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全阁
现代初级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教育应贴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并且走进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从心理学方面认识,人在认识事物时,同时也表现出内心某种体验,如喜欢、快乐、振奋、兴趣、惊恐等,这可以称之为情感过程。初中学生的年龄基本处于13—17周岁之间,大多数九年级学生快要步入青年初期,也是心理和生理逐步成熟的阶段,特别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技术科学不断进步,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使学生在心理上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所以,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是师生之间相互情感的关系,它能正确地帮助、引导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而放下包袱,改善了精神状态,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发挥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完成教学任务
1、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差异而进行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变化是很复杂的化学物质的变化,体内化学物质的激烈变化,也影响学生情感的激烈变化,学生情绪不稳定影响学生大脑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改善机能,提高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发展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总结出一些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措施,从而调节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情绪,达到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室外体育教学时,教师要主动地帮助学生减少心理障碍和困难,通过耐心地讲解来鼓励学生进行有效体育锻炼,处理好体育和其它学科教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必须用真诚地态度去影响教育学生,不能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和逆反心理,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使得学生失去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和丧失学习兴趣。
3、恰当的应用情感因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让学生了解体育,喜欢运动。在满意、快乐及良好情绪中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使学生在充分体验体育运动乐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和生话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运用趣味性、生动性和娱乐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内心的情感
1、教学内容所设项目应同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应用能力相结合。体育教学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方面需要,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和做身体训练的热情。适当增加一些有利发展学生体能的教学内容,突出教材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自我进行技能、技巧锻炼,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知识,全面的发展学生体育素质。
2、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上课时必须体现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这是培养学生情感的该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生理、心理上的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生动、准确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们的情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营造出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气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起发他们对生动教学内容的认识、领会。
3、掌握教育的规律和人体发展的规律以及全面增强学生体质的手段和方法,使体育教学由过去较单一的方法发展到现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在中长教学中融人艺术体操练习,配以节奏明快的音乐,这比枯燥无味的中长跑训练更有效果,使得学生在运动中享受到体育的娱乐性。
三、营造良好情感氛围和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1、走进学生的生活,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进行教学。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发育期、成长期,他们在学习中的激情程度不同,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采用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很好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沟通,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技术和技巧的兴趣。
2、改变体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它主要以学生完成动作而实施教学的。因此,体育教学中的教材选择和动作都应注重在思想品德、情感因素等方面培养学生。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性,促进学生大脑的发展,改善机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调节情感,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如有些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存在怕出“洋相”的心理,失去学习体育动作的信心,这时教师适时投入情感,也许一句鼓励的话就能使学生完成规定动作。
3、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和谐、活泼、生动的环境融入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引导他们懂得学习和掌握体育动作的知识,让学生知道体育知识给他们生活带来轻松和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情感“资源”,拉近师生之间关系,彼此相互沟通,培养学生的潜在意识和进取精神,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总之,在体育教学训练中,不可低估情感因素对体育教学起
着有效的作用,它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生活态度起到的作用,
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和困难。增强体质,改善情绪,调节
精神态度,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竞争、拼博的精神。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情感因素虽非智力因素,但客观存在却能转化学习动机,“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地流动时,知识才会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对教育特别是未来教学而言,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由“知”到“行”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也是我们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金黄色钥匙,掌握了它,就架起了沟通师生关系的新桥梁,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差距,更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