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仓央嘉措情歌中的女性形象

2015-01-09 01:00次仁旺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关注女性形象

[摘 要] 《仓央嘉措情歌》中作者通过情诗刻画和塑造了系列风格迥异的女性形象,不仅展示了女性的纯洁与美丽,同时说明了诗人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

[关键词] 仓央嘉措情歌;女性形象;关注

《仓央嘉措情歌》是藏族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作品问世后近三百多年的历史间,在藏民族的不断传唱中其影响可谓深入人心。自1930年,于道泉先生注释并译为汉英版本以来,颇受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浓烈兴趣,使其在国内外声誉大振,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近些年来,仓央嘉措及其情歌再一次成为国内外人们炙热的话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仓央嘉措情歌》作为一部主要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诗集),作者在情歌中通过比喻、比兴等手法刻画和描写了众多风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本文拟通过对情歌中的出现的各类女性形象进一步了解仓央嘉措及其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

一、仓央嘉措生平简略

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地区一个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家庭。公元1697年,十五岁的仓央嘉措以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师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位期间,正值西藏多事之秋。各种政治势力在雪域净土展开角逐,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年轻的仓央嘉措最终沦为牺牲品,于公元1706年在被钦使迎往北京的途中逝世于青海湖滨,年仅25岁。

仓央嘉措在短暂而动荡的生命里,却根据自己的独立意志写下了情意缠绵的伟大作品《仓央嘉措情歌》,从而奠定了自己在藏族文学乃至全世界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成就了一段传奇,被后人喻为“世间最美的情郎”。

二、情歌中的各类女性形象

《仓央嘉措情歌》中,通过每一首意境优美的诗作,作者描绘了各类风格迥异、形象独特的女性形象。

(一)纯洁无瑕的女性形象。诗云:“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未生娘底脸儿,在心中已渐渐显现。”诗人把洁白的月亮喻为“未生娘”的脸庞,在诗境中给读者塑造了一个纯洁无暇、宛若圣女的女性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纯真无暇的思念。在《情歌》中,“月亮”意象的反复出现,是与女性形象是紧密相连的。又如诗作:“这月去了,下月来了。等到吉祥白月的月初,我们即可会面。”诗中作者虽未直接将会面的女子刻画出来,但通过交待的会面时间,读者即可明显感觉到诗人将之会面的女子即如吉祥白月般美丽无瑕,纯情动人。

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既是团圆、圆满的象征。古往今来月亮为意象的思乡之作可谓非常之多。同时,也是纯洁无暇的象征,更多用于描绘女子的清纯和美丽。另一方面,在独特的藏民族文化中,藏族人民崇尚“白色”,代表纯洁无暇,赋予其圣洁、洁净的意义。“白色”崇尚是与藏民族的生活是息息相关,从地理环境来讲雪域高原处处矗立的巍峨雪山;从饮食习惯来讲,如糌粑、牛奶;从信仰风俗来讲,如哈达、白塔等等,无不都是“白色”的化身。

从某种意义来讲,《情歌》中以“月亮”为意象的女子,是诗人心中对女子的完美化身,是一种理想化的女子形象,而并非世间真实存在。

(二)可爱美丽的女性形象。《仓央嘉措情歌》中,通过诗作也描绘了一些可爱美丽的女性形象。“大官人家的姑娘,长着红红的笑脸。就像熟透的桃子,高高挂在树尖。”诗人通过高挂树枝熟透的桃子比喻姑娘红扑扑的脸庞,传神地表现了这位大官人家姑娘的健康和美丽,同时表达了情窦初开的羞涩之情。“她抿着嘴而微笑,向满座望了一望。媚眼娇滴滴一转,停留在情郎脸上。”这首诗应是描绘一个家庭聚会或林卡聚会,大家都围坐一起,而抿嘴微笑的少女最后的眼光落在心爱情郎的脸上,有似宋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同样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眉目传情的举动。“拉萨的人群当中,琼结的人最纯洁。来会我的姑娘,她家就住在琼结。”在西藏山南民间流传这样的故事,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拉萨结识了一个来自琼结地方的姑娘,名叫达娃卓玛,达娃卓玛容貌美丽,性情温柔,嗓音甜美,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像刚刚酿就的葡萄酒,看一眼就能把人醉倒。仓央嘉措和她特别相知相爱,好像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影子,白天他们在一起歌舞游玩,夜里常常幽会。仓央嘉措非常喜欢达娃卓玛,认为是神灵的赐于,前世的缘份,于是诗人就写就上首诗给这位美丽的琼结姑娘。不管这种传说和故事是否属实,诗人通过诗句描绘了一个纯洁的、美丽的,即与他相会的琼结姑娘。

