个4-圈,6-圈或7-圈不与长度小于8的圈有公共边的平面图是3-可着色的。

平面图;圈;着色

图的点着色问题[2]一直是图论学者研究的热点,从四色问题的提出,到著名五色定理,最后学者们把点着色的研究重点放在平面图的3着色上,出现很多猜想,得到很多结论。针对Erdös提出的关于平面图3着色的猜想(是否存在整数k,使得每个不含4至k圈的平面图是3-可着色的),无数图论学者都致力于把这个未知数k降低到最小:1991年,Abbott和Zhou把k降低到了11,2005年Borodin和Raspaud等人把k降低到了7,目前更小的k值还未得到证明。笔者通过增加一些附加条件,在文献[3]中证明了两个结论:(1)每一个不含4-6圈,也不含距离小于2的三角形对,且每个7-圈最多与一个三面相邻的平面图是3-可着色的;(2)每一个不含4-圈和5-圈,且每个6-圈或7-圈不与长度小于8的圈有公共边的平面图是3-可着色的。在该文中,所研究的图为有限简单图,除特别定义外,所使用的术语、概念、符号都与文献[2]中一致。

设Γ是不含5-圈,且每个4-圈,6-圈或7-圈不与长度小于8的圈有公共边的平面图集合。笔者将继续运用权转移的方法,在文中证明:

定理1∀G∈Γ,χ(G)≤3,其中χ(G)为G的色数。

要证明此结论,需要先讨论一类极小平面图的结构及其存在性。

1 一类极小平面图的结构讨论

假设存在G∈Γ,是一个边数和点数之和|E(G)|+|V(G)|=δ(G)最少的且存在G中的某一个4-圈或长为6至11的圈f0的边界D的导出子图的3-着色φ不可扩充到整个图G的极小平面图。笔者在文献[4]中已经证得图G的以下8个结论:

(1)G中不含有长度小于等于11的分离圈S。

(2)G中圈长为4、6至8的圈不含有弦,圈长为9至11的圈不含有非三角形的弦。

(3)D是一个简单圈,无弦。

(4)G是2连通的。

(5)G的每一个2度点都属于D,且没有一个2度点与一个3面相关。

(6)G中的6-圈或7-圈都不与三角形有公共边。

(7)除f0外,任何两个面都不可能正好拥有两条相邻的公共边。

(8)G中无四元组。

根据已有结论,D在G中界定一个面,不妨设f0为圈D界定的面且为G的外部面,若G含有内部4-圈,则该4-圈一定是4-面。由文献[5],可证明以下结论。

引理1G不含有内部4-面。

证明假设G中含有内部4-面f,其边界为T=uvwxu,则f不可能与长度小于8的圈有公共边。f也不可能与长度为9的圈有两条相邻的公共边。否则,设有两条相邻的公共边uv,vw,则v点的度不可能是2,否则G是3-可着色的。因此,在该9-圈内部存在一点v′是v的邻点,而该9-圈就分离了v′和x,与8个结论中的结论(1)矛盾。

设Guw表示粘合u和w得到的平面图,Gvx表示粘合v和x得到的平面图,则:

