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书
【摘要】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也应该遵循此原则。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在教学条件下以学生主动构建学习过程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学习。如何才能真正在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打造更高效的课堂呢?我认为,自主即为自己做主的意思,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观念 环境 方法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98-02
一、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观念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教师应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这种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发扬主体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我在执教义务教育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时,在课前预习中,我给学生布置了几道预习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先进行独立阅读:1、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2、初读课文,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3、精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
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通过朗读加深体验。如:“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就像一株大树横卧在水面上。”(从对枝干、树根的描述中,感受到榕树之大,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又如:“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学生感受大榕树枝叶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还有:“有许多鸟儿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让学生体验到人们爱护小鸟,追求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小鸟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自由生活。)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进行朗读交流,体会到了鸟儿的数量多,种类多,想象出它们自在飞翔、欢快鸣叫的动人情景。明白了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明白了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看到要帮助学生确立自主意识,首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立足于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教师应借助各种途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磨练自主学习意志,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依赖、畏难心理,充分认识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给予“你能行”的积极心理暗示,唤起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起“说我行,我就行”的自主学习勇气和自信。
二、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形成自主学习氛围,应具有生命意识,视学生为有潜能的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
我在执教义务教育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课时,通过讲故事、看电影,把学生带进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画面,紧紧抓住学生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听完故事、看完电影后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从上面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进取的课堂教学人文氛围,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可见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桥梁。
三、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我在执教义务教育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重点段的教学的: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别的事物来比喻这细节呢?我一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一方面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懂,并充分交流读书的收获,让他们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的结果。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书中的要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③串读。一般用于复习阶段,即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疑难处,要求学生串联阅读某一章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线组成知识网,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引导学生思考,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
我在教学“幸福是什么”一课时,课前我安排学生思考: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然后得出了很多的答案:老师教出的学生都考出了好成绩,这是幸福;医生治好了病人的病,解除了病人的痛苦,这是幸福;爸爸外出打工回家,给我们带回好多吃的穿的,这也是幸福……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巧妙加以引导,幸福的范围很宽很广,可大可小,学生带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再去认真阅读课文,就很真切地感受到,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别人幸福,自己也幸福。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应着力于四个“善于”:①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②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③善于采用变式思考;④善于精心设问。
四、要优化自主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良好双向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它具有导向、反馈、矫正、激励、评判、驱动等功能。可见,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承认差异,确定标准。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教师评价不能搞“一刀切”,应对每个不同起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允许他们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到位;另外,评价应及时准确,褒贬有度。记得我在教学二年级语文园地的生字时就发生了这样一段小插曲:我在黑板上出示了生字棉袄的“袄”,我请一个同学起来认读生字并组词,那位同学起立后高声朗读“裤,裤,短裤的裤!”霎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有几个学生甚至夸张地笑弯了腰。我止不住也笑了,待同学们笑声停下后,我在“袄”的旁边写下了“裤”,然后请那位同学进行比较两个字的异同,他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说“老师,我知道错了!”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处在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生态中,他们的思维最容易撞击出七彩的火花,也最容易引发奇思异想。此时,教师应善于采用激励策略,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创见,大力表扬;对学生的异见,充分理解;对学生的误见,宽容引导。切不可采用如“对”、“错了!”“坐下”等生硬刻板的公式化评价,或冷嘲热讽式的“劣性”评价来“摧残学生的感情、诚实和自信,挫伤学生的自尊。”而是真诚地帮助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原因进行合理归因,对当中可能出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激发其探索的热情。
2、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开展自我评价,能使学生从多向信息交流中开拓思路,自我调控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学习习惯,进而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判断能力,拾遗补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还是上面那个小插曲:我让同学们比较“袄”和“裤”的异同,同学们认真讨论后,宋辉同学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袄”和“裤”左边都是衣字旁,“袄”的右边是一个“夭”字,“袄”的读音借助了“夭”字的韵母发音;“裤”的右边是一个“库”字,“裤”的读音完全借助了“库”的读音,它们都是衣字旁,都和衣服有关系。他的回答获得了同学们长时间的掌声。
通过实践证明,学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面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创设更高效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