另据笔者推测,琼结之地即在西藏山南,而仓央嘉措的家乡也系西藏山南境内,这首诗是否隐约地表达了对家乡人的爱和热情。

如上几首,诗人通过描绘和刻画大官人家的姑娘,聚会中的少女以及琼结地的恋人等现实生活中的女子,通过诗歌歌颂她们的纯洁、可爱和美丽,赞扬她们对爱的执着和追求。同样说明了诗人能够洞悉女性的情感世界,并能完美无缺地通过诗歌塑造和表达出来。据史料记载“仓央嘉措年至十五岁依然在民间,与母亲等一起田间劳作..”可推断,诗人被正式认为六世达赖,深居布达拉宫之前应对普通藏族女性有一定了解。同时,公元1702年,因不堪忍受当时西藏地区乌烟瘴气的政治斗争,正值二十岁的仓央嘉措到日喀则拜见上师罗桑益西,望上师收回他的沙弥戒,从此身穿俗装。据恰白·次旦平措先生等所著的《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记载,“公元1702年自日喀则回来后,仓央嘉措便穿起俗人衣服,任意而为。白天在龙王潭内射箭、饮酒、唱歌,恣意嬉戏,还到拉萨近郊去游玩,与年轻女子寻欢作乐,放弃了戒行。”

综上记载,诗人自二十岁至逝世前,应与普通的年轻女子有过较为频繁的接触,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女性,洞悉她们的情感世界,为写作《仓央嘉措情歌》奠定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三)薄情寡义的女性形象。《仓央嘉措情歌》中,除了描写世间普通女子的可爱美丽,对爱情真挚追求和执着渴望之外,也塑造了一群薄情寡义女子形象,充分刻画了世俗女子见利忘义,背叛爱情,游戏情感和人生的行为。“渡船虽没有心,马头却向后看我。没有信义的爱人,已不回头看我。”诗人通过马头船和没有信义的爱人反差,刻画了一个薄情寡义的女子。“终身伴侣啊我一想到你,若没有信义和羞耻。头鬓上带的松石,是不会说话啊。”诗人通过情人头鬓上所带的松石镶嵌发簪无法开口言语投射爱人的背信弃义,刻画一个无信义羞耻的女子。“彼女不是母亲生的,是桃树上长的罢;伊对一人的爱情,比桃花凋谢得还快呢。”这首诗同样表达了情人的薄情,用调侃的口气表现彼女的爱情堪比桃花凋谢,一个朝三暮四的女子之形象跃然纸上。

(四)凶神恶煞的女性形象。情歌中,诗人同样塑造了一些凶神恶煞的女性形象,并以“狼”“母虎”等意象来塑造其可怕之形。“我自小相识的爱人,莫非是狼的同类。狼虽有成堆的肉和皮给它,还是预备往山上去。”诗人用狼来比喻从小相识的爱人,斥责其豺狼之心,不管如何待其好,终归不能换来真情,形象地用“狼”来刻画其可怕。又如“不论虎狗豹狗,用香美的食物喂它就熟了。家中多毛的母老虎,熟了以后却变的更要凶恶。”诗人用家中多毛母老虎来刻画一个凶神恶煞的女子形象,如中国老百姓常把生活中凶悍的泼妇比喻为“母老虎”同出一撤。同样,如上的比喻一定上也显现了诗人时代文化的局限性,特别是对女性的贬低和歧视。

《仓央嘉措情歌》作为一部藏文学中作家文学的典范,诗人用其精炼的遣词造句能力及诗歌意境创造能力,刻画了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不仅展示了世间女子的美与丑、爱与恨,更加烘托出诗人对女性的爱与关注,不愧后人把诗人赞誉为“世间最美的情郎”。

参考文献:

[1]于道泉.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北京:1930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单位甲种之五.

[2]尕玛措.论仓央嘉措情歌.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恰白·次旦平措等著.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中国西藏杂志社等出版.1996.

作者简介:次仁旺久,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研究方向: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注女性形象
怎样有效地上好初中英语课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