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荣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音乐双语教学中所注重的内容,一是建设师资队伍;二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合理运用双语进行教学;三是利用并改造现有的音乐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语艺术活动,延伸和补充音乐双语教学。
【关键词】音乐 双语 师资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230-02
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在音乐双语教学中也进行了一番摸索,在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提升的同时,也感到音乐双语理论知识的匮乏和音乐双语教学系统性的不足,本文阐述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关注的问题,以期在音乐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同行们的商榷与指导。
一、加强“音乐双语”教学,建设幼儿音乐师资队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和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掌握双语的能力将成为衡量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从理论上看,麦凯和西格恩曾指出:如果学习的目的是充分掌握第二语言,如果社会文化和社会政治环境与此目的不相矛盾勿庸赘述,学习过程开始得越早,结果将会越好。我国学者方俊明曾提出了一些支持早期开展双语教学的理论依据,杜秀花则在理论上论述了开展幼儿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从实践上看,作为双语教学成功典范的加拿大圣·兰伯特实验就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因此,只要各方面条件允许,双语教学应尽早逐步开展,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教学中展开“双语”教学值得探讨和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包括声乐、琴法、音乐欣赏、视唱练耳、音乐理论等几个部分,而歌唱几乎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模块,古人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歌唱是音乐的重要成分,是语言的一种升华,无论是艺术歌曲中的《雪绒花》还是《Edelweiss》,流行歌曲中的《吻别》还是《Take me to your heart》,不同语言用同一种旋律表达出的情感,会产生不同的美感效应,而歌唱与英语的发音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些较难掌握的英语发音,通过歌唱技巧就会很容易掌握,英语的发声本身就是讲究共鸣,讲究声音的焦点,英语中元音的发音,正如歌唱技巧中口腔打开高位置演唱一样,在歌唱状态下有足够的底气,发声才到位,外文的发声特质与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有相同之处,因此,很多美声唱法的歌曲以外文歌词为主,在歌唱教学中用双语教学则会更好的让学生在专业和语言两方面的相互提升,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累一些英语专业词汇和术语,则为他们今后阅读国外的音乐论著,开阔音乐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合理运用双语进行教学
音乐双语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以美育人、以更为深层次的语言体系使培养对象更趋于完善,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住音乐双语教学是音乐教学,力求掌握新的音乐教学理念,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国音乐教育家Bennett Reimer认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用的语言和技巧,必须忠实于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的本质,教师不要以为由于表现形式的意义是不可言传的,所以文字对从审美角度教学就没有用,相反,语言仍然是审美目的的基本手段。音乐课中运用双语,是起到了传播美、体验美、感受美的一种语言工具的作用,而英语这项语言工具,又具有它独特的语言魅力。比如在欣赏《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时,感慨Love is giving , Love is living , Love is caring , Love is sharing......用英语的语言韵味,感受音乐的内涵。在把握运用英语的尺度上,认识到英语只是教学的媒介语,或者是一个工具,是用英语教,而不是教英语,音乐双语课不能损伤学科教学,也就是说音乐双语课不能演变成“英语课”或者说是“注解课”,但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英语去交流,去感受。
三、利用并改造现有的音乐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语艺术活动
在有关双语教学的研讨中,有关双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一般都会提到双语教材的匮乏,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的音乐双语教师发出的“音乐资料不足”的信息,在出版的中学双语教学版的学科中,有生物、化学、数学、自然等学科,对于音乐学科,在市面上只见到两个版本的《音乐英语》,都是艺术院校专业英语系列教程,与中小学及普通师范音乐双语教材的需要相差甚远。我们并没有把音乐双语教材的短缺看成进行音乐双语教学的障碍,在把握普通师范音乐教材的研讨中,这种观点曾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即音乐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地区、学校、学生的特点,从教材中选择部分学习内容,就像一顿自助餐,根据需要自主搭配内容。我们在教材的运用中,原则上利用现有的师范学校统编的音乐教材,又在此基础上做了改造和创新,比如,在必唱歌曲中,把《雪绒花》、《剪羊毛》、《红河谷》、《当我们还年轻》、《可爱的家》等歌曲用英文演唱;在民歌欣赏部分中,用原文的外国民歌与中国民歌对比欣赏等等。
教育心理学家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要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在音乐双语教学中,不止要开放学生的听觉通道,要开放他们的多个感知通道,包括言辞表达,展示多种艺术活动。比如欣赏了某一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按兴趣或特长分成小组,自己动手动脑编创各种艺术形式,可以是填词演唱、诗朗诵、小品短剧等等,同伴之间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创新和演绎,构成丰富多彩的对话世界,体验合作的快乐,当然,不同的艺术形式都要体现出“音乐双语”这一特色形式。
参考文献:
[1] Bennet Reimer.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M].Prentice Hall Press.1989.
[2]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 姜宏德.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J].山东教育科研. 2002(3).
[4] 魏日宁.双语教育大家谈[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