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长
中国军事历史委员会主席 曲爱国
尊敬的坎菲斯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代表中国军事历史委员会祝贺大会的召开。希望大家能够在北京度过印象深刻的五天,中国军事历史委员会将竭诚为会议和各位代表服务。
非常荣幸能够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军事历史学家们分享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与20世纪战争样式演变”的认识。在人类战争历史上,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战争变化最为急剧、战争规模最为庞大、战争过程最为惨烈,战争影响最为深刻的时期。世界大战、局部战争等战争形态,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等战争模式,飞机、坦克、航空母舰、核武器等战争手段相继诞生,彻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使得战争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迭推进。20世纪成为了人类军事史上最具变革色彩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战争。它不但是工业化革命成果在军事领域应用、实践的集中体现,总结了一个时代,而且推动了人类战争和人类历史新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时代。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经济、社会讲,都是如此。
对于中国的军事历史学家来说,参加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第41届年会具有特殊的意义。就在我们会议召开的同一时间,中国正在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曾经就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组织了集体学习,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要深入研究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深入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关系。因此,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抗战:为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中、美、苏、英为代表的同盟国家与德、日、意为核心的轴心国集团的战争。它同时也是代表正义、进步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与代表反动、邪恶的法西斯势力进行的决定人类前途和命运的较量。因此,在中国,这场战争又被称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和德国是法西斯侵略扩张的两大基地,是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力量核心。消灭法西斯,就是彻底战胜日本和德国,铲除法西斯侵略战争在东西方的策源地。其中,战胜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在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地区展开。中国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中,始终是双方激烈交战的东方主战场。地位至关重要,作用举足轻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时14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局部抗战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开始,持续到1937年7月,主要在东北地区和上海、华北部分地区展开。全国抗战从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开始,胜利结束于1945年9月3日日本向中国军民投降,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战争首先在华北地区展开,很快扩大到华中、华南地区,最后蔓延到中国西南部分地区,双方军队还在缅甸展开了较量。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中国抗战完全融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下面,我把中国抗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放在一起进行考察,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东、西方分别酝酿,通过一系列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德国纳粹分子和意大利法西斯分子是战争的发动者。无论是日本政府的“大东亚共荣圈”、希特勒的“无限生存空间”,还是墨索里尼的“最高统治权”,都是追逐侵略扩张和建立强权霸权的理论。法西斯的崛起和发展,把世界重新卷入了战争的深渊。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力、军力增强,野心不断膨胀,逐步形成了灭亡中国、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的战争,粉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起来的脆弱和平,点燃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第一把战火。法西斯贪婪专横、侵略扩张的本性和破坏和平、践踏正义的本质在中国的土地上暴露无遗。从1931年9月到1937年7月,中国军民先后对日本的侵略行动进行了局部抵抗。这些作战行动,是在世界范围内对法西斯侵略扩张最早实施的正面阻击,打响了反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第一枪,迟滞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步伐。不但是中国抗战的开端,同时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帷幕,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战略先驱。
20世纪30年代中期,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德国支持佛朗哥集团挑起西班牙内战,并吞并奥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德、日、意结成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侵略扩张节节升级。尤其是日本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当时,英、法、美等国不愿与法西斯正面抗衡,采取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日益嚣张。而中国则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展开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开辟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到1938年10月,中日双方投入作战的总兵力达400余万人,战线长达4000多公里,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规模最大、较量最激烈的战场。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战已经持续了10年多时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也已经有5年多时间。在此期间,中国基本是独立苦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旗帜。欧洲大战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法西斯将战争推向全球,大战的战火笼罩世界。在法西斯的进攻下,20多个欧、亚、非国家和地区先后沦陷,但中国始终屹立不倒,顶住了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企图,成为了世界人民抗击法西斯进攻的战略支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家的基本战略是“先欧后亚”,首先集中力量打败法西斯德国。但“先欧后亚”并非“保欧弃亚”,亚洲、太平洋战场的局势稳定,是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本前提。中国战场始终是大战双方在亚洲大陆较量的主要战场,是决定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日本曾采取各种方法力图尽快打败中国,并利用中国的资源支持战争,实施进一步的侵略扩张。美、英、苏等国家则密切关注中国战场,“让中国留在战局”成为盟国整体战略中的重要内容。美英两国与中国协商设立中国战区,实施联合作战。中国抗战在战胜法西斯的进程中与同盟国家作战形成了紧密的战略配合。