(1)Guw不含有5-圈,否则在G中会产生4-圈与7-圈有公共边的情形,与G的选取矛盾。

(2)若粘合u和w得到的平面图Guw不会产生新的3-圈、4-圈、6-圈和7-圈,则由G的选取,显然Guw是3可着色的,从而得到G的3着色,矛盾。

(3)粘合u和w得到的平面图Guw不会产生新的3-圈、4-圈,否则在G中会产生4-圈与6-圈有公共边的情形,与G的选取矛盾。

以上(1)、(2)、(3)对于Gvx同样成立。

(4)从而,不妨设粘合u和w得到的平面图Guw会产生新的6-圈和7-圈,且粘合v和x得到的平面图Gvx也会产生新的6-圈和7-圈。

因此,存在一条路p1连接u和w,一条路p2连接v和x,其中p1、p2的长度为6或7。由于G是平面图,则p1{u,w},p2{v,x}有一个公共点。但V(p1)∩{v,x}=Φ,V(p2)∩{u,w}=Φ。否则,在G中会出现f与某个长度小于8的圈有公共边的情况,与G的选取矛盾。设P1=ub1b2b3bl1-1,(l1=5,6),且假设bi∈{V(pi)}为p1、p2的唯一公共点。设对于每一条路p和p上的不同点u、w,用p[u,w]表示p中连接u、w的一部分路。设pu=p1[u,bi],pw= p1[bi,w],pv=p2[v,bi],px=p2[bi,x],对于s∈{u,v,w,x},设ls表示路ps的长度,则由G的选取,有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这个方程组无解。因此,平面图Guw和Gvx中至少有一个不会产生新的6-圈和7-圈。

假设Guw不会产生新的6-圈和7-圈。综合以上讨论,Guw⊆Γ,且为比G的边少的平面图,因此,如果粘合u、w得到的平面图Guw没有破坏D的着色的话,则可以把D的着色扩充到Guw,从而扩充到G,矛盾。

现在证明D的着色φ不会被粘合u和w所破坏。若被破坏,则意味着粘合u和w出现了两种结果:(a)粘合了D中着以不同颜色的点;(b)把D中着相同颜色的两个点连成边。总之,这两种情况都说明了u和w到D的距离之和最多为1。

设D=d1d2…d|D|,按照顺时针顺序递增排列,设d|D|是D中离u最近的点,而dj是离w最近的点,因为|D|≤11,所以D被dj和d|D|分成两条路P1,P2,设P1=d|D|d1…dj,至多有5条边,这条路与路djuv3v2v1wd|D|相关,产生一个圈长至多为11的圈C,矛盾。

因此,G中不含有内部4-面。

2 极小平面图G的存在性讨论

关于极小平面图G的存在性讨论如下:

(1)若f0≠4,则G为不含有4-圈和5-圈,且每个6-圈或7-圈都不与长度小于8的圈有公共边的平面图,由文献[3]可知,G是3-可着色的,矛盾。

(2)若f0=4,下面将用权转移的方法证明极小平面图G不存在。

不要将教师摆在一个主导学生的地位,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课堂上要把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减少讲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我们在就学习《命题及其关系》这一部分时,我们用2课时进行学习,其中第一课时时我们只抽出15分钟时间来讲解基础知识,其余时间交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来讲解一部分知识或题目,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其他学生来回答,老师进行纠正;在第二课时时,老师可以对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重点讲解,然后让学生讨论本节的收获,整理重难点.这种教学理念也可以帮助学生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数学思维更加发散.

对于∀x∈(V(G)∪F(G)){f0},令w(x)=d(x)-4,对于f0,令w(x)=d(x)+4。由Euler公式|V(G)|-|E(G)|+ |F(G)|=2,得。

定义权转移规则如下:

R1:每一个三面从其相关点处收获1/3;

R2:v是与内部非三角形面f相关的顶点:(a)设d(v)=2,则f给予v点2/3;(b)设d(v)=3,且v是内部点:若v是坏点,则f给予v点2/3,否则f给予v点1/3;(c)设d(v)≥4:若v是内部点且v不与3-面相关,则f给予v点1/3;若v是内部点,v与3-面相关,且f与这个3-面相邻,则f给予v点1/3;若v是外部点,v与3-面相关,但f与这个3-面不相邻,f从v点收获1/3;

