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在二战期间中的中立政策

2015-01-10 23:54瑞士军事历史委员会主席多米尼克朱兰德
军事历史 2015年6期
关键词:兵力瑞士将军

瑞士军事历史委员会主席 多米尼克·朱兰德

瑞士在保持永久中立性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从1939年到1945年间,瑞士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抽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外,保证了国家的永久中立。

瑞士联邦从16世纪起就确立了永久中立的身份。在《威斯特伐利亚》协议中,就对瑞士的中立提供了法律保证。大家都认同和尊重瑞士这一权利。这些权利也是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法来保证和实施的。比如,《海牙公约》第5、6条是在1907年签署的。

要区别永久中立和临时中立的政策。临时中立的政策只是一种就事论事的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今天,我主要探讨瑞士在二战期间如何在经济和政治上采取的中立措施,主要资料来自于瑞士总参谋部第7卷的历史---一位瑞士的将军所著《1939-1945年间瑞士部队在战争中的行动》。

瑞士政府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保持永久中立的态度和立场,而不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而有一些国家会在战时某个特殊时期采取临时的措施。瑞士的永久中立并不是不军备,恰恰相反,瑞士的军备是一种永久军备。

1940年,瑞士最高军事指挥官吉桑将军制定了瑞士在二战期间的国防防御计划。它符合当时瑞士在二战期间地缘、经济等各方面的需要。防御计划主要分为3个区域,从南到北按照瑞士的地形特点分布,一个重要防御区是乳拉山,这是高原地区上一个比较开阔平坦的地区,也是瑞士全国地形中处于中间相对平缓的一个地带。另一个重要防御区是阿尔卑斯山区。瑞士被阿尔卑斯山包围,有很多山脉。这些山脉是连接整个欧洲非常重要的交通地带。瑞士并不像高加索地区一样有很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有着非常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但从整体资源看,瑞士并不与欧洲强国处于一个等量级上。瑞士被法国、意大利等强国所包围,尤其是法国当时被普遍认为军队非常强大。如果抛开意识形态来说,哪个国家会进攻瑞士呢?最可能的就是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的国家。对进攻国而言,如果占领了瑞士,不仅可以以此为跳板,轻松进攻周围其它国家,而且也可以绕过“马其诺防线”。

1939年8月,瑞士进行了大规模的全民动员,共动员了近50万人员和几十万的车马。瑞士将动员兵力编为3个集团军以及大量的边防力量,兵力主要沿国境线周边部署。通过大规模的动员,瑞士短期内在全境建立了防御体系,希望能通过有效防御保证自身的中立。这符合一个中立国本身的权利和义务。

德国对波兰进行的大规模的闪电战,让瑞士从中看到了自身面临的巨大威胁,确保瑞士本土安全日益成为重中之重。从1939年秋到1940年春,这一直是瑞士军事领导人非常关注的问题。瑞士与德国军力悬殊巨大,因此决策的重点就是把军事力量部署在哪里。吉桑将军做出决定,准备在利马特河进行重点部署,同时修筑大量的军事要塞。

此后,德国迅速占领法国,战略形势又发生很大变化,轴心国从西边包围了瑞士。瑞士开始根据德国以飞机、坦克为主的机械化战争样式调整自身的防御模式,之前所设想的简单的边境防御模式已不再适合战争实际,无法抵挡德军的进攻。由于兵力、装备悬殊,如果瑞士再将部队分散在沿边境线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瑞士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保证中立国的特性和义务,另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领土和人民,而且要确保军队不能一上来就被敌人击败。因此,到了1940年,瑞士采取了“内保防御”计划,重新部署战略防御。当时,争论也很激烈,有些人坚持要把兵力部署在一线与敌死战,也有人提出在沿阿尔卑斯山的地区进行决战,还有人提出要把兵力部署在阿尔卑斯山区内部。在实施第2号军事行动中,瑞士开始进行“三重防御”的作战样式,具体来说就是,首先在边境地区相对薄弱的地区部署兵力,其次在高原平坦地区实施坚固防御,最后在阿尔卑斯山区内部安排最固若金汤的防御。这一计划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但还是有一些分歧,比如在缓冲地带究竟部署多少兵力,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作战指挥。在兵力部署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把兵力主要安排在内保地区。但这样边境和缓冲地带无异于拱手相让,而且内保区域此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加强,因此也有人提出,要在缓冲地带部署大量兵力。

