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日游击战争

2015-01-10 23:5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贺新城
军事历史 2015年6期
关键词:游击战争游击战游击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贺新城

无论是作为一种作战方法还是一种战争形态,游击战在东西方都有很长的历史,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次大战期间,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游击战在世界各地蓬勃展开,形成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游击战。其中,中国的抗日游击战最为典型,其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为游击战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将游击战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游击战及其主要特点

第一,游击战的地位作用因机械化战争的发展而极大增强。游击战在二次大战中的大发展与机械化战争有着密切关系。二次大战期间,仅被法西斯军队全部和部分占领的欧、亚、非国家就有30多个,如此巨大的战场是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此外,机械化战争强化了后方与前方、作战与后勤的关系,使军队对后方交通线、通信保障和各种物资需求的依赖达到须臾不可或缺的程度。由于战争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军队的物资需求急剧增长。一次大战时每个士兵日均消耗物资6公斤,二次大战时达到20公斤,是一战时的约3.3倍。战争期间,苏军1个机械化军的耗油量就相当于一次大战时整个沙俄陆军耗油量的总和。巨大消耗和需求种类,不可能通过“现地征集”的方式来解决,必须依靠后方来提供。由此而来的交通运输和通信保障等一系列后方支援保障问题,也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机械化战争空间广阔、物资需求大以及高度依靠后方的特点,不仅为游击战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大大提高了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游击战攻击敌人后方,成为机械化战争中的一种重要的战略手段,其重要性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第二,游击战争具有前所未有的普遍性。战争期间,凡是被德、日、意占领的国家和地区都爆发了游击战争。据统计,二次大战期间的游击战争,覆盖了德、日、意占领的845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几十个国家的数亿人民投身于各种形式的抵抗运动,其中仅南斯拉夫、波兰、希腊、阿尔巴尼亚、捷克、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苏联,就有不下300万人直接参加游击战争。而在中国,仅中共领导的游击武装就有约100万八路军、新四军,以及200万民兵。①林彪:《人民战争胜利万岁》,载《解放军报》,1965-09-03。如果加上其他未统计的国家,二战期间参加游击战争的人数当在千万以上。这种普遍开展的游击战争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是世界战争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现象。

第三,游击战争的作战水平显著提高。游击战通常以各种小型、分散和随机性的袭击战斗为主要作战方法。但在二次大战中,除了大量分散实施的小型游击战斗之外,还出现了各地游击武装在统一计划下的联合作战,从而将分散孤立、各自为战的游击战斗发展为步调一致的游击战役。

1943年8月3日~9月5日,在苏联“游击运动总司令部”的统一部署下,活动于德军占领区的167支游击队约10万人,实施了代号“铁道战”的大规模游击战役。此次战役在正面1000公里、纵深从两军对峙的战线直到苏联西部边界的广阔地域内同时展开,目的是通过集中进行的大规模铁路破击,瘫痪德军的供给、后送,支援苏军的库尔斯克战役。同年9月19日~10月末,苏联又组织193支游击队计12万人,在正面约900公里、纵深400多公里的德军后方发动了大规模破坏铁路的“音乐会”战役。

与欧洲相比,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役不仅次数多、规模大,而且创造了游击战争中的经典战役---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夜,在中共中央及八路军总部的周密部署下,位于日军后方华北各省的八路军和民兵游击队同时行动,对所在地区的日军守备部队和铁路、公路、煤矿发起全面袭击。此次游击战役自1940年8月20日起至1941年1月24日结束,持续时间长达5个月,参战八路军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大量的民兵游击队协助作战。据八路军总部的不完全统计,仅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里,八路军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俘虏日伪军4.3万余人,摧毁日军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公路1976公里,摧毁车站、桥梁和隧道261座(个)。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680~682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第四,游击战的组织领导能力大大增强。游击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在早期基本上处于散乱的自发状态。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国家和社会组织的逐步完善,游击战争的组织性也有很大进步。到二次大战时,已成为拥有坚强政治和军事领导机构,具备高度组织性的现代游击战争。

1938年11月,中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南岳军事会议,决定在全国专门增设2个从事游击战的敌后战区。1942年5月30日,苏联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内设立“游击运动总司令部”,并在各战区设立地区性游击运动司令部。

