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高校健身俱乐部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5-01-10 07:49黄争春邹晓琴
科技视界 2015年34期
关键词:赣州市教练员俱乐部

黄争春 邹晓琴

(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高校健身俱乐部是近年高校内出现的一种新型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是各个学校立足于自身良好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环境和丰富的教练员资源,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之下,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组织、管理和发展起来的健身俱乐部。由于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赣州市高校健身俱乐部的调研,提出适合我市高校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旨在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赣州市高校健身俱乐部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模式。

1 赣州市高校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教练员流动性大

高校健身俱乐部除了聘请学校专职教师作为俱乐部教练员之外,同时也吸纳了不少在校体育专业学生,学生教练员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学经验不足,责任意识匮乏,特别容易因为学业、实习、毕业的问题,出现离职的现象。在频繁更替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俱乐部教练团队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目前赣州市高校健身俱乐部,尤其是由学校教师所建构起的健身俱乐部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硬件设施不足

高校健身俱乐部是在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体育运动硬件设施的基础之上建构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所具有的体育运动硬件设施仅仅是为了满足体育专业、舞蹈专业学生日常训练的需要,只具备最基本的硬件设施,而在心肺训练器、大型组合力量训练器材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方面明显不足,从而限制了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开展效率和质量。

1.3 俱乐部管理不规范

通过对赣州市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分析发现,大部分俱乐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都存在两个非常明显的的问题:一方面各个俱乐部在管理制度方面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很多俱乐部也并没有严格执行已有的规章制度,失去了管理制度实际的规范价值。这就大大增加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同时也使俱乐部负责人无法对教练员、会员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不利于俱乐部的组织管理,从而影响俱乐部的可持续性发展。

1.4 高校对于健身俱乐部缺乏必要的监督

由学校教师承办的校内健身俱乐部和由校企联合创办的健身俱乐部虽然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监督,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学校很少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而是任由各个俱乐部创办主体自主运营,从而造成收费标准高、培养质量低下等方面的问题,无法体现出激发学生健身运动兴趣、提高其综合身体素质的俱乐部发展目标。

1.5 俱乐部运营模式存在漏洞

目前,赣州市主要存在三种形式的高校健身俱乐部,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每一种健身俱乐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由学校体育部创办的校内健身俱乐部,呈现出明显的公益性的特征,仅仅收取学生很少的会费或完全免费,经费由学校进行划拨,这必然造成俱乐部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第二,由本校教师租赁场地建立的健身俱乐部与学校之间没有正式协议,合作的不透明化既增加了经营风险,同时还加深了学校同事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俱乐部的健康发展;第三,由校外人员和学校联合创办的健身俱乐部根据双方提供的劳务水平来建立利润分配比例,然而如何科学地衡量学校场地设施的经济价值、强化经营者对于学校场地器材的维护意识便成为此种形式健身俱乐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 赣州市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策略

2.1 学校要积极动员优秀教师加入俱乐部

针对目前赣州市高校健身俱乐部师资流动性大的问题,各个学校领导和体育主管部门领导应当积极转变观念,一方面鼓励优秀的体育专业教师在保障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加入高校健身俱乐部的教学工作,形成稳定的俱乐部教练员队伍;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教练员培养成专职教练,并给予合理的待遇及增加学习的机会,从而发展成稳定的教练员。

2.2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俱乐部管理经验的人才

由学校体育部建立的健身俱乐部在安排负责人的时候,应当拓展自身的视野,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从社会中招收一批优秀的健身俱乐部管理人才,并制定系统的目标考核体系,由此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

2.3 强化高校对于各种健身俱乐部的监督与管理

不管什么形式的高校健身俱乐部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尤其是要以为学生提供健身服务为核心目标,因此,制定出合理的收费标准、高质量的健身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此情况下,学校作为各种俱乐部的发起者或者是硬件设施提供者,拥有强大发言权,因此,应当以学生利益为重,强化高校对于各种健身俱乐部的监督与管理,由此实现预期的俱乐部经营目标,避免出现唯利是图甚至是欺诈行为。

2.4 建立规范的俱乐部经营模式

学校在将场馆设施租赁给本校教师使用或者是与校外人员合作经营健身俱乐部的时候,必须在沟通、协商的基础之上,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利益分配方式、权责关系、场馆设施的使用与维护问题等等,由此为健身俱乐部顺利、长久的运营奠定基础,避免出现当前普遍存在的利益纠纷、权责不清、设施维护不到位的现象。

2.5 加强与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合作

目前赣州市高校健身俱乐部普遍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管理经验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完全依靠学校或者是经营者自身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太现实。在此情况下,高校健身俱乐部可以与商业俱乐部建立一定的合作管理,一方面吸收、借鉴商业俱乐部丰富的管理经验,借用其完善的健身器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校高水平的场馆设施租用给商业俱乐部,由此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3 结语

我们应该分析和重视高校健身俱乐部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并结合科学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将社会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的先进经验,与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来管理俱乐部,促进俱乐部健康、持续地发展,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顺利接轨。

[1]李刚,刘丽.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6):33-35.

[2]王成宇,王勇.北方高校健身俱乐部管理模式探索[J].青少年体育,2013,2(6):110-111.

[3]栾秀群,柏松.河北省高校休育健身俱乐部现状调查[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3):444-445.

猜你喜欢
赣州市教练员俱乐部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启航
江西赣州市老年大学校歌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赣州市通联站站长——钟宗志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