吉桑将军在著名的《鲁特利报告》中指出:“部队要随时在瑞士全境的任何一个地区来保卫祖国,从边境就开始,绝不出让一丝领土,尽可能拖延敌人进入国家腹地。要以坚决的进攻来实施防御,把中央高原地区建成一个坚强的堡垒。敌人有大量的机械化部队,而我们有强大的步兵部队。我们要誓死守卫国家的每一寸领土,与敌人决一死战。”随后向各高级军官明确了作战部署,要求把兵力、装备逐渐集中到中央地区。瑞士在边境至中央地带沿途修建了12个军用机场,在几个军事通道上建立了层层壁垒。

当时,德国是否想要进攻瑞士?瑞士把主要兵力集中到“内保”地区是否合理呢?特别是法国失败后,瑞士进行的“内保方案”是否合理呢?答案全都是肯定的。事实上,1940年秋天德国已经制定了占领瑞士的作战计划。所以,瑞士当时作出这样的军事部署是非常合理的,这样符合永久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

在诺曼底登陆前,吉桑将军又对瑞士南部和西部进行了重要的战略部署,一方面是不让德军借道瑞士退往意大利,同时也防止盟军经过瑞士领土。当时,有很多盟军战机从瑞士领空飞过,根据永久中立的权利,瑞士对此也进行了拦截甚至是击落。瑞士充分执行了永久中立国的军事权利和义务,保证了1939年至1945年不受别国侵犯。直到70年代,吉桑将军和他领导的军队都还被认为对瑞士免于战火作出了重要贡献。吉桑将军被誉为瑞士国家安全的捍卫者。

但是,在1968年后的新生代历史学者中,则有相当一部分意见对此持批评态度。他们认为,瑞士在二战中没有被德国侵略,可能是因为瑞士与德国之间存在一些秘密的妥协的协议。比如说,利用瑞士一些重要通道帮助德国运输战略物资。他们还提出,如果按照吉桑将军提出的将大量兵力部署在内保地区,就会牺牲其他一些大城市,这种做法真的合理吗?也有人提出,瑞士能够保持中立,是瑞士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与各大国都有秘密的合作,保证了自己不被侵略。

不管怎样,“三重防御”的内保计划,还是发挥了作用,保持了军事的威慑力。这可以让全世界看到,瑞士这个民族在保卫自身安全方面的能力和决心,从而让敌人望而却步。而且,一旦有人侵犯瑞士领土,瑞士还将毁掉所有基础设施,这样即使敌人占领了瑞士也失去了占领的意义。

当然,瑞士带军备的中立性是由多方面条件保证的。和其它小国相比,瑞士易守难攻,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瑞士的中立性也带有威慑性,他有自身的军事防御力量,会让敌人望而生畏。此外,一个国家要有强烈的忠于中立的政治意愿和行动,并有足够的实力把这种意愿落实到军事上。全民上下一心团结抗敌。中立性不是说有就有的,必须通过长时期的历史积累才能实现。一个小国要保持中立性还要有强大的内部凝聚力。

猜你喜欢
兵力瑞士将军
我家的“将军”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试论兵力投入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影响
将军
两栖攻击舰舰载直升机兵力持续运用研究
战略战役兵棋演习系统兵力聚合问题研究
将军驾到
基于原子行为、通信和协商的计算机生成兵力协同作战研究
瑞士镇迷阵
将军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