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婷郝微微温红珠历娜娜曹丽静史佳宁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32;2.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上海200032;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上海200437)
黄文东治疗胃痛经验浅析
刘玉婷1郝微微2、3温红珠1历娜娜3曹丽静1史佳宁3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32;2.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上海200032;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上海200437)
黄文东教授对胃痛的治疗有独到的临床经验,他认为胃痛多涉及脾、肝、胃三脏,初起多属实证,久则往往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进一步由气滞而致血瘀。临诊需仔细辨证,然后决定治法,治法主要包括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胃痛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已故名医黄文东教授早年授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门下,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潜心研究中医经典,精研岐黄,博采诸家,经验极为丰富,对李东垣、叶天士、王清任诸家论述钻研尤深,综合李东垣、叶天士二家,以诊治脾胃病见长。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整理的《黄文东医案》一书,突出反映了黄老重视脾胃、灵活用药的特点,尤其对胃痛的治疗印象尤为深刻,读后深受启迪。现根据笔者的领悟,将黄老治疗胃痛的经验浅析如下。
黄老认为胃痛多涉及脾、肝、胃三脏。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气机畅通,有利于脾之升清,胃之降浊。若肝气横逆犯胃,则气机受阻,中焦郁滞不畅,脾胃运纳失健。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运化水谷、水液的功能,主要通过脾气的升发来完成,而脾气的升发,又是以胃的降浊为前提,才能完成气血生化的功能,东垣有云:“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故亦从而病焉。”若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则水谷反为湿滞,阻滞中焦。胃痛初起多属实证,久则往往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进一步由气滞而致血瘀。总而言之,黄老认为胃痛初起多属实证,久则往往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进一步由气滞而致血瘀,所谓“初病在气,久病入血”是也。因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常或气滞血瘀而引起的胃痛为 “不通则痛”,因胃痛日久,素体脾胃虚弱或气阴不足引起的气虚推动无力,生化无源,失于濡养而引起的胃痛为“不荣则痛”[1]。因此临诊需仔细辨证,然后决定治法,治法主要包括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1.1 温中健脾 脾阳虚衰、运化无权,或脾胃虚弱、升降失职,均可因饮冷或过劳而引起胃痛。症见胃中冷痛或隐隐作痛,喜热饮,胀满不舒,纳少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用肉桂、干姜、荜茇之品以温胃理气止痛,党参、黄芪、炙甘草等以健脾益气,如果兼有胃脘胀闷较甚者,则不宜加入党参、黄芪之品。黄老在用药时非常注意“灵通”,常加入陈皮、苏梗、香附之品理气和胃,以防党参之类滞胃[2];兼有呕吐者可加吴茱萸、生姜止呕,兼有腹泻者可加炮姜、焦渣曲止泻,外感风寒加用紫苏、六曲。
1.2 和胃止痛 外感寒邪、湿邪或饮食不节,以致气机阻滞,胃失通降,水湿不运,以致消化功能紊乱,多见胃脘暴痛,痛势较剧,得温则舒,或纳呆、胃胀,乏力,舌苔白滑或腻,脉弦或迟。治疗寒湿宜苦温以燥湿,用平胃散加木香、紫苏,平胃散功擅除湿健脾,方中的苍术燥湿健脾,厚朴除湿散满,陈皮理气化痰;治湿热宜辛开苦降,用左金丸加生姜、半夏、黄芩、黄连、陈皮、香橼皮之类;无论寒湿还是湿热均可加入茯苓、薏苡仁等淡渗利湿之品;食积加神曲、鸡内金、枳实等。