R3:外部面f0给D的每个点4/3。

记每一个元素的新权重为w*(x),其中x∈V(G)∪F(G)。

引理2∀v∈V(G),w*(v)≥0。

d(v)=3,若v是外部点,则至多与一个三面相关,由R3,v可从外部面得到4/3,由R1,只要给予相关三面1/3,w*(v)≥3-4+4/3-1/3=0;若v是内部点,如果v是坏点,则与v相关的面中必有两个非三角形的面,由R1,R2,w*(v)≥3-4+(2/3)×2-1/3=0,如果v不是坏点,由R2,w*(v)≥3-4+(1/3)×3=0。

d(v)=4,若v是外部点,如果v与一个三面相关且三面与D相邻,则与v相关的另外两个面中一个与三面相邻,一个与三面不相邻,由R3,一个面既无收获也不给予,一个给予f面1/3,则w*(v)=4-4+4/3-1/3-1/3>0;如果v与一个三面相关且三面不与D相邻,则与v相关的另外两个面既无收获也不给予,w*(v)=4-4+4/3-1/3>0;如果v不与三面相关,由R3,w*(v)=4-4+4/3>0;若v不是外部点,如果v与一个三面相关,由R1,v要给予相关三面1/3,而与v相关的面中除这个三面外必有三个非三角形的面,其中两个与三面相邻,一个不与三面相邻,由R3,一个面既无收获也不给予,两个面给予v点各1/3,则w*(v)=4-4-1/3+(1/3)×2>0,如果v不与三面相关,w*(v)=4-4=0。

d(v)=5,若v是内部点,由R1和R3,v至多给两个三面1/3,同时至多给一个非三面1/3,w*(v)≥5-4-(1/3)×3=0;若v是外部点,由R1和R3,w*(v)≥5-4+4/3-(1/3)×5>0。

d(v)≥6,由R1和R3,v至多给d(v)个1/3,w*(v)≥d(v)-4+d(v)×(1/3)≥0。

引理3w*(f0)>0。

证明由f0=4,w*(f0)=d(f0)+4-d(f0)×(4/3)>0。

引理4∀f≠f0,w*(f)≥0。

证明d(f)=3,由R1,w*(f)=3-4+3×(1/3)=0。

d(f)>8,若f与一个2度点v相邻,显然,由R2,f给予v点2/3,且f与D相关的公共点中有2个点的度大于等于3,这2个点也是D边界上2度点形成的最大路径的端点,且这2个点从面既不给予也不收获,设由这2个点划分的D边界上的另一段路径为P,且最多P上的每个点的度都为3,且都与一个三角形相邻,则w*(f)=d(f)-4+(d(f)-2)×(2/3)≥0。

d(f)=6或d(f)=7,若f与一个2度点v相邻,显然,v∈D,则会出现4-圈与6-圈或7-圈有公共边的情况,矛盾。故,以下总假设非外部面上没有2度点。设d(f)=6,由于G中的6-面不与三面相邻,则f最多给予每个点1/3,则w*(f)≥6-4-6×(1/3)=0,设d(f)=7,由于G中的7-面不与三面相邻,则f最多给予每个点1/3,则w*(f)≥7-4-7×(1/3)>0。

d(f)=8,分下列情况讨论:

(1)若f给其至少4个点最多都是1/3,或者至少有2个点从f处既不收获也不给予,则w*(f)≥8-4-4×(2/3)-4×(1/3)≥0,或者w*(f)≥8-4-6×(2/3)≥0。

(2)若f中有一个点v∈D,则该点不是坏点,d(v)≥3。若d(v)=3,则该点从f处既不收获也不给予,且f中与v相邻的点中也有一个点属于D,加上其他的6个点不可能都是坏点,w*(f)≥8-4-5×(2/3)-2×(1/3)≥0;若d(v)≥4,且v不与三面相关,则该点从f处既不收获也不给予,而其他7个点至少有2个点不是坏点,w*(f)≥8-4-5×(2/3)-2×(1/3)≥0,若v与三面相关分以下情况讨论:(i)f与三面不相邻,则f从v收获1/3,而另外7个点不可能都是坏点,则w*(f)≥8-4-6×(2/3)-1/3+1/3≥0;(ii)f与三面相邻,则点v既无收获也不给予,而另外7个点不可能都是坏点。若有6个坏点,必有4个三角形与f相邻,另一点u,必然d(u)≥4,则由R2,f从v收获1/3,则w*(f)≥8-4-6×(2/3)+1/3≥0,若有5个坏点,则另2个点最多从f面收获1/3,则w*(f)≥8-4-5×(2/3)-2×(1/3)≥0,若只有4个及其以下坏点,则w*(f)≥8-4-4×(2/3)-4×(1/3)≥0。

