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

2015-01-10 23:59冯国忠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军民军队

冯国忠

(装甲兵工程学院, 北京 100072)

军队院校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

冯国忠

(装甲兵工程学院, 北京 100072)

在把握军队院校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点领域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军队院校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军队院校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方向和对策,即助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搭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平台、做好军队保障体系建设战略示范,为推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提供参考。

军民融合; 军队院校; 武器装备建设

军队院校既是军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又是我国军队科技自主创新与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的重要力量,同时在实施社会化保障方面也具有广阔前景和优势潜力,积极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从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到军民深度融合,再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我国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的战略选择。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1-3]、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4]、军队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3大重点领域。集军队人才培养、国防科学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的军队院校在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改革过程中,如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领域改革、找准推进院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问题、深化院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改革方向[5-6],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1 军队院校军民融合式发展现状分析

在实现富国强军统一目标的要求下,军队院校积极改革、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改变过去自成体系、自我封闭、自我发展的不良格局,在主体承担军队科技人才培养、携手推进武器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开放共营军队院校日常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军民融合发展推进方式日益丰富,融合范围全方位、多领域拓展,但从整体来看,军队院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1.1 军队院校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的成绩

军民融合战略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大提升了国防实力[7]。军队院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都希望与对方协商确定具体的融合模式与方法,高技术的军转民、民参军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国防生培养制度的成效初步显现,军队院校的后勤保障社会化工作已全面展开。

1.1.1 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开辟新路

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及作用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中始终保持不变,为军队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基本满足了军事指挥与装备保障的人才需求。特别是在我军武器装备迅速发展的近一个时期,以军队院校为主体,以国防特色高等院校和武器装备生产厂家为辅助,实施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战略,采取军队院校提前培养部队装备核心骨干人才,依托地方院校培养国防生,依托生产厂家开展部队人员跟产培训、接装培训等措施,加快推进了新型武器装备作战与保障能力的形成。

1.1.2 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突飞猛进

军队院校尤其是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具有独特的人才智力、科学研究,以及军事与技术学科交叉综合等资源优势,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领头羊。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军队院校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也与时俱进。一方面,军队院校的大量研究成果通过军民融合的形式完成;另一方面,还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广泛签署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军队院校人才智力等优势,以技术创新支援地方区域建设与发展。

1.1.3 军民融合日常保障成效显著

军队院校社会化保障工作已走在了前列,地方社会力量的资源和管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军队院校人员的饮食保障、办公及生活服务保障等方面,全面实施军民融合式保障,取得了显著的军事和经济效益。以饮食保障为例,在经费投入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军队的专职服务保障与管理人员大幅减少,饮食保障质量大幅提升。

1.2 军队院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军民认识有偏差,共识未形成

1)武器装备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军队院校主动开放意识还有欠缺,与地方力量合作的意愿还不是很强烈;有些军队院校与地方联合开发的高新军用技术成果很难转化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中;部分地方技术力量重视经济利益大于国防建设,动力不足。

2)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军队院校与地方院校在教育机制、办学思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国民教育没有完全深入了解军事人才需求,沿用普通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国防生培养针对性差、适应性不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与军队人才使用成长规律接轨还不是很顺畅,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军队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军地双方都存在一些思想顾虑:地方单位担心军队军事化管理有障碍,不利于经济效益最大化;军队单位担心地方单位不容易服从命令,保障工作可能会不到位。

1.2.2 融合机制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完善

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方面。现有军队科技管理体制对军队科研人员有较大束缚[8];军队院校与地方涉军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武器装备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制缺乏依据;军队院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及技术转移的范围、形式、要求和利益分配缺乏配套的管理规定。

2)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之间没有协调统一的教育体制,军队院校建设没有全面纳入国民教育建设体系;军队院校没有参与国防生培养的顶层设计、培养方案制定,国防生直接到部队,缺乏相应的衔接、引导、转化机制与措施。

3)军队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军队院校执行的有关规定、制度对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管理优势存在较多约束,制约保障效益的发挥;地方对军队保障社会化程度、保障融合过程等也缺乏制度性的约束,在保障过程中军队法规与地方法规的衔接机制还不够完善[9]。

2 军队院校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军队院校是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基础科技创新的基本平台,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军队院校既要充分利用熟悉军事需求的优势,又要利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共享科技产业基础的优势,在科研生产、人才培养、日常保障等方面发挥“向导”、“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2.1 做好向导引领,积极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演好配角

随着武器装备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其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军、民两用技术呈现出双向转移和扩散的趋势,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军队院校要借助既熟悉军事装备需求、掌握装备战技指标,又适当开展装备需求论证、关键技术研究的优势,为地方企、事业单位研发人员提供武器装备发展的需求信息,以军民通用需求牵引民用高新技术进入装备建设领域,引导军民技术顺畅对接转化[10],为在军民深度融合机制下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建设发挥良好的向导作用。

2.1.1 创新引领发展

利用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军事与技术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发挥人才智库的特长,创新武器装备发展的军事需求,引领相关领域的地方科研生产力量,共同进行武器装备的基础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开发。