波兰的“解放斗争同盟”、挪威的“国内阵线”、法国的“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军总部、意大利的“民族解放委员会”、缅甸的“反法西斯自由同盟”、越南的“越南独立同盟”,以及菲律宾和马来亚的“人民抗日军”等等,都是开展游击战争的政治和军事组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国共产党在游击战争的组织领导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二次大战的游击战争中,各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武装不仅组织最严密、实力最强,而且在建立和发展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促成各派游击武装走向联合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如法国全国的“内地军”共50万人,其中法共领导的游击队就有25万人。①文暖根等:《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史》,189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意大利的游击武装“自由志愿军团”共有1090个旅和支队,总兵力25.6万人,其中意大利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就有573个旅约15.3万人,超过了其他政党游击武装的总和。②[苏]《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5卷,1158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这种情况在欧、亚各国的游击战争中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南斯拉夫、希腊、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以及越南、朝鲜等国的游击战争中,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作用都表现得非常突出。特别是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之所以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成效最显著的游击战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卓越的组织领导。综观二次大战期间的游击战争,已经彻底摆脱了自发和散乱状态,各国的游击战争都建立了自己的领导核心,具有了以往游击战争所不具备的高度组织性,成为游击战争质量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创新和卓越贡献

二次大战是游击战争的大发展时期,也是游击战争理论空前繁荣、不断创新的时期。各国反法西斯力量在从事游击战争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游击战争理论。其中,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被公认为是游击战争发展创新的集大成者。

在游击战争地位作用的认识上,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和开展游击战争。近代以来的游击战争理论,对游击战争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看仍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几乎所有论述都将游击战争看成是正规战争的辅助手段,都是在如何更好地配合正规军作战的框架里去谈论游击战争重要性的。这种将游击战争定位在从属地位的认识,实际上低估了游击战争的能量,限制了游击战争作用的充分发挥。而毛泽东则摆脱了这种局限性,认为:在被占地区不大或战争时间较短的国家,游击战通常表现为战术战役上的配合作用,但在幅员广大的国家里实施的持久而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就“不能不做许多异乎寻常的事情……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231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从战略高度去认识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是对以往游击战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一观点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在游击战争问题上的思想,等于给游击战争松了绑,使游击战争得以摆脱从属地位,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人民群众与游击战争的关系上,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明确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④《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340、308~309页。充分认识和肯定人民群众的主导作用,是毛泽东游击战争乃至其整个军事思想的核心。在这方面,毛泽东的见解较之其他理论家更加深刻,所论所述也更为精辟。惟其如此,毛泽东军事思想又被称作“人民战争思想”。

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方面,毛泽东不仅继承了以往游击战争理论的内容,而且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并将以往游击战在战略战术上的诸多经验,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构建起更加丰富、完整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体系。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面对是强大的敌人,以弱敌强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绝对不能按照有利于强敌的战略战术规则行事,必须“避免一切被动的呆板的战法”,把“战争从壕沟里解放”出来,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105、329页。要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创造性地理解和处理一切战略战术问题。要按照情况灵活地分散、集中和机动兵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追求“正规战争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赫的名声”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328页。,力求“集小胜为大胜”,将无数不起眼的胜利积累起来,成为大的战略胜利。特别重要的是,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彻底摆脱了“流寇主义”影响,认为游击战争虽然孤悬敌后,但仍然必须在敌人后方建立各种形式的根据地,以此来建立游击战争自己的后方,支持游击战争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正是在这种全面、系统、充满创意的游击战争理论指导下,中国亿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游击战争,迸发出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等丰富多彩的“草根战法”,演绎出“村自为战、人自为战、无处不战、无时不战”的人民游击战争的宏大景观。八年全国抗战期间,中共及其抗日武装全力开展游击战争,从最初的几万人发展成百万大军和200多万民兵,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打出了拥有1.6亿人口的19个抗日根据地,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和伪军的95%。③林彪:《人民战争胜利万岁》,载《解放军报》,1965-09-03。

猜你喜欢
游击战争游击战游击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855周年论文评选揭晓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罗汉滩上打票船 威震闽江破敌胆——闽浙赣游击纵队截击敌运输船纪实
刘伯承首译“游击战”
东北抗日联军遭遇重大挫折的客观性分析
网络娱乐配音:另类声音的文本“游击”与文化表达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红军建设
坚持游击战争——毛泽东·赵锦荣敬书
《游击英雄》战火中的铿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