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红柳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一医院产科,内蒙古满洲里 021400
妊娠虽被视为是正性的、期望性事件,但在整个妊娠过程以及产后相当一段时期都需要对行为进行调整,尤其分娩后通常被认为处于高压且情感脆弱状态,被称为危机期[1]。据统计约有35%的产妇会在产后会出现心绪不良,其中约25.5%~76.0%可发展成为抑郁,给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2]。护患沟通是指护患双方沟通的过程,是双方对医疗护理活动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它使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护理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3]。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护理效果的必要保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研究以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该院自然分娩的60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以护患共同参与模式代替传统的护患指导合作模式,并对不同护患关系模式下产妇的产后行为做出分析评价,现报道如下。
表2 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比较
选取在该院自然分娩的60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46 例,经产妇14 例;年龄22~45 岁,平均(33.72±4.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 例,高中21 例,大专及以上26 例;所有产妇均无精神疾病史与人格障碍,能有效沟通。将60 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分布、生育次数、文化程度等方面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P>0.05)。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患指导合作模式,具体内容如下:护士处于相对较为主动的地位,产妇产后入室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对产妇进行知识宣教,指导产妇学会自我护理,尊重产妇的意愿,产妇的自理活动是否达标有较大的宽容限度。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护患共同参与模式,方法如下:护士与产妇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协同配合。产妇产后入室后,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初步制订出护理计划,对产妇进行详细地讲解说明,引导产妇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的制定中来。制定计划后,护士指导、协助并鼓励产妇在预定时间内达到自理活动计划的目标。
1.3.1 分娩后产妇自理能力标准 包括产后自理活动与产后护理新生儿能力两部分。(1)产后自理活动标准:产后24 h 内可自行床上活动;25~48 h 内能下床入厕,但其他活动(如洗漱、饮食等)需要在协助下尚可完成;49~72 h 内完全自理。(2)产后护理新生儿能力标准。包括掌握母乳喂养技能,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学会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反应、大小便等。以达到具体时间段(以h 计算)为标准将产妇表面分为A、B、C 三个级别。A 为产妇卧位哺乳姿势尚不熟练,需护士协助,未参与到护理新生儿;B 为产妇已较熟练地掌握卧位及怀抱哺乳姿势,但有时仍需护士协助,可部分地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C为产妇已全面熟练掌握新生儿的坐、卧、怀抱哺乳姿势,无需协助,且可熟练地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活动中[4-5]。
1.3.2 分娩后产妇进入母亲执行期标准 母亲恢复自主活动,其注意力从自我扩大到新生儿,可在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自理活动,对自我与新生儿的关系有明确地认知,并主动寻求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率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产后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能力比较[n(%)]
对产后不同时段内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比较,观察组产妇在各个时段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见表2。
两组在产后不同时段内进行执行期的产妇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更快进入执行期(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进行执行期时间对比[n(%)]
护患关系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6]。护患关系可分为主动-被动型模式、指导-合作型模式以及共同参与型模式[7]。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目前的护患关系模式正在向共同参与型模式转变。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产后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护患共同参与模式能更加充分地挖掘产妇自理潜能,促进产妇自理能力的恢复。原因在于在此模式下,护患间关系相互平等,产妇可参与护理目标及自理活动计划的制定,由于对自身具有明确的认知,目标及活动计划更加客观和可行,充分调动了自己的自理能力,因此产后能力恢复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指导型模式的对照组产妇。同时护患间互相信任,产妇在护士的指导与鼓励下充分调动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产生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从而引导自身向预期目标而努力因此能尽快掌握哺乳及护理婴儿的各项技能,更快进入执行期。
该研究病例中,对产后不同时段内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比较,观察组产妇在各个时段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在产后不同时段内进行执行期的产妇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更快进入执行期(P<0.05)。与相关研究相一致[8]。原因在于护患共同参与模式强化了产妇的母亲角色,淡化了产妇的病人角色。在护患共同参与模式中,护士与产妇间关系是相互平等的,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共同完成护理目标,双方互相信任、支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协同配合,逐渐达到目标。在此过程中,产妇的注意力迅速转向新生儿,因此淡忘了产伤的疼痛,建立自己的母亲角色意识。此外护患共同参与模式下,产妇在学习与实践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会主动寻求育儿知识,增进母子健康。护患双方在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中不断获取有效正确的知识,纠正自身的错误认知,弥补不足,有助于克服不良的生活方式,促进自身行为向健康行为模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护患共同参与型模式有助于自然分娩后产妇的自理能力的恢复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掌握,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执行期,可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护患关系管理模式在临床进行推广。
[1]付玉.护患沟通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36-3337.
[2]凌秀兰,刘晓红,陈兰卿,等.护患关系对剖宫产初产妇焦虑情绪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4):33-34.
[3]单凤婵,陈娟,罗晓丽.个性化护理在产妇护理中对改善护患关系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意义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307-309.
[4]周雪琼.人性化护理在产妇护理过程中对改善护患关系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意义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322-323.
[5]余菊芳.产科高龄产妇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与处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9):1464-1465.
[6]宋燕,龚晓蓉,章建文.QCC 提高分娩室护患沟通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144-145.
[7]王丽莉,闻爱群.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44-45.
[8]魏爱云.非全程导乐分娩对护患双方心理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