2.1.2 增强开放意识

与地方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进行关键技术攻关,让地方力量多方位、多模式参与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构建有效竞争格局,打造以军队院校为核心的军民融合式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平台及成果转化平台。

2.1.3 支援地方建设

积极探索先进技术军转民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办法,大力推动军用科技成果向民用市场转化。

2.2 发挥纽带作用,积极为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搭建平台

我国现行的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的体制,充分利用了地方院校雄厚的师资力量,走出了军队生长干部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然而,军队院校仍然是军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一方面,国防生的军事、指挥、装备等方面的技能需要军队院校完成;另一方面,军队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顶层设计等需要军队院校牵引。军队院校应结合国民教育体系,探索军地共同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通过军民融合和资源共享搭建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平台,实行需求牵引、订单培养、教学与实践结合,形成以军队培养为主、地方高校培养为辅的多元化育才格局,大幅度提高军队人才培养的起点[10-11],为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发挥良好的纽带作用。

2.2.1 积极成为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的引导者

军队院校了解人才需求,需要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规律,引导地方高校遵循军事人才培养特色与应用特点,与地方高校统筹规划、团结协作,共同培养既有深厚科技文化知识底蕴又有过硬军事技能的人才。

2.2.2 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教育体系

我国国防生制度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国防生到部队不熟悉武器装备,军事技能不过硬,出现岗位任职适应难的现象,容易滋生消极情绪,影响后续发展。军队院校应积极为国民军事教育提供环境与条件,构建大学期间渗透、毕业后集中强化训练的军民融合教育体系。

2.2.3 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优势

军队院校是装备使用与保障人才培训的主体,在系统规划装备人才培养方案与计划的基础上,军队院校既要与武器装备生产厂家联合,适时为部队培训装备使用与保障人才,同时也要及时指导部队科学训练,避免漏训、重训。

2.3 体现桥梁优势,积极为军队保障体系建设做好示范

军队院校既是军队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军队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后勤保障社会化、装备保障军民融合的过程中,军队院校要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保障方式,加快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转变、保障管理向科学化转型,在军队院校形成比较完善的军民融合式保障体系后,再进一步扩展应用,既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又可加快新型保障体系建设的进程。因此,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保障体系,在地方单位与军队单位之间,军队院校要发挥好“桥梁”的过渡作用,为全面实施军民融合式军队保障体系做好示范[13]。

1) 提高思想认识,自觉破除自成体系、自我保障观念,减少重复建设,不断提高军队保障效益。

2) 形成机制规范,军队院校作为基础理论扎实的军队单位,积极推动机制与规章建设,使地方单位以签订合同并严格履约的方式承担军队相关保障任务。

3) 深化拓展范围,军民融合式保障具有显著的军事、经济效益,目前还有很大潜力,可在已有领域持续深化,在未实施领域广泛拓展。

3 结束语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是资源共用共享、优势互补、效益更大发挥。军队院校既有人才、科研资源,又有军事与技术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和团队创新实践优势,一手与军队建设、装备发展及人才培养结合紧密,一手与地方相关领域的科研生产力量、服务保障及管理力量联系密切,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军队院校的转型建设发展中,应围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创建军民融合运行机制,完善军民融合配套法规体系,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形成全方位、全要素、深层次、多领域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推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

[1] 杜人淮.中国特色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历程和成就[J]. 经济研究参考, 2012(57): 40-47.

[2] 姜鲁鸣.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破除利益壁垒[EB/OL]. (2014-07-31) [2015-04-10]. http://mil.cnr.cn/jspl/

xwdd/201407/t20140731_516094873.html

[3] 吕彬. 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研究[J]. 装备学院学报, 2013, 24(1):11-15.

[4] 王为奎, 胡雪明, 赵驳强. 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3):161-164.

[5] 国平. 让军民融合发展成为强国强军梦的基点[EB/OL]. (2015-03-14) [2015-04-0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14/c_1114637237.htm

[6]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7] 徐辉.中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14(30):277-278.

[8] 聂祖国, 董培涛, 肖湘江, 等. 探析军民融合式发展对军队技术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J]. 科技信息, 2011, 28(23):161-164.

[9] 郭全魁, 刘伟, 李晓松, 等. 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体制机制建设初探[J].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1(4):14-17.

[10] 邹世猛. 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29(2):31-36.

[11] 杨梅枝, 刘永涛, 焦永. 我国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3):165-171.

(责任编辑: 王生凤)

Some Issues of Implementing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Military Academies

FENG Guo-zhong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72, China)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correctly key fields on pushing forward deep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cadem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moting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strategies for the military academies to promote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weapon equipment construction. Military academies are to be costar for weapon equipment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 system, establish platform for military talents education system and set an example for military support system,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deep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military academy; weapon equipment construction

1672-1497(2015)03-0001-03

2015-03-10

冯国忠(1962-),男,硕士。

E251

A

10.3969/j.issn.1672-1497.2015.03.001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军民军队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26所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2万名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