1.3 疏肝理气 气郁伤肝,横逆犯胃,肝气郁久化火,常因情绪波动而复发,症见胃脘胀满,共同连胁,嗳气频,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舌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其中柴胡、香附、川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陈皮、枳壳功擅理气以达梳理肝脾之效,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全方疏肝兼以养肝、理气兼以调血,治肝兼以和胃。对于气失疏泄引起的胃酸过多,用白芍以柔肝,瓦楞制酸[3];肝气犯胃引起的嗳气,可加用绿萼梅、佛手、旋覆花。
1.4 活血化瘀 《临证指南医案》云:“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而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法,实为对待必然之理。”舌质青紫、久痛不愈,痛有定处,多夹有瘀血。黄老讲:“在胃痛辨证过程中,各症不必悉俱,但见一症即可按血瘀论治”[4]。方中常用当归为养血活血的主药,兼与丹参、赤芍、红花合用。若大便难解,加桃仁,具有润肠活血之效;若疼痛日久,可加失笑散、制大黄以达化瘀止痛通络之效。另外,黄老根据“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行”的原则,活血化瘀常与理气药合用,比如郁金、延胡索、姜黄、川芎等均具有行气活血的双重作用;对于因气虚不运或阳虚寒凝引起的瘀血,常常加入党参、黄芪、肉桂、干姜、附子等补气温阳药[5]。
梁某,男,34岁。1974年12月24日初诊。
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已15年,1964年钡餐检查发现“胃小弯溃疡”。今年曾住院三个月,用西药治疗,再次钡检发现溃疡如花生米样大小。出院后仍有胃痛。目前胃脘嘈杂反酸,嗳气,痛时有烧灼感,怕冷,晚上尤甚,平时喜热饮。舌苔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胃痛,辨证属脾胃虚寒,肝气横逆,胃失和降,以致气滞作痛。治以温中止痛,泻肝和胃。处方:
制香附三钱、木香三钱、荜茇一钱半、半夏三钱、川楝子三钱、白芍三钱、党参三钱、陈皮三钱、煅瓦楞一两。6剂。
1975年1月21日二诊:上方连服21剂后,胃痛已瘥,唯晨起嗳气恶心,胃纳尚可,口黏腻,舌苔薄,脉弦滑。再守原意。原方加川朴二钱。
2月20日三诊:上方连服14剂,胃脘胀痛、烧灼感等症均已消失,目前晨起嗳气,略有恶心,舌苔薄腻,脉弦。再予益气和胃降逆之法。处方:党参三钱、白术三钱、白芍三钱、陈皮三钱、姜竹茹二钱、制香附三钱、木香二钱、川朴二钱,煅瓦楞一两。继服6剂。
按:患者确诊为“胃小弯溃疡”。胃脘疼痛已久,兼有嘈杂、嗳气,乃气滞胃失和降所致。患者有怕冷、喜热饮之寒象,此处的烧灼感并非热象,而是因气失疏泄引起的胃酸。用荜茇、香附、木香等温胃理气以止痛,川楝子舒肝气,白芍柔肝,瓦楞制酸,半夏降逆,党参健脾益气,陈皮理气健脾。服药30余剂,胃脘胀痛、烧灼感等症,均告消失。二诊胃痛已愈,唯晨起恶心嗳气,故加入川朴行气消胀。三诊胃胀消失,晨起嗳气,略有恶心,此时怕冷、喜热饮等症状已消失,故改治法为益气和胃降逆,加入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姜竹茹降逆止呕,木香、香附理气,川朴、陈皮行气消胀,瓦楞制酸。
[1] 俞血如.黄文东运用调气法治疗胃痛的经验.老中医经验,1981(6):9
[2] 李明.黄文东治疗脾胃病经验撷要.山西中医,2011,27(2):8
[3]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黄文东医案.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0
[4] 胡建华.学习黄文东老师活血化瘀经验的体会.新医药学杂志,1978(1):14
[5] 胡建华.黄文东老师运用活血化瘀法配伍用药的经验.老中医经验,1972(2):1
R256.33
A
1672-397X(2015)05-0020-02
刘玉婷(1989—),女,医学硕士,中医临床专业。yuting0711@126.com
2014-12-15
编辑:傅如海
丁氏内科临床传承研究基地(黄文东临床传承研究基地)(ZYSNXD-CC-HPGC-JD-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03362);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龙医团队项目(LYTD-09);2012年度上海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2ZR1432000);2013年度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教学115)