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萌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中国 天津 301811)
随着日企的增加,学日语的人也在不断增加。但据上海日本商工协会反应,日资企业依旧很难招聘到理想人才。那么已经在日企中工作的员工们呢,也会发生因为意识习惯的不同,有时会与日本人上司发生矛盾。
作为一名曾在日企工作多年的员工,我想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下在日本企业推进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俗话说“入乡随俗”既然选择了在日企工作,那么关于他的工作方式就应该积极的去学习和接受,日本人将入社三年的员工统称为新人,也就是说在一切还未了解掌握的时候,我们先要学习的是适应和掌握,学习和适应它的“不同”。既然希望到日企工作,就应该按照日企的要求去做,去有意识的靠近它,积极地融入它。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岛国,它的地理形式也是形成国民的性格的要因,处理事情认真,刻板不容易通融,但正因为他身处岛国,所以也拥有一颗强大地向外扩张,喜欢参与竞争的野心。那么我们在日企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首先应该了解一下日本人在工作中,生活中的处事方式和习惯。
在日企工作时,要时刻提醒自己抱有上下级,前后辈的尊卑观念,虽然从中国人看来,日本人不喜欢吵架,有些软弱。在面临矛盾时,他们一般采取的是迂回解决,尽量回避正面冲突。其实这些做法不代表懦弱,他们只是不喜欢当面冲突,顾虑到今后的工作展开所以有所保留。
不正面反驳并不代表他妥协或赞同你的意见,相反他们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除非上司有所指示,才会改变。
工作中有不同想法时,他们会用种种客观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会用邮件方式阐述自己的依据,收信人会是你本人,但同时会抄送你相关的上司,上司的上司,即使相关上司并未在场,或者未参与这个项目,他们也会让对方的上司知道自己的观点。因为在日本人的头脑中上下级的观念很强,他们认为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其上司直接指示过问。
另一种,他们可能会在发生矛盾过后,立刻打电话向对方上司汇报。甚至速度快到你还未回到自己的办公区,他们已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在电话中陈述清楚。这种方式经常是一些头脑灵活的年轻日本人喜欢采取的。也就是所谓的抢占先机。在对方报告之前,先从有利于自己的一面进行事实的再现,已达到先入为主的目的。
有时候中国员工发现自己在控制不住情绪发怒时,日本人依然表现的不激动。甚至在发生矛盾后,日本人也会主动说话示好。根据这点就单纯的认为日本人欺软怕硬,自己一发脾气,日本人就会妥协。
其实事实恰恰相反,他会记住你曾与他有过矛盾,甚至会在今后相应的时刻指摘你工作中的不足。例如你是个马虎的人的话,他会从工作细节找错误,甚至是细到发邮件所使用的标题,符号等。所以在工作中处理问题要理性,积极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感情用事。
不仅职场,生活中也同样如此,不喜欢与人发生正面冲突。去过日本的人都会发现,日本社会上很少发现打架,争吵,汽车很少鸣笛,我曾经见过在一条很窄的街道上,一位老人在前面弓着背慢慢行走,后面跟着一辆缓缓行驶的汽车,不鸣笛催促只是跟着,这也显示出他们平和礼貌的一面。
日本人的“工作”包含了上班时点点滴滴的认真和谨慎,包含了上班时不能用公司的电话说私事,不能上网聊天,甚至有严格的日本人要求不能用公司的插座充电。要时刻抱有为公司节省成本和争创利润的意识和行动。中国企业近年也出台了许多管理新理念,其严格程度应该不比外企差。其实,当你真正了解日本企业,进入其文化深层时,会发现,日本人也善良美好。日资的许多管理方式是先进的,其对细小之处所谓微观管理,更是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学上的“珍贵”之物。好好在日企工作几年,应该会学到很多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大公司,大到部门方针的制定,小到会议室申请的电脑系统显示,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对于我们的事业发展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在日企工作诚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当工作中出现错误,失误的时候要非常诚恳的道歉,并尽最大可能的及时挽回弥补。千万不要试图遮掩,或者撒谎。因为日本人的头脑非常固执,对工作认真负责在他们头脑中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使是业余生活时很随便的人。所以当他一旦发现你在工作中有所欺瞒,因为他们很固执,对个人的想法也是,一旦认定就很难再改变,那么就会永远的失去他们的信任。
在工作中,日本人重视之前的数据结果显示,有据和有理同样重要,无论在哪个部门工作,系统的数据对比和总结都是必要的。例如在品质管理方面,会将造成品质不良的原因,不良的种类,相关损失的金额,事无巨细的总结的相当全面,细致。无论是从哪方面进行分析都能找到有依据的数据来源。
其实,跟日本人一起工作,只要你诚实肯干,对上司所提出的意见保持谦虚接受的态度,那么工作还是很好推进下去的。日本人是个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别人感受的民族,所以他们最讨厌给别人添麻烦。凡事小心翼翼,遵守各种规则。如果我们也从自身出发用一颗平静而包容的心去理解他们的性格,虚心认真的学习日本文化,那么和他们相处下来就会很和谐。
[1]鲁林.做日企“白领”不难[J].成才与就业,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