(3)不妨设f中的点都不属于D,且或者有6个坏点,或者有5个坏点。若f有6个坏点,则f必然与四个三面相邻,则另2个点的度大于等于4,则这2个点给予f面1/3,则w*(f)≥8-4-6×(2/3)+2×(1/3)≥0;若f有5个坏点,或者f与四个三面相邻,则另3个点的度大于等于4,则这3个点给予f面1/3,则w*(f)≥8-4-5×(2/3)+3×(1/3)≥0,或者f与三个三面相邻,则相关的6个点中必有1个点的度大于等于4,则该点给予f面1/3,则w*(f)≥8-4-5×(2/3)-2×(1/3)+1/3≥0。

d(f)=9,由于f最多可与4个三角形相关,但由于G无四元组,所以不可能有连续的5个坏点出现,则8个公共点中必然有2个非坏点,则w*(f)≥9-4-6×(2/3)-3×(1/3)≥0。

d(f)=10,由于f最多可与5个三角形相关,但由于G无四元组,所以不可能有连续的5个坏点出现,则10个公共点中必然有2个非坏点,则w*(f)≥10-4-8×(2/3)-2×(1/3)≥0。

d(f)=11,由于f最多可与5个三角形相关,最多拥有10个公共点,则剩下的一个点最多从面收获1/3,则w*(f)≥11-4-10×(2/3)-1/3≥0。

d(f)≥12,最多f的每个点都从f面收获2/3,则w*(f)≥d(f)-4-d(f)×(2/3)≥0。

根据前述三个引理,新权重之和大于零,与欧拉公式矛盾,因此,极小平面图G不存在。故有:

定理2设G∈Γ,则G的每一个4-圈和长为6至11的圈的3-正常着色φ都可扩充到G。

3 定理1的证明

∀G∈Γ,如果G中不含4-圈、6-圈和7-圈,则图G为不含4-7圈的平面图,由文献[1]G是3-可着色的。若G有4-圈、6-圈或7-圈,由定理2,则G的每一个4-圈、6至11-圈的3-正常着色φ都可扩充到G,G是3-可着色的。从而定理1得证。

[1]Borodin O V,Glebov A N,Raspaud A,et al.Planar graphs without cycles of length from 4 to 7 are 3-colorable[J].Combin Theroy Ser B,2005,93:303-311.

[2]Bondy J A,Murty U S R.Graph Theory with Applications[M].New York:Macmillan Press Ltd,1976.

[3]赵春红,董伟.平面图3可着色的充分条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3):13-18.

[4]赵春红,蔡宇泽.一类不含5-圈平面图结构的几个结论[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3,16(2):30-33.

[5]Lu Xiaoxu,Xu Baogang.A theorem on 3-colorable plane graphs[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3):5-8.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3-colorable plane graphs

ZHAO Chunhong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Sha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jiagang 215600,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3 coloring problem of plane graphs,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transferring the right to prove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3-colorable plane graphs,i.e.every plane graph without 5-cycles of which each 4,6 or 7-cycles is not adjacent to cycles of length less than 8 is 3-colorable.

plane graph;cycle;coloring

O157.6MR(2000)Subject Classification:05C10

A

1672-0687(2015)01-0020-04

责任编辑:谢金春

2014-04-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926126)

赵春红(1976-),女,重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图论与组合优化。

猜你喜欢
平面图着色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别墅平面图》
《别墅平面图》
《景观平面图》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