“北进”进攻苏联,是日本与德国实施战略协同、打败苏联的重要设想。日本对此进行了长期筹划,并且进行了战争准备。1938年7月和1939年5-8月,日本关东军曾先后在张鼓峰和诺门坎发动进攻,试探苏联虚实。但中国的抗战彻底破灭了德日法西斯战略配合的构想。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本军队主力几乎全部投入了中国战场,很难抽出充足的力量实施进攻苏联作战。1941年冬,德军兵临莫斯科,德国要求日本立即北进夹击苏联。但此时日本陆军的51个师团中有35个师团深陷中国战场,日军大本营在反复权衡后决定“将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暂不参战”。中国抗战有力地拖住了日军力量,使得苏联能够解除后顾之忧,避免两线作战,全力迎战德国法西斯。从1941年冬开始,苏联从远东地区向欧洲战场调派部队54.2万人、火炮5000多门和坦克3300多辆参加对德国法西斯作战,并在打败德国后从容转兵东进,参加对日本最后一战。
实施“南进”作战,与英美等国争夺在太平洋等地区的霸权,是日本侵略扩张的重要计划,也是德、日法西斯战略配合中的重要内容,而占领中国则是日本全力实施“南进”作战的基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与日军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交战。与此同时,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攻入高加索地区,并在北非地区与英军激战。德国力促日本全力向印度洋方向进军,实现两国军队会师。但日本在对美、英开战后,陆军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虽然把海空力量主力和陆军部分精锐部队先后调往太平洋战场,却始终不敢削弱在华兵力,“南进”作战背负着中国战场这一沉重“包袱”,作战行动受到极大的制约。1942年,为了稳定缅甸战场形势,支援英军,中国派出远征军入缅作战。从1943年10月到1945年3月,中国军队根据同盟国反攻作战计划,发起缅北、滇西进攻战役。到1945年春,投入兵力达30万,与盟军密切配合,彻底粉碎了日军占领缅甸、攻向印度的战略构想。而美英军队则能够在太平洋战场集中兵力,稳住战线,进而转入反攻。
在战争期间,中国还成为了同盟国家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中国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投入大量人力修建和保护空军基地,保障盟军空中力量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和对日军作战。中美两国还设立了联合情报搜集和整理机构。同时,中国积极支持亚洲国家的抗日斗争。越南各种抗日力量在中国境内发展壮大。众多的朝鲜革命者和爱国志士在中国进行抗日斗争,韩国流亡政府也在中国得到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始终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决定战争进程的关键因素,是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坚固支撑。在中国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与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和正规战争相互配合、相互依存,使日军在中国陷入泥沼而无法获胜。即使战争末期同盟国军队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日本依旧不得不把中国作为主要作战方向。战争结束时,有200万左右日军部署在中国。我们可以作个设想,如果中国抗战失利,将意味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亚洲大陆的失败,日本利用中国的资源支持战争,将在中国作战的军队投入其他战场,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会被彻底改写。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歼灭日军150多万人,受降日军128万人。人员伤亡达3500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超过5000亿美元,是战争损失最重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不但肩负起挽救国家危亡、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而且承担了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责任,是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中坚力量。这是我们在深入研究和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后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我相信,这样的结论,也会得到世界各国军事历史学家的认同。因为我们都有着孜孜追求历史真相、客观解读历史过程、冷静做出历史判断的共同目标。
女士们,先生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始终是中国军事历史学家高度关注和着力研究的课题。不但因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第一场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由灾难深重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而且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对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历史学家对于历史问题的解读,从来不会仅仅着眼于复原历史,更重要的是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在历史的回顾与思考中汲取经验教训,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我们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同样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轨迹,反思战争的根源和灾难,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所以,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历史观来认识二战的历史,以正确的方法论来阐述二战历史,尤其是要坚定地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因为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就是保卫世界公理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我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主要包括五个内容:一是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铲除法西斯主义生长的土壤,消除法西斯国家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二是惩办战争罪犯,伸张公理正义,在国际事务中确立惩恶扬善的道义准则;三是确立剥夺“剥夺者”的原则,将侵略者掠夺的土地和权益物归原主;四是明确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瓦解西方列强殖民体系;五是创建联合国,确立集体安全的机制。这些胜利成果,体现着人类对战争悲剧的反思和对和平正义的追求,防止了世界大战再次爆发,保证了战后世界整体和平与不断发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与未来,都是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基石,一砖一瓦都动摇不得。正因为如此,我们坚决反对对二战历史的歪曲性解读,特别是对否定侵略战争历史的性质,挑战《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权威地位,质疑或否认战后正义审判等做法,感到难以容忍和非常气愤。这是在传播极端错误的历史观,是非常危险的做法,从根本上讲,是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否定,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遭受战争损害最为严重的灾难承受者,同时也是坚定地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者。为了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格外珍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格外珍惜今天的和平发展,决不容许历史被肆意颠倒、侵略扩张重现。我们研究和回顾二战的历史,纪念中国抗战的胜利,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在明辨是非曲直和深刻思考历史中,表明我们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的决心,与世界各国军事历史学家们形成历史认识的共同点,推动世界各国形成共存之道,致力于和平发展。就